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Info coming soon..
Related Articles
中国(China)公司 北极光创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创始人 邓锋(Deng Feng) 适应市场趋势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竞争力
Post Views: 72,308 作为北极光创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Deng Feng)以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深厚的投资功力闻名创投界,而且深受创业者喜爱。 邓锋表示,宏观来讲,投资人投资主要看两点:一是团队基因,二是社会大的发展趋势。 创业团队需要什么样的基因呢?邓锋以2015年下半年的“资本寒冬”举例,认为2015年下半年融资变得困难,最能看出一个创业团队的基因和功力。“融资变得困难了,口袋缩紧了。这时候,就考验一个团队过冬的能力了。一方面是在没有新的融资进来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活下去;另一方面是能否在市场环境变糟糕的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竞争力。”邓锋说道。 这位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还举例解释了一个创业团队的基因:“我们投了一支团队,2015年下半年没融到钱,也没跟我们说,就自己几个合伙人砸钱进去做,后来我们都惊呆了,觉得这样的团队一定能干成事儿。” 北极光创投其次关注的是社会大的发展趋势,邓锋认为这种趋势包含未来5到10年社会的内在驱动力所在。 “第一个大方向是大消费升级,这和中产阶级的成长息息相关,这种消费升级会体现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消费类和娱乐类会是消费升级阶段性进步的类别。”邓锋说,“其次是互联网+,无论是零售还是医疗,都是互联网继续向传统产业结合过程中出现的趋势,另外还有企业级的服务等等。” 最后一个趋势,北极光统称为高科技。包含芯片、智能系统,AI和基因等方面。邓锋强调高科技是北极光创投始终关注的领域,而且也是风险投资的核心所在,因为这些高科技中包含了未来商业创新。每一次变革都将带来一个领域的大变革。 邓峰是在1963年出生。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搬家,造成他的学业难以保证。他曾经上过三次二年级。留级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对他的影响却相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留级,老师教的知识,他早就懂了,许多同学便向他请教。在同学面前,他俨然是一个小老师,这使得本身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为了维持自己的骄傲,他便更加努力地学习,从此越学越好。 凭着这种骄傲,邓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曾说,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并不是创立NetScreen公司,而是他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经历。 加入英特尔(Intel) 邓锋认真学习大公司管理模式 邓锋说,自己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在清华读书。在清华的学生生涯对他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邓锋创业前的锻炼,创业领域的选择和创业团队的建立都与这一段求学生涯不无关系。 1986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在读本科时,他就通过提供科技咨询勤工俭学。1987年,已经开始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邓锋,在校园里租了3间房,领着一帮低年级学生成立一个实验室,承接各种项目,如电脑照相,很快小有名气,生意越做越好。 从1990年开始,邓锋先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United States)电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但是,博士学位读到一半时,不安分的他就“跑出来”加入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做工程师,过着待遇优厚的“金领”生活。 在英特尔,邓锋开始认真地学习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为他以后在NetScreen的杰出管理做了准备。直到后来,邓锋回忆起英特尔的管理模式,仍旧觉得自己从中受益良多。在英特尔工作的期间,邓锋慢慢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领域将会获得飞速发展,其中蕴涵巨大的商机,他开始和好友商议创立公司,专做网络安全产品。 在硅谷,邓锋遇到了清华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当时在思科(Cisco)工作的柯严(Ke Yan)。1997年,邓锋在打篮球时又结识第三个伙伴谢青。三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凑在一块,开始盘算NetScreen的模式。 开始时,三个人都没有辞去各自的工作,而是在邓锋家的车库里,每周六就创业项目碰一次,后来每周两次,再后来每天晚上都见面。 硅谷(Silicon Valley)的车库似乎有一种魔力,很多知名公司都从这里起步,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车库里面创办苹果(Apple Inc),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车库里面搞成了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 Inc)创办人杨致远(Jerry Yang)与大卫·费洛(David Filo)是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是一个小车库。 1997年春天,如前面所述的各个资讯科技(IT)巨人一样,邓锋等人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也似乎预示他们也会像乔布斯、盖茨等人一样取得非凡的成功。创业并非易事。对于这三位来自中国(China)的年轻人而言,唯一的生存机会就在于推出“革新性的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 思科提供了成功模式,只要能在技术上实现这一想法,随着网络安全市场不断发展,硬件集成防火墙技术肯定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怀揣这一梦想,三个年轻人在简陋的车库里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创业之路。 公司创立五个月后,在天使投资人的穿针引线下,1998年中,以投资雅虎而闻名于世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向NetScreen投资。自此,邓锋开始从最初与天使投资接洽转变为开始与风险资本接谈,一年后,红杉资本又追加投资。资金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 2001年,NetScreen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3年后,NetScreen被Juniper Networks以42亿美金并购。2004年至2005年,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他还曾获得美国2002年度企业家和2003年度创新人。 2005年内,邓锋带着妻儿和在美国得到的“第一桶金”悄然回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这座刚刚落成的写字楼里做起了风险投资。邓锋给公司取名为“北极光”,似乎预示了未来他在中国这片投资的海洋中会再一次发出瑰丽而多彩的光芒。 北极光创投成立宗旨 扶持世界级的企业家 北极光创投是一家以“扶持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培育世界级的中国企业”为宗旨的风险投资机构。创立于2005年的北极光,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快速成长。 目前,旗下管理4支美元基金和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100多亿人民币。北极光创投的投资机构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流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家族基金、慈善基金以及国内最优秀的政府背景的母基金等。 北极光先后在高科技、新媒体、通讯(TMT)、清洁技术,消费及健康医疗等领域投资逾百家公司。北极光投资团队在国内外都有丰富的投资、创业和管理经验,对国内外市场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所投资公司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
澳洲首富 吉娜·莱因哈特 GINA RINEHART 全世界最富有的女人
Post Views: 57,069 莱因哈特的财富基因源自祖传,她的父亲朗·汉考克( Lang Hancock),是世界上蕴藏量最大铁矿的发现者、并被许多澳洲人视作民族先驱。 汉考克家族在澳洲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地主。在殷实家庭背景的衬托下,莱茵哈特的父亲朗·汉考克在中学毕业后就如愿进入了航空学院读书,而且毕业后凭借着自身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优异的驾驶本领在西澳航空公司担任了飞机驾驶员。 在邂逅了第二任妻子霍普·玛格丽特·尼格拉斯(Hope Margaret Nicholas)过后,霍普似乎为汉考克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好运。1952年2月的一天,新婚燕尔的霍普乘坐着汉考克驾驶的飞机一起返回佩思(Perth),因为突降暴雨,飞机被迫低空飞行,当飞机掠过澳洲西北部的汉摩斯利河谷时,汉考克看见峭壁上分布着大片大片土红色的铁矿,而且裸露的铁矿矿脉连起来宛如一条漫长画卷铺展开来。回到家后,汉考克将自己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妻子,两人当即决定各自向单位告长假再赴人迹罕至的目标地。 几天之后,汉考克特地从航空公司租借了一辆小型直升飞机,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夫妻俩在汉摩斯利河谷上空反复盘旋了7000多个小时,最终不仅将周围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清晰地描绘出了铁矿的分布图。一年之后,汉考克带着浩浩荡荡的掘矿队伍开进了铁矿地带,世界最大的铁矿从此揭开面纱。第一期开发任务的完成后,汉考克就一跃跨入了澳洲最富裕人群的行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澳洲从此摘掉了“铁矿贫困户”的帽子。并且,已经探明的数十亿吨铁矿储量更如撒哈拉的石油一般,注定汉考克家族“日不落”的财富命运。 妻子霍普似乎并不仅为汉考克带来了从天而降的财运,就在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向汉考克矿业公司的同时,1954年2月初,霍普为丈夫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莱因哈特,而且霍普自此之后再也没有生育。因此,有人说莱因哈特不仅是第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而且命运注定了她是汉考克公司后来的唯一法定继承和拥有人。 莱因哈特并不像其他家庭的富家女娇生惯养那样,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寄宿学校读书,从此莱因哈特就练就了非常强的独立生存能力。不仅如此,作为家庭的的独生女,汉考克自从莱因哈特12岁起就经常带着女儿在矿上与高管和工人们频繁接触。因此,少女时代的莱因哈特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似乎显得格外地成熟。当许多的少女还在好奇地学化妆追明星的时候,莱因哈特却热衷于在矿场上搞研究。中学毕业后,莱因哈特也听从了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去读了佩思最好的女校,后又接着到悉尼大学经济学系学习。不过,与父亲中途中断飞行员生涯一样,莱因哈特只在大学呆了一年后就自作主张辍学从商,并且从此一头扎进了自家的矿山中,而汉考克夫妇似乎对女儿当时的选择也并没有作出硬性的反对。 的确,莱因哈特身上遗传了父亲身上的很多特质。如她可以为了一个矿产项目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在工地上连续工作七天以上,而且一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她也可以为了一个项目的开发与高官争得面红耳赤,但私底下她又会非常谦虚地与不同意见者进行沟通;另外,几乎是汉考克公司员工人所共知的一个经典故事是,在莱因哈特21岁时,她竟然大胆建议父亲“用核爆炸的方式来加快开矿速度”,虽然莱因哈特至今未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但人们依然从其身上发现了超越其父辈的勇敢、灵敏和进取的商业精神。 然而,与莱因哈特的出身和成长似乎特别地幸运完全不同,这位富家女的婚姻生活却是一波三折。19岁时,莱因哈特遇见了在威特努姆石棉矿业小镇上当店主的英国人格雷·米尔顿(Greg Milton),坠入情网的两人迅速闪婚,随后两人育有两个孩子,但在1981年离婚;29岁时,莱因哈特又嫁给了57岁的美国社团律师弗兰克·吉恩哈特,并给弗兰克生下一对双胞胎,不幸的是弗兰克在1990年因病去世,从此莱因哈特寡居至今。 与继母的家产之争 如果有人要问莱因哈特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她肯定不会告诉你是婚姻不幸,而是由自己为父亲选择保姆并且后来成为她继母这件至今让她非常痛心疾首的事情。1983年,汉考克的资产总值已达8500万澳元,然而就在这一年,汉考克的妻子霍普却患乳癌去世。与自己共同生活了35年之久的妻子突然离去,汉考克一时承受不了失去至亲的打击而病倒。看着父亲一天天憔悴下去的摸样,莱因哈特也心急如焚。 按照常理,莱因哈特此时应该留守在父亲身边照顾好老人,但是,由于当时刚刚与丈夫离婚,莱因哈特在独自承担照料孩子责任的同时还要代表父亲打理矿上的工作,因此根本抽不出一点时间来照料父亲的起居。无奈之下,她决定登报招聘,给73岁的父亲雇个女管家,但谁也不会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广告给这个原本平静而简单的家庭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许是急于寻找到保姆人手,莱因哈特开出的薪酬非常丰厚——每月4000澳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汉考克公司一个高管的月收入。因此,在广告于当地报纸登载后的第三天,前来应聘的人就达300之多。也许是鬼使神差,在最终淘汰了500多个侯选人之后,莱因哈特选择了一个名为罗斯的菲律宾女佣。罗斯于1948年出生在菲律宾中部的一个富有家庭,1981年来到澳大利亚,虽然走进莱因哈特的家中时已经34岁,但其美艳与高贵的气质却一下迷住了垂暮之年的汉考克,而且汉考克似乎因为罗斯的到来而重新打起了精神。两年之后,已是75岁的汉考克与自己相差近40岁的罗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应当说,当时莱因哈特对于罗斯通过“美人计”而迷惑父亲的许多行为已经有所察觉并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感,但为了让老人高兴,莱因哈特对父亲所作出的婚姻选择并没有提出明显的异议。然而,莱因哈特逐渐发现,与父亲婚后的罗斯不仅花钱如流水,而且昔日勤快料理家务的热情也全然消失;更让莱因哈特难以容忍的是,罗斯经常编造各种谎言来搪塞自己和父亲。这样,莱因哈特与罗斯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从最初的一般性争执发展到后来的反目为仇。 令外人没有想到的是,莱因哈特竟然在与罗斯的直接交锋中败下阵来。几个月后,汉考克竟然听从了罗斯的指使,将莱因哈特从公司董事会赶了出来,而且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罗斯。 冰释前嫌 重回公司掌权 故事的随后发展如同所有的豪门恩怨一样陈旧而俗套。虽然莱因哈特被禁止进入公司董事会,同时也搬离了与父亲一起生活了数十年的那个老家,但其并没有断绝与父亲的联系。也正是在女儿的不断提示下,汉考克很快发现少妻并不忠诚,并且关心他的钱袋远甚于关心他的健康。尤其让汉考克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是,罗斯想在柏斯天鹅河畔建一座豪宅,但汉考克却不同意,于是,罗斯以离婚为要挟逼他从公司抽取巨款动工。可怜的汉考克为了维持这一段婚姻最终还是答应了罗斯的要求。不过,从此之后,汉考克与妻子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禁止罗斯靠近自己。 血缘关系是世上最难以颠覆和冲淡的情缘。在莱因哈特离开董事会的第5个年头,汉考克作出了让女儿重回董事会的决定,同时作为对女儿亏欠的弥补,汉考克在自己82岁时重新更改遗嘱,将所有的开采权转移到公司名下,并将公司留给了莱因哈特。而对于自己的最后一任妻子,汉考克也不想留下亏欠——遗嘱中将自己所有的房地产都转到了罗斯的名下。1992年,汉考克病逝。3个月后,罗斯与一位地产商也是汉考克生前的好友威利闪电结婚,并改姓波蒂厄斯。 在莱因哈特看来,自己与罗斯那段荒诞的“母女”情缘应该随着父亲的逝世而画上句号。但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她设想的那样简单。在汉考克去世的一个月后,罗斯将一纸诉状递到了西澳高等法院,不仅质疑汉考克遗嘱的内容,同时指控莱因哈特图谋占有她丈夫的财产。无奈之下,莱因哈特被迫还击。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莱因哈特——2006年底,法院驳回了罗斯的诉讼请求,确认了莱因哈特为汉考克公司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开创澳洲矿业帝国 很少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莱因哈特在商业圈里被看成是一个极度低调的人。尽管如此,她也无法挡住扑面而来的各种外界评价。莱因哈特在与继母打官司时曾因捏造与杜撰证据的行为而在公众心中失分不少,除此之外,人们在其它诸多方面也对她颇有微词。 很多人认为,与父辈的筚路蓝缕相比,莱因哈特只不过是一位得天独厚的遗产继承者,而且正是由于政府认可并维系了汉考克公司的经营垄断权,才造就了莱因哈特的矿业帝国在澳洲一家独大的地位。的确,父辈遗产让莱因哈特有了发展的基础,可莱因哈特当时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公司却是一个债务缠身、经营困难的矿业企业,而且与继母长达14年的官司一度令公司风雨飘摇,最艰难时甚至只靠收取矿区使用费勉强度日。但是,从2004年起,极富商业头脑、出手果断的莱因哈特力挽狂澜,看准了铁矿石飙涨契机,分别与力拓集团、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合作开发父亲生前没充分开发的矿区,最终使家业越做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铁矿资源开发外,前不久莱因哈特还将触角伸及澳大利亚北部的煤矿,不仅如此,莱茵哈特还利用家族产业的雄厚资本势力收购了澳大利亚多家电视媒体的股权,使汉考克公司从传统产业正式迈向新兴产业领域。显然,莱因哈特并非是一个坐吃山空的“富二代”,而是一个出色的财富继承人和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正如《福布斯》所描写的那样:20年前,一个年轻的少寡妇从老爸那里继承了并不景气的矿业公司;20年后,她不但让公司起死回生,还打造了财富的神话,使自己的身家直逼世界首富的位子。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Post Views: 54,423 他一年365天都在工作,200天都在市场一线奔走;没有任何爱好,亦鲜少交际,一天三顿在公司食堂15分钟解决吃饭问题;不爱应酬,除了抽两包烟喝两杯茶,消费比员工还低;从不玩高尔夫等运动。 他嘲弄任何彬彬有礼的理论,至今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控制一切。他不设置任何副手,不信任外来职业经理人。中层部门经理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且手下女将为多。其任用理由是“因为女将听话,执行力比较强”。 从娃哈哈集团看来,除了宗庆后本人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上可下,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中间没有什么组织考核程序;他也可以一夜之间免掉几个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而事先也不会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打个招呼。 遍布神州大地的娃哈哈 创业初期,办公室买个扫把他都要签字;后来,5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他签字。宗庆后要签字的单据每天多达数百份。现在,虽然娃哈哈实施了分级授权制度,但各类采购合同、广告费、交际费等仍牢牢控制在宗庆后手中。 营销方面的任何决策,任何产品的包装、价格、广告等,毫无疑问都是宗庆后说了算;即便是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安装,厂房的设计,许多时候也是宗庆后亲自过问、定夺。如果宗庆后出差在外,办公室每天晚上要给他发送关于营销、生产、采购等的几十份传真,然后他再用电话作出指示或签字后回传。就是这样,全国170余家子公司的负责人,全部都得直接向宗庆后汇报。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办事方案给予了“霸王”的称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亲力亲为是让人佩服的。他42岁才开始创业,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踩着三轮脚车在卖冰棒的小贩,凡事都必须要自己料理,要叫他改掉“勤奋”的习惯,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关于娃哈哈在中国的普及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在长白山天池、阿尔泰山山麓、海南岛丛林、青藏高原这些中国的天南海北,我们随便走进一间小店,然后把所有的商品目录都抄下来,你会发现,重复出现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在过去的20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恰巧”却绝非巧合,娃哈哈产品已几乎覆盖中国的每一个乡镇。这个从校办企业起家的企业,如今在神州大地上的影响力决不容任何人小觑。 42岁才开始创业 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只是在中国解放之后,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没有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中国舟山的一个盐场,几年后又辗转到了位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四处找些书来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在艰辛而单调的日子中悄然流逝。1979年,在小学当教师的母亲退休后,宗庆后顶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杭州。由于文化程度太低当不了教师,他被安排在一所小学里当校工。 从每天糊纸箱到踩着三轮车卖冰棍、作业本的“供销员”,再到辗转、陪足笑脸、磨破嘴皮地推销电表,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宗庆后依然郁郁不得志。但他也的确在严酷的市场中经受了实践锻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 1987年,年过40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白手起家,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1988年,他们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着确切的效果,靠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中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打造自己的饮料帝国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40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流动基金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并购了拥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200多名员工,但却处在负债劣势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小鱼吃大鱼”的结果是:负债高达4000多万元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仅仅在3个月之后便扭亏为盈,娃哈哈迅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4年,娃哈哈投身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支援企业之一,跻身中国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1998年,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感到自己羽翼已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98年5月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非常可乐从上市之初就没有正面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展开攻坚战,而是瞄准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广大中西部市场及广大农村市场,通过与两乐的错位竞争,通过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布局,把自己的可乐输送到中国的每一个乡村与角落地带。 娃哈哈经过25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饮料巨头。宗庆后的“饮料帝国”名副其实。其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等十大类150多个品种。这个庞大的帝国网络遍及中国,在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66个生产基地、拥有170家子公司及近3万名员工。即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11年,全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仍为678.55亿元人民币。 宗庆后一直坚持的“健康快乐”的营销理念,一直在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在产品、品牌战略上走中国特色,成功地塑了“娃哈哈”品牌“中国的、亲切的、健康的”形象,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大众”的消费需求。这是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大众品牌的关键,更是娃哈哈取得成功的核心。 虎夫无犬女 在娃哈哈帝国中,宗庆后无疑是权力中心、是帝王,他毫不避讳的“大权独揽”的强悍管理风格,早在业界闻名遐迩。身为帝王之女的宗馥莉,以“公主”形容自然非常贴切,再深入一层的话,人们形容的是她与父亲几乎同样的强势、果断。 与公众对“富二代”养尊处优的印象或偏见相比,宗馥莉堪称“最勤奋的公主”。她几乎是公司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她强烈的“工作狂”劲头,跟她父亲简直如出一辙。 宗馥莉很独立,习惯凡事靠自己,所以她也要求员工独立。一份报告递上来,有问题,她不批,也不说理由,等对方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这样做,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你要总结哪里做得不好,这样下次才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我是在失败中成长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下面的人会从失败中成长,虽然他们的错误是由我来埋单,我也心甘情愿。”显然,这跟她的父亲很不同。递给宗庆后的报告,如果有问题,他会指出来,并详细告诉对方如何修改。 宗庆后这么评价女儿:她受的是美国教育,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一点人情化的管理,你要真正调动他的积极性,他才能真正的努力的工作。她现在也知道怎么去做人的工作了。对于接班问题,宗庆后表示那得看她是否愿意。 今年11月底,宗庆后向外界宣布正式进军零售业,娃哈哈的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WAOW PLAZA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按照宗庆后的设想,未来精品零售商场将通过两种业态开展经营,一是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欧洲厂商直接进驻中国开设专卖店;二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吸引全中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对于娃哈哈的未来,宗庆后也指出了方向:娃哈哈今后主要专注于高新技术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零售业三大领域。其中,零售业可能集中在建设城市综合体、开设奢侈品折扣店、以加盟为主的连锁超市。 这种更具国际化的设想似乎为娃哈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或许得益于其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女儿宗馥莉。娃哈哈往后在国际的发展,就因为这对父女的同心,开始看到了曙光!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