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Info coming soon..
Related Articles
美国(United States)油气富豪 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 好运让公司发展比预期要快十几倍
Post Views: 11,881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是一个富豪备出的领域,而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便是美国(United States)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和富豪,他领导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 Inc.)使得他累积大笔财富,并使他成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常客。现在就随《大橙报》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世界极富豪的故事。 美国(United States)油气富豪 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 好运让公司发展比预期要快十几倍 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 Inc.)是美国(United States)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公司园区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市(Wichita)的东北边缘,这里没有纵横交错的城市街道,只有广袤开阔的大草原。多年来,它一直在支持着一个不断扩张的石油和天然气帝国。 而这家商业帝国正是由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和他的弟弟大卫•科赫(David Koch)所领导。他们是一位于1888年定居在德州小城夸纳的荷兰移民的后代。他们继承了父亲弗雷德•科赫(Fred Koch)创办的一家中型炼油公司,并最终将其打造成美国第二大私营企业,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 该公司不仅涉足化工和炼油领域,连乔治亚太平洋纸业公司(Georgia Pacific),全球第二大造纸公司亦是其旗下产业。 查尔斯出生于1935年11月1日,家中排行第二,性格跟父亲很像,因此也最受疼爱和重视。查尔斯小时候并不是好学生,但后来成绩却突飞猛进,考上了父亲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 22岁时,查尔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通用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又取得了核工程丶化学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查尔斯在着名的理特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了两年,随后被父亲召回了自家公司。弗雷德一心要让这位次子接掌家业,甚至表示,如果查尔斯不回来工作,他就要把公司卖掉。 查尔斯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在他回到科氏之前,科氏在欧洲的业务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销售额急剧下滑,几乎入不敷出。查尔斯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这个烂摊子。他亲赴欧洲,在那里大量开办生产基地,同时拓宽原有的销售渠道丶打入其它相关产品的市场,这些策略获得了成功。 根据查尔斯回忆,弗雷德在让儿子接手管理炼油和工程业务时,只有一条简单的要求:“你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不能将公司卖掉。” 在接手之后,查尔斯很快意识到目光短浅的问题正阻碍公司的发展。他的父亲一心想留着现金来支付房地产税,经理人们则因为拒绝分享自己的炼油设备设计数据而丢失生意机会。查尔斯回忆说:“新泽西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只有在了解炼油设备之后才愿意购买产品。” 他看到了业务发展壮大的机会,而且将公司微薄的收入投入到项目中去,例如在欧洲新建一家工厂。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查尔斯说:“我不在乎有没有钱过富足的生活,我只想要有所成就。”他同巴菲特一样,住在一栋简朴的房子里,这栋房子是1975年在家族的物业基础上修建的。 弗雷德将家族生意的管理大棒一步一步地转交给了查尔斯,查尔斯则凌驾于谨小慎微的经理人之上,将罗克艾兰公司的输油管道系统延伸到其他州,并且购买了干线管道来更为有效地从新钻井收集石油。 查尔斯说,久而久之,他逐渐懂得自己可以投资那些客户们不愿意自己出钱购买的长期资产,通过冒险来创造利润。 目前,科氏工业集团以拥有6万名员工、4000英里输油管道和足以满足美国每日石油需求的5%的炼油能力而自豪。 成功解决兄弟内斗之后 查尔斯让企业迅速扩展 无论如何,在打理家族事业的路上,查尔斯是经历过无数的挑战的,当中要数兄弟内斗最为“壮烈”,话说1967年老科赫卒于心脏病,这为家族的传承埋下了隐患。 科赫兄弟共有4人。老大弗雷德里克,老二查尔斯,老三大卫与老四比尔是一对双胞胎,这其中查尔斯最受老科赫的疼爱与器重。也因此,查尔斯自1967年开始 接手了家族企业。 整个70年代,查尔斯和大卫协力扩张着科赫家族的商业版图。但是分歧随之出现,查尔斯权力的扩大令老大和老四怀疑其想要独吞家产,二者开始密谋“玄武门之变”。谁料查尔斯先发制人,权倾董事会的他解雇了“造反者”。 自此,兄弟四人正式决裂,并分作两边对簿公堂。1983年,查尔斯和大卫以近 1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另两位兄弟的全部股份。但这只是兄弟相杀的开始,双方雇 用私人侦探相互打探,官司断断续续打了17年,直至1990年他们的母亲去世。 胜者王侯败者寇,被家族驱逐的两兄弟一人迁往不征收个税的摩纳哥,醉心于 艺术品、古董、曲谱和戏剧剧本;另一位建立了自己的能源公司并投身于心爱的游艇,为了赢得1992年的美国杯,他耗费了6500万美元。 从科氏兄弟的成长过程看,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查尔斯是过去50年里的精英企业高管之一。当他在差不多50年前接管公司时,科氏的营业收入大约为2亿美元,而现在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 由此可见,83岁的查尔斯是一位心思缜密,有学者之风的企业家。他很少外出旅游,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摆满了一排排书籍的总部办公室里渡过。 根据报道,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他表示,1967年,在他父亲去世后不久,他曾构画过一幅预测公司发展的曲线图,可事实证明,他的估计完全不正确。 他说:“几年前,我们就已超出了我制定的终生目标。公司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要快十几倍,正如我父亲曾说过的,幸运比聪明更好。” 好运可能对科氏的发展有所帮助,但作为一个私人企业,科氏比许多公开上市公司更能经受商品经济(例如石油丶金属和化学制品)周期性特征的考验。 但实际上,查尔斯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很谨慎的,只有在考虑好了完善的退出机制后,他才会同意与交易对手建立伙伴关系。科氏的大部分生意都是独自完成的。 据了解,尽管在创业之初是一家石油公司,今天的科氏更像是一家巨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本质上,它是一个巨大的现金池,寻找任何可能带来长期利润的潜在投资领域。 查尔斯的儿子切斯(Chase) 或将接棒领导公司 每当进入一个新行业时,公司都会制定战略并耐心地坚持。例如10年前,科氏在化肥行业里还不起眼。后来,它实施了一系列低调的投资,让自己成为了美国第三大化肥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如今,科氏在全球食品体系里占据了关键位置,并以此位置作为据点,加大了对农业企业的投资力度。 […]
美国(United States)年轻创投家 马特·科尔勒(Matt Cohler) 拥有将科技企业打造为明星的魅力
Post Views: 11,538 随着优步(Uber)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美国(United States)年轻创投家马特·科尔勒(Matt Cohler)所执掌的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作为一名早期投资者,将迎来公司史上最庞大的一笔回报。当然,这一位风险投资家并不是魔法师,无法从帽子里掏出一只兔子,但他经手的科技企业,往往都能成为明星级公司。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了解这位年轻风投家。 无论是风投行业还是硅谷初创科技企业的眼里,年仅42岁的马特·科尔勒(Matt Cohler)似乎拥有与希腊(Greece)神话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Midas)一样的超能力:点石成金。 当然,这位风险投资家并不是魔法师,无法从帽子里掏出一只兔子,但他所经手的科技企业,往往都能成为明星级公司。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LinkedIn、Instagram、Tinder、Facebook、Dropbox、Domo等……其实这些还不算最耀眼的,对于马特·科尔勒来说,他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作品就要诞生了:优步(Uber)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挂牌交易上市。 自从2014年阿里巴巴(Alibaba)上市以来,美国(United States)股市已很久都没有哪只股票像优步这样引来如此高的市场关注度了。这家公司拟上市筹资81亿美元,其IPO将列入美股史册,将成为今年以来美股最大规模IPO,也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IPO交易。 如果时间可以回到很多年前,或许,那个当年身为脸书(Facebook)第7号雇员的马特·科尔勒根本不曾料到自己会有如此精彩的投资生涯。毕竟,他的人生梦想曾经只是想做一名萨克斯管演奏家。 随着优步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马特·科尔勒所执掌的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作为一名早期投资者,将迎来公司史上最庞大的一笔回报。 招股书显示,Benchmark持有1.5亿股优步股份,持股比例11%,是仅次于日本(Japan)软银(持股比例16.3%)的第二大股东,略高于优步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持股比例8%)。 按照优步设定的45美元IPO发行价,Benchmark所持有的优步股份在该公司成功上市后将价值约70亿美元左右。 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科技编辑Scott Austin透露的信息,在2011年参与优步的种子轮融资时,Benchmark的参投金额为区区900万美元,每股成本仅0.073美元。后来,Benchmark追加了投资,累计投资额曾升至1.2亿美元。这依然相当于超过600倍的获利,将是现代史上表现最出色的风险投资交易之一。 优步(Uber)上市后 1亿美元投资变70亿美元 从不到1亿美元到最多变为超过70亿美元,Benchmark的投资回报要比最大股东软银多得多——后者一年前才参股优步,代价高达77亿美元,按照45美元的发行价测算,软银的这笔投资最多约100亿美元。也就是说,软银的获利还不足一倍。 以此推算,Benchmark会是优步上市最大的赢家。马特·科尔勒生于1977年3月27日。从某种角度说,他出生在一个创业商人之家。他身为移民的外祖父发明了圆珠笔笔尖,但是一分钱也没赚到——因为他卖掉了专利,去世时身无分文。 他还与中国(China)有一些渊源——科尔勒在耶鲁大学读书时修读过中国历史。在获得音乐理论、电脑科学和金融荣誉学士学位之后,他去了麦肯锡位于北京的中国分公司,职位是管理顾问。这可以说是他步入硅谷成功之旅的起始点。 2002年,也就是从耶鲁毕业两年后,马特·科尔勒遇到了或许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时任贝宝(PayPal)执行副总裁的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里德·霍夫曼是一位知名的硅谷风险投资家。他在创业以及投资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在1997年参与创建的第一个公司就是一家约会配对社交平台SocialNet.com。这一概念远远领先于时代——直到七、八年后,社交网络才逐渐变成一种行业趋势。 两人一见如故。顺理成章地,马特·科尔勒很快成为了霍夫曼的“前卫”,帮助后者在那一年启动了新的创业公司LinkedIn。伴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他担任过副总裁、总经理的职位,是霍夫曼最得力的助手。 在LinkedIn的那一些日子里,马特·科尔勒学会了所有与投资社交媒体公司有关的事,真正具有了风险投资家的思维。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2004年夏天,马特·科尔勒认识了一位企业家,他的名字叫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第二年他就加入扎克伯格的公司,成第七位全职员工,也是公司第一位空降的高管。 他最初的职责是帮助公司获得投资资金,是产品管理部门副总裁,也是扎克伯克的特别顾问,即便离职以后也依然保留着顾问的名头。 […]
泰国富商 苏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 明确掌握市场 成为亚洲啤酒王
Post Views: 53,167 苏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他出生于泰国,祖籍中国广东汕头市,是典型的泰籍华裔富商,是目前泰国的酿酒业巨子。他小时候的家境并不佳,但他勤奋好学,聪明机敏。为了家计,10多岁他便开始打工。不久,当他打工积累了一点钱之后,便决定自己创业。他通过选择把经营酿酒业做为终身的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苏旭明已拥有了Sura Makeras和 Sura Thrp两家泰国最大的酿酒厂及集团。 2013年年头,苏旭明以估值逼近140亿新元(约346亿令吉)的高价,成功击退印尼华联企业(OUE),成功收购新加坡饮料与地产商–星狮集团(F&N)这家历史悠久新加坡公司而成为一时佳话,也间接引起人们对苏旭明的好奇心。 对于这一个在亚洲随处可见的啤酒品牌新老板,他的一生充满着果断,细心,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例子。不论在创业目标的选择,还是在对市场以及经营目标的选择,他都能够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使事业之船准确无误地沿着正确的航线前进,在商海搏击中满载而归,获得巨大的成功。 细心观察 果断取决 苏旭明1944年出生于泰国曼谷的唐人街。因为家境欠佳,为了家计,他15岁便开始打工谋生。由于勤奋好学,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小有积累后不久,他毅然决定拓展一片新天地。 1960年,苏旭明以仅有的一点资本办起了一家水酒厂。自此,他一心扑在酿酒经营上,所酿的水酒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小酒厂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1988年,苏旭明在资本日见雄厚中,又果断地并购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红牛酿酒厂,使其酒类的品种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提升,酒品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对酒品的口味要求日见提升。苏旭明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经营谋略,及时地将经营品种调整到啤酒生产上,在取得了Sura Maharas和Sura Thip两大酿酒厂商的信任之后,于1993年选择了与丹麦名牌啤酒厂商皇帽 (Carlsberg)合作在泰国生产象牌啤酒(Chang Beer)。这项投资投产后,在当年就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象牌啤酒一时风行泰国,一下子就占领了泰国啤酒市场30%的销量,也确立了苏旭明泰国酿酒业巨子的地位。 后来苏旭明事业从啤酒生产扩大到酒精,以及其他诸多相关产业。经过40多年的拓展,苏旭明的泰国酿酒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了Sura Makeras和Sura Thrp两家泰国最大的酿酒厂以及其他16个酿酒厂和3个啤酒厂,占据着泰国80%以上的酒业市场份额,从而成为一代泰国“酒王”。 明确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 创业之初,关键之一在于经营目标的选择。靠打工稍有积累的苏旭明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经营什么?是看别人经营什么就自己也经营什么,或者见市场上什么有利可图就自己也经营什么,还是经过调查分析选择有前途的经营目标。美国著名企业家亚默尔,原来是一个山农夫,他卷进了当时美国加洲的淘金热潮,当在山谷难圆黄金梦时,他注意到矿场气候干燥,水源缺乏,淘金者很难喝到水。于是他决心转移目标—卖水,只要把水运到矿场,便可赚大钱。他用挖金矿的铁锹挖井,掘出的不是黄金,而是地下的水。他把水送到矿场,受到淘金者的欢迎。亚默尔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这个故事给苏旭明很大的启发。 当然,苏旭明也明白,亚默尔经营饮用水的目标是非常简单的,而当今企业经营决策的目标却要复杂千百倍。他认为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经营目标时,必须使决策目标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达到平衡或统一,这样,目标才能有效地达到,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苏旭明对市场情况及选择经营目标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决定以酒类为自己发展的目标。 他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在了解中找出规律,酒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消费品,不管有钱人或是贫穷人,都有爱酒者,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一种乐趣或消遣。酒的消费同经济形势也密切相关,经济形势好,酒的消费便会多些。另外,苏旭明也知道,酿酒的技术和设备以一般水平衡量,要求不高。通过权衡和分析,他以自己的一点资本办起了一间水酒厂。自此,他一心扑在这个事业上,使他的小酒厂越办越大,所酿的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在金融业方面,苏旭明更积极投资,泰国大城银行、曼谷商业银行、泰国第一银行、亚洲银行、亨都银行及亨华银行等他都持有股份,仅这些股份的市值便约达8亿美元。此外,他还积极进军房地产业,更把触须伸往泰北内地。苏旭明1960年创立的TCC集团(泰乍仑集团),目前已发展成巨型企业集团,下辖工商企业300多家,经营领域广泛,以酿酒业为主体,囊括酒店、保险、金融、制造、房地产、农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市场和产业遍布世界各地。主要还是在酿酒业。苏旭明从一个打工仔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富豪,明确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他成功的主要诀窍。 权力是暂时的,名誉是永远的 泰国TCC集团有4万多员工,每年上缴泰国政府的税收高达600亿泰铢,占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5%。由于苏旭明对泰国社会的突出贡献,多次荣获泰国陛下御赐勋章以及奖励荣衔。苏旭明说:“这些上缴的税金被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为此而感到欣慰和自豪。随着企业的发展,其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也必将不断增加。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所应考虑的问题,决不应是仅仅多赚几个钱,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企业家本人、整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声誉和信誉。” 苏旭明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向来热心,历年来其所属公司、企业对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捐献殊多,其款额论亿万铢计算,参与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医疗、救灾、扶贫等多个领域。他经常重复着夫人周美满女士说的一句话:“财富是别人的;身体是自己的;权力是暂时的;名誉是永远的”。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