中国民间医学传统认为,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抚摸皮肤感到稍有阻碍的疹点,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应在皮肤的一种表现,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症候。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出痧”意味着“给邪以出路”,从而改善气血平衡。
中国民间医学传统认为,四时不正之气,毒气外发所造成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为有痧点和酸胀感。
许多疾病在其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及毒性物质,使皮肤或毛细血管破裂,产生自身溶血现象,可见到黏膜及肌肤之下呈现充血或充血点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聚集成片、或融合成斑块。
对于传统的刮痧疗法,很多人并不太愿意试,因为它将造成病人疼痛,根据传统的刮痧疗法,事前,必须先用75%酒精为器具、操作者双手和刮痧部位消毒,在刮痧部位涂抹水、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刮痧膏等润滑物。
刮痧时,操作者利用腕力、臂力以刮板用力在刮拭部位刮拭,刮痧顺序一般以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为序,刮拭直至局部出现痧点或微紫红斑块为止。
无论如何,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人已经将科技引入刮痧疗法,从而减轻病人在接受刮痧疗法时,可以将疼痛降到最低点,
Related Articles
夏天吃西瓜避暑该注意些什么?
Post Views: 48,949 01.属寒凉之品,不宜多食素体虚寒胃弱之人如若贪食过多,否则会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下降、积寒助湿;西瓜所含的大量水分还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腹痛、腹泻;它还不宜与油腻之物一同食用;西瓜若与温热的食物或饮料同吃,则寒热两不调和,易使人呕吐。 02.含糖量高,容易转化为脂肪可以少吃西瓜中间含糖多的部分,而选择红白相间的西瓜皮来吃;而且晚上九点以后也不宜吃西瓜,容易长小腹和小肚子;在夏天,甚至可以用西瓜皮做菜,比如凉拌西瓜皮:取稍带红色瓜瓤的西瓜皮,去除最外面的硬皮,切成小块,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盐、各种调味品即可,不但爽口,而且又美容又减肥。 03.感冒初期,不宜吃西瓜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都属于表症,应采用使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办法来治疗。中医认为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在感冒初期吃西瓜,相当于服用清内热的药物,这样会引邪入内,使感冒加重或延长病程;但是当感冒加重,出现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内热症,在正常用药的同时,适当吃些西瓜有助痊愈。 04.不宜存放过久夏季气温高,适宜细菌繁殖,如果吃打开时间过久、已被病菌污染的西瓜,就会导致胃肠道传染病。因此,吃西瓜应注意选择成熟的新鲜西瓜。 05.有肾疾者,尽可能不吃不碰短时间内大量吃西瓜,使体内水分增多,超过人体的生理容量。而肾功能不全者,其肾脏对水的调节能力大大降低,对进入体内过多的水分,不能调节及排出体外,致血容量急剧增多,容易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06.口腔溃疡者不要吃 在中医的角度看,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灼伤血肉脉络。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者若多吃西瓜,会使体内所需正常水分通过西瓜的利尿作用排出一些,这样会加重阴液偏虚的状态。阴虚则内热益盛,加重口腔溃疡。 07.产妇不宜吃产妇的体质比较虚弱,中医认为多吃西瓜会过寒而损脾胃。 08.饭前及饭后不宜吃因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饭前及饭后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吃大量西瓜又会占据胃的容积,使就餐中摄入的多种营养素大打折扣,特别是对孩子、孕妇和乳母的健康影响更大。而对于想通过节食减肥的人则在饭前吃点西瓜不失是一种减少食物摄入的好方法。 09.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西瓜含有约5%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吃西瓜过量,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后果,严重的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应。如果一次吃25-50克西瓜,对糖尿病人影响不大,所以糖尿病人吃西瓜时要注意适量。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看透危险因子 别让脑中风找上你
Post Views: 11,056 看透危险因子 别让脑中风找上你 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甚至大小便失禁;嘴眼歪斜,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麻木,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些都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比起其它族裔,亚裔脑中风发病率更高,如何不让脑中风找上门? 脑神经内科医生卢志豪表示说,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一个人有多大的可能发生脑中风,但是可以从发病危险因子上着手预防疾病。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者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气温变化情绪改变 亦是脑中风的原因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脑中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 下列危险因子,有的与生俱来,有的已经存在,所以不易改变。 一、年龄:年龄对于脑中风发病有显着影响,年龄越大,中风风险越高,60岁的人中风发病风险比50岁的人高9倍。 二、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中风,在65岁以前男性脑中风发病率较女性高20%。 三、家族病史:直系亲属或母系亲属中有脑中风家族病史者发病风险也显着增加。 四、族裔:相比白种人,亚裔和非裔人的脑中风发病率更高。 五、心脏病史:患有心脏房颤者使脑中风发生率升高6倍。 六、脑中风史:以前患过脑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者往往紧接在一年内会再发生脑中风。 脑中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子 危险因子越多,中风可能性越大,卢志豪医生表示,有些脑中风的危险因子是可改变的。这些因子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菸和酗酒等。因此戒菸酒、保持健康体重和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就成为预防脑中风疾病的重点。 他提醒,心脏房颤则首先应该找专科医师处理。有些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STATIN)在一些人身上可出现肌肉炎症等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控制药量,在控制好血脂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避免药物副作用。 […]
预防中风让你长寿无忧虑
Post Views: 53,022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医生提醒,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同时,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怎样预防中风01.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02.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03. 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04. 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05. 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风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第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钾、镁、叶酸等营养物质。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镁元素也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而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此外,许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 中风前都有哪些症状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01. 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02. 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03. 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04.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 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