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医生提醒,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
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同时,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怎样预防中风
01.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02.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
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03. 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04. 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05. 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风
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第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钾、镁、叶酸等营养物质。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镁元素也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而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此外,许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
中风前都有哪些症状
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01. 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02. 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03. 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04.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 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