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医学传统认为,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抚摸皮肤感到稍有阻碍的疹点,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应在皮肤的一种表现,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共同症候。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出痧”意味着“给邪以出路”,从而改善气血平衡。
中国民间医学传统认为,四时不正之气,毒气外发所造成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为有痧点和酸胀感。
许多疾病在其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及毒性物质,使皮肤或毛细血管破裂,产生自身溶血现象,可见到黏膜及肌肤之下呈现充血或充血点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聚集成片、或融合成斑块。
对于传统的刮痧疗法,很多人并不太愿意试,因为它将造成病人疼痛,根据传统的刮痧疗法,事前,必须先用75%酒精为器具、操作者双手和刮痧部位消毒,在刮痧部位涂抹水、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刮痧膏等润滑物。
刮痧时,操作者利用腕力、臂力以刮板用力在刮拭部位刮拭,刮痧顺序一般以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为序,刮拭直至局部出现痧点或微紫红斑块为止。
无论如何,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人已经将科技引入刮痧疗法,从而减轻病人在接受刮痧疗法时,可以将疼痛降到最低点,
Related Articles
了解玩手机的8大危害
Post Views: 12,792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机”不离手,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伤眼还伤颈椎。手机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方便,但长期使用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我们的双手。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玩手机的8大危害。 了解玩手机的8大危害 最近,网上流传“长期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小指变形”,有不少网友惊呼“我的小指也变形了”。这究竟是真的吗?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机”不离手,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伤眼还伤颈椎。 对此专家指出,网上流传的手指关节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理论上,由于长期一个姿势使用手机、鼠标,是有可能导致手指关节变形的,但是,其发展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通常,人们发现手指关节不舒服,僵硬、疼痛,多是关节附近的肌肉、筋膜出现的类似于腱鞘炎的骨关节炎症所导致的。若不进行控制,日积月累,炎症反复发作,关节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中,是有可能发生变形的。但肯定不会像网上说的那么随随便便就变形了。 其实这都是典型的“手机手”,关节变形就说明它属于创伤性关节炎的一种,门诊中也确实有一些这样的例子。发生这种情况就需要治疗了,应当立刻改变不良的习惯,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同时配合进行药物等治疗。 那么,如果真的发展到关节变形,手指是否还能恢复如初呢? “比较难,想要缓解、减轻症状是可以的,但是完全恢复到跟以前一模一样的状态就难了。还是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吧,正常用手机没问题,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专家回答说。 手机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方便,但长期使用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我们的双手。 玩手机的8大危害: 1.影响生物钟 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或其他一些会发出光线的电子产品都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而一旦人们的褪黑激素受到这种程度的抑制,人的生理周期也将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便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甚至大大减少人们的睡眠时间。也就是说,玩了手机1小时后,你或许不得不再玩上3小时,因为你已经睡不着了。 2.慢性劳损 脖子耷拉过度、身子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前倾,使得人体颈部胸锁乳突肌随之不断向前拉伸,长时间过后就会处于慢性充血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压迫椎动脉而诱发颈椎病,造成慢性劳损。 3.影响视力 横躺着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最大。这样下去,不出一个月就会造成左右眼睛视力偏差(为什么有些人配眼镜左右度数不一样,而人出生时两眼度数一致,就是因为有部分人喜欢横躺着玩手机、看小说、看漫画。)枕头对于眼睛的压迫造成供血不足,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有膨胀感,短时性影像重叠,这个不是滴眼药水就能好的! 4.颈椎反弓 我们正常人都有颈椎生理弯曲。如果没有生理弯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则称为“反弓”。“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高枕可以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而卧高靠背看电视以及长时间上网、躺着玩手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牵拉着颈椎,也会导致其曲线前凸日渐减少、变直甚至反弓。 5.影响智力 手机的辐射是比较大的,有屏幕的辐射和机体信号接收辐射2种。人的体内的血液是需要维持一个正负极电荷的平衡的,屏幕的辐射会对这个平衡有细微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有坏处的。时间长了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疲惫,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时间对着手机也会影响视力。晚上睡觉的时候建议少玩手机。另外手机的信号接收辐射会影响人的脑部神经系统,时间长了会使智力降低。 6.损害皮肤 手机对人的辐射,其实也不可小觑。人们使用手机时跟面部距离很近,会对皮肤有一定影响,不能确定是否会长斑,但肯定不利于皮肤,容易长痘痘。 7.手指麻木 频繁按键,拇指酸疼。手机使用过量,频繁发送短信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8.过敏 手机导致过敏。有些人手机刚用了没多长时间,就莫名其妙地发生皮肤过敏。查来查去才发现,原来是手机上的镍等某些金属惹的祸。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年后减肥 跳绳最佳
Post Views: 53,088 跳绳是一项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全身性有氧健身运动和养生之道。跳绳是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增强体质的运动,但是有些人把跳绳看得过于简单,其实跳绳是一项比较剧烈的运动,需要量力而行。如果盲目跳的话,腿部肌肉和背部肌肉会出现疼痛甚至是拉伤。跳绳时可以自己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如果不能连贯说话,气喘吁吁,这是身体发出了信号——运动量过大了,就应该放慢速度。刚学跳绳的人,应按照自己的年龄来决定跳跃次数。一般认为,20岁以上的人,1分钟跳绳110~130次最妥当;30岁以上的人,每分钟跳90~100次;40岁以上的人,跳80~90次;50岁以上的人,跳70~80次最为妥当。建议:一开始,仅在原地跳1分钟;5天后即可连续跳3分钟;两个月后可连续跳上10分钟;半年后每天可实行“系列跳”(如每次连跳3分钟,共5次),直到一次连续跳上半小时。可别小看了这个,一次跳半小时,就相当于慢跑90分钟的运动量,这已是标准的有氧健身运动。跳绳的时候最好选一双舒适的软底运动鞋,这样可以防止受到震荡损伤关节。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轻的绳子开始锻炼,熟练后可以变更多的花样。 那么,怎样跳绳瘦身最快呢?下面就教大家几个动作。 01. 简单跳绳法准备动作:双脚并拢,进行弹跳练习2至3分钟(弹跳高度为3至5厘米)。开始跳绳,注意手腕做弧形摆动。初学者先跳10至20次,休息1分钟后,重复跳10至20次。非初学者可先跳30次,休息1分钟后,再跳30次。 02. 单脚屈膝跳右腿屈膝,向前抬起。踮起脚尖,单脚跳10至15次,换左腿重复上述动作。休息30秒钟,每侧各做2轮。 03. 侧身斜跳这个动作能训练你的耐久力,增强你的外展肌和内收肌。两人一前一后站在跳绳的左右两侧,先侧身单脚跃绳向前跳,然后斜身跳回原位。跳跃时应注意用力摆动双臂。跳1分钟之后休息10秒钟,重复练习2次。 04. 分腿合腿跳先做跳绳准备运动,然后跳绳,跳跃时双脚叉开,着地时双脚并拢,重复动作15次。 05. 绕旋跳两人跳绳练习:一人叉开两腿蹲下,甩动绳子使跳绳在地上画弧线,另一人则不断地从甩动的绳子上跳过去。速度由慢逐渐加快,1分钟后两人交替。 06. 侧脚跳先从简易跳绳法开始,然后用双手手腕挥动跳绳,右脚跳绳,不着地的左脚则斜向一侧,跳15次。换另一只脚跳15次。非初学者可练习快速跳绳,即绳子从脚下滑过时连跳2次。练习时,应注意脚不要抬得过高、过慢,否则容易被绳子绊住。 07. 双臂交叉跳先做跳绳准备运动,然后双臂交叉跳绳。当绳子在空中时,交叉双臂,当跳过交叉的绳子之后,双臂反向恢复原状。 08. 双人跳绳对跳绳者集中注意力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要求比单人跳绳高得多。(1)采取并排站立的姿势。每人用外侧的一只手握住绳柄。先开始练习简易跳绳法, 两人同时用双脚跳绳,然后练习同时用单脚跳绳。(2)采取一前一后的站立姿势。身高者站在后面,并挥动跳绳。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 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看透危险因子 别让脑中风找上你
Post Views: 11,051 看透危险因子 别让脑中风找上你 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甚至大小便失禁;嘴眼歪斜,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麻木,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些都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比起其它族裔,亚裔脑中风发病率更高,如何不让脑中风找上门? 脑神经内科医生卢志豪表示说,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一个人有多大的可能发生脑中风,但是可以从发病危险因子上着手预防疾病。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者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气温变化情绪改变 亦是脑中风的原因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脑中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 下列危险因子,有的与生俱来,有的已经存在,所以不易改变。 一、年龄:年龄对于脑中风发病有显着影响,年龄越大,中风风险越高,60岁的人中风发病风险比50岁的人高9倍。 二、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中风,在65岁以前男性脑中风发病率较女性高20%。 三、家族病史:直系亲属或母系亲属中有脑中风家族病史者发病风险也显着增加。 四、族裔:相比白种人,亚裔和非裔人的脑中风发病率更高。 五、心脏病史:患有心脏房颤者使脑中风发生率升高6倍。 六、脑中风史:以前患过脑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者往往紧接在一年内会再发生脑中风。 脑中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子 危险因子越多,中风可能性越大,卢志豪医生表示,有些脑中风的危险因子是可改变的。这些因子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菸和酗酒等。因此戒菸酒、保持健康体重和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就成为预防脑中风疾病的重点。 他提醒,心脏房颤则首先应该找专科医师处理。有些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STATIN)在一些人身上可出现肌肉炎症等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控制药量,在控制好血脂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避免药物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