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经常会听到轰鸣声,这种声音几乎会让整条道路都震颤,由远而近的是数百辆摩托车,列着庞大的队伍,车上的骑手个个穿着印花短袖黑T恤,臂上多刺有一只飞鹰,牛仔裤,黑皮靴,长发如乱草。无疑,这些车手的“坐骑”必然全是美国经典品牌“哈雷·戴维森”。他们T恤衫上的印花和胳膊上的刺青,都是它的品牌标志,俨然哈雷·戴维森已经成为“纹在消费者身上的品牌” 。
哈雷摩托金属的质感、优美的线条和令人迷惑的颜色搭配以及电镀和黑漆的对比,甚至那烫人的排气管、震耳欲聋却“如音乐般”的轰鸣声,无一不符合一个男人在梦中对力量和自由的物化的想象。
三个年轻人的机车梦
1903年,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郊,21岁的威廉·哈雷( William Harley )、20岁的阿瑟·戴维森(Arthur Davidson)和18岁的比利·戴维森(Billy Davidson)三个年轻人在Davidson兄弟家后院的小木棚里开始了手工制造摩托车的大胆举动。他们以法国出产的一种摩托车为蓝本,把旧罐头盒改造成化油器,从隔壁药店里买来汽油,终于制造出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虽说这辆手工制造的摩托车,充其量也就是装上400CC发动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还不到11公里,连个小山坡也爬不上去。不过,三个年轻人还是欣喜若狂,他们坚信只要能制造出第一辆摩托车,就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摩托车来。于是,他们在当年注册成立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信心百倍地踏上摩托车制造的漫漫征程。
1905年的美国独立日,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在芝加哥举行的摩托车比赛中,一举夺得了锦标赛冠军;1907年,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装配了V型双缸发动机,车速也由70公里/小时提升到了96.5公里/小时;1912年,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辗转海外,挺进了日本摩托车市场;正当哈雷·戴维森致力于民用摩托车产销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头脑聪明的William Harley,敏捷地在第一时间转换产销目标,全力以赴开始产销军警专用摩托车。他以战场为市场,以军警为消费者,在战争期间销售了大约2万辆军警专用摩托车,轻松地发了一笔战争横财。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盟军下士罗伊·霍尔茨就骑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第一个趾高气扬地踏上德国领土。一则题为《一个美国人和一辆美国摩托》的图片新闻,一夜间成为全球报刊的头条新闻,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由此声名鹊起。
1953年,在庆祝公司诞生50周年之际,哈雷不仅设计出来著名的“V”字型品牌标志,而且还击败了当时的同业强敌,成为美国市场上的“独孤求败”。哈雷·戴维森品牌随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80年代哈雷车主俱乐部的问世,不仅在品牌和用户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了品牌的建立和管理之中,而且为以后哈雷品牌培养了无数的铁杆忠诚者;1987年哈雷·戴维森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上市,年利润一下子增长了37%;1988年,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已占有美国摩托车销售市场54%份额,被时任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称赞为“真正的美国成功史”;80年代末,面临“日本”的挑战,哈雷·戴维森凭借客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和产品品质的改进,又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失去的市场;在1993年庆祝自己90周年之际,哈雷又创造了一项记录,大约有10万哈雷摩托车用户,骑乘6万辆摩托车举行游行活动,并汇聚在哈雷公司总部密尔沃基市,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哈雷家族成员大聚会。
不断增长的势头和全世界的强劲需求,让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占据了全球重型摩托车市场超过30%的份额。为了确保持续的领导地位,哈雷·戴维森将继续引入激动人心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摩托车爱好者。
哈雷戴维森在全球的走势
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澳洲,哈雷·戴维森无处不在。借助专业市场的知识、产品和计划,哈雷·戴维森在70 多个国家中开展业务,并不断提升业务优势。1300多家授权经销商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不仅仅销售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更是帮助传播哈雷·戴维森的品牌形象和独特文化,他们是帮助哈雷·戴维森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哈雷·戴维森将继续帮助授权经销商们成功运营,以确保消费者持续获得卓越的驾驶体验。哈雷·戴维森拥有广阔的市场并不断拓展新的版图——在欧洲,哈雷戴维森找到了新的狂热车迷,哈雷欣赏精雕细琢的曲线或量身定制的动力;在亚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哈雷·戴维森看到了发展休闲摩托车市场的巨大商机。
哈雷·戴维森第一次进入亚洲市场的时间可追溯到1912年哈雷向日本出口摩托车。日本是哈雷·戴维森在美国经销商网络外开拓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目前哈雷·戴维森亚洲公司的营销网络覆盖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关岛、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大中国区(包括香港和台湾),拥有约30家授权经销店。
位于上海的亚洲代表处负责区域内的销售与市场营销,发展、管理和指导经销商,加强区域内的销售业绩,为经销商提供支持。通过与政府的长期对话及对车主和经销商进行培训,培育高端休闲的摩托车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不断在区域内进行市场调研,开拓新的市场。亚洲是哈雷·戴维森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市场,区域内每个市场的经销商网络都在不断增长。
嬉皮的慈善精神
慈善亦是哈雷·戴维森的精神之一,哈雷家族的成员们一直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哈雷·戴维森基金会用于支持各种社团,并且每年为艺术与文化、环境和健康相关的非盈利性组织捐助约数百万美元。通过其客户,哈雷戴维森每年为肌肉萎缩协会 (MDA) 筹集大约 3 百万美元。
2010年1月,哈雷·戴维森推出了全新的Pink Label(粉红标签),该系列是由最畅销的MotorClothes女性服饰产品组成,其中包括:头盔、皮夹克、皮制手套、高性能眼镜、运动上衣、运动长裤、背心、腰包、帽子和头巾等。为致力于帮助和支持那些深受乳腺癌困扰的女性患者。
为什么哈雷·戴维森可以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还保持着品牌不朽的魅力?有些人把它归结为其产品卓越的品质和企业不断创新的精神,还有人分析是技术的领先与哈雷·戴维森的企业文化使然。其实,追根溯源,从哈雷·戴维森的企业使命中可以发现,哈雷·戴维森是通过细分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化,在帮助驾驶者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延续了自己的品牌生命。
百年哈雷·戴维森的成长浓缩了美国一个世纪以来品牌的发展历史。哈雷·戴维森创造了一个将机器和人性融合为一体的精神象征,并深刻地影响了其目标消费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衣着打扮。从人类进入商业品牌化的社会以来,还没有一种商品的品牌能够从里到外地改变着消费对象,并形成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品牌从识别和指导消费的功能上升到了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哈雷·戴维森除了是一个被物化了的品牌之外,更多的是被幻化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品牌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美国式的传奇……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