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4,669 悉尼(Sydney)是澳洲(Australia)著名的海港城市、新南威爾斯州首府,依山靠海,拥有最繁华的都市,是大洋洲最大的城市,也被视为是一颗明珠。悉尼是大自然的恩赐,如一位婀娜多姿的超级名模,在慵懒的海湾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海滩上走秀,成为名符其实的“南半球的纽约”。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游览这个拥有七大奇迹之一的美丽大都市。 悉尼(Sydney)拥有金光闪耀、白帆逐浪的海港,细腻迷人的海滩和阳光充沛的地中海气候,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海鸥盘旋。黄金海岸及未受破坏的灌木林,更增添了它的美丽。 它那伸入城中的两条海湾,给城中居民送来了荡漾的碧波和清新的空间,好似一只巧手,在各个角落造就了大大小小多达120多个可人的海湾和细软的沙滩。也难怪悉尼得天独厚,以海景取胜,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与之媲美。 站在以大块石材铺成的歌剧院平台上,向对岸北悉尼望去,一幢幢砖红色楼房或高或低排列着,点缀着丛丛树林;湛蓝水面上两艘帆船正顺着风势暖暖航行,一种舒暖宁静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自然与人共同努力下,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分享到悉尼的温暖。 在夕阳的余晖中,海港大桥映衬着变幻的夕阳,由金黄而姹紫,由姹紫而暗褐,海面上的桥影刚刚褪淡,立刻亮起一串串斑斓的光带,千万盏璀璨的霓虹灯,像珍珠一样洒落在波平如镜的海湾中。 晚上,桥架和桥栏上的灯光齐放,远远望去,就好似一张巨大的弓背和弓弦上,镶嵌着无数的珍珠钻石,在黑丝绒般的夜幕上,显得晶莹透亮,仪态万千。再加上两岸高层建筑上的霓虹灯光投入海中的倒影的衬托,更使大桥增添了几分绚丽、几分神秘。 1.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 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该剧院由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坐落于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 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建筑。 整个歌剧院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最后一个背向海湾侍立。在阳光照映下,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海面上。 2.悉尼海港国家公园(Sydney Harbour National Park) 悉尼海港国家公园(Sydney Harbour National Park)(包括海港诸岛和周围)始于1975年,自诞生以来一直不断发展。这个耀眼的海港位于悉尼的心脏地带,具有深绿色的海水和标志性的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它是如此闻名于世,以至于许多游客(甚至悉尼人)都没有意识到它也是一座国家公园。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沙滩,或是在树荫底下乘凉休闲,或杨帆出海或划艇,亲密接触野生动物,探索古老的岩画艺术和囚犯们修建的建筑物。 国家公园里经常能看见海豚和鲸鱼到访,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带来了无限乐趣。海湾周围有野地、林地和桉树林,都有步行径相连,便于寻访。 3.岩石区(The Rocks) 岩石区(The Rocks)丰富多彩的历史一直可追溯当年流放囚犯的日子。这里是一个由沙石铺就的小巷、死胡同和庭院组成的迷宫,挤满了19世纪初建造的商店、仓库和排屋。 尽管岩石区以前只是悉尼码头工人和装卸工的聚集地,今天,海外游客如被磁石吸引般涌向这里众多的商店、精品店、酒馆和餐馆。周末还有岩石区集市,复古和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历史和现代在岩石区和谐交汇,这里经常举行刺激的夜游团和悉尼最热闹的一些庆祝活动,不容错过哦。 4.悉尼塔(Sydney Tower或AMP Tower) 悉尼塔(Sydney Tower或AMP Tower)位于悉尼市中心,高304.8 米,是澳洲最高的建筑。此塔建于1968年,落成于1981年,号称南半球最高的展望台。高达230米的管状塔身是由46根长5米、直径6.7米、重32吨的管子一个压一个堆积而成。 塔楼是个9层的圆锥体建筑,第一、二层是两个旋转式餐厅,各有座位200多个,因为座位有限,吃饭必须预订。塔楼的三、四层是瞭望层。瞭望层周围都是大块玻璃,并有很粗的铁栅保护。凭窗眺望,整个悉尼市一览无余。 瞭望层为游客准备了高倍望远镜,可以把周围70公里内的景物尽收眼底,也设有多屏幕的电视装置,人们可以在巨大的荧光屏前观看远方飞机场上飞机的起落和码头上货轮的装卸。在这里除了可在塔上360度透明观景台上俯瞰悉尼市,还可以体验空中漫步的刺激。
旅游 Travel
融合法国浪漫和西班牙热情 巴塞罗那(Barcelona) 让人难以抗拒它的诱惑
Post Views: 49,242 以“欧洲之花”著称的巴塞罗那(Barcelona)城市位于西班牙(Spain)东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势雄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游览这个西班牙拥有最古老文化的城市。
4000年历史的美丽“圣城” 叙利亚(Syria)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 让游人见识人间的花园地上的天堂之美
Post Views: 50,647 世界上本没有“圣城”,只不过赞美的人多了,于是圣城就出现了。叙利亚(Syria)首都大马士革 (Damascus)是世界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一座有4000年历史的美丽古城;历史上是伊斯兰第四圣城,号称人间的花园,地上的天堂。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游览被世人称作“人间天堂”的城市。 坐落在卡辛山旁、巴格达河畔的叙利亚(Syria)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不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更是一座恍如仙境的城市,因此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所谓:“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与之齐名。” 城中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绿洲景色,与远处茫茫无际的沙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幢幢别致典雅的白色房屋和清真寺。 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把树木、房屋、寺院抹上一片橙红,清真寺的宣礼塔上就开始传出阿訇们召唤人们出来的喊声,全城笼罩在一片宗教色彩中。 古代阿拉伯的那些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居住在大马士革,死后能安葬在这块土地上,就连一部古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 登上大马士革后面的卡辛山顶,向下放眼四望,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清真寺的绿色圆顶和金黄色的尖塔,高耸蓝天。从这许多尖塔上昼夜发出高昂的穆斯林礼拜声的各教堂里发出来的悠扬钟声,在这座古城上空响成一片。也因为拥有此得天独厚的资源及条件,故大马士革也有“中东珍珠”之称。 如今的大马士革城既古老又年轻,既充满历史又富有现代感。 许多文明都曾在这里繁衍过,并与之共存,但它仍保留了自己的印记,没有因此而丧失自己的特点。大马士革将时光之河变成为一种凝固的美,使自己永远像不老的孩子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市内著名大街——直街 (Damascus Straight Street) 直街横贯东西文化,古罗马统治时期即为全城的主要街道。市中心是烈士广场,附近竖立着民族将军阿兹姆将军的铜像。 在新市区,有现代化的政府大楼、体育城、大学城、博物院、使馆区、医院、银行、电影院和剧场。全市有250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公元 705年、座落在旧城中央的倭马亚清真寺,其建筑富丽堂皇,是伊斯兰世界著名的古清真寺之一。寺西是罗马神话中主神朱庇特的神庙的遗迹,而今只残留有几根高大的石柱。 倭玛亚清真寺 (Damascus Umayyad Mosque) 倭马亚大清真寺(始建于705年)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清真寺之一,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四大圣寺。 它最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庇特神殿,后来在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改为圣约翰大教堂(纪念施洗约翰)。直到705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接收了这座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瓦利德一世从拜占庭、叙利亚、埃及等地招集工匠,历时10年将清真寺建成。 在改造过程中,教堂的长方形布局被保存下来,但其余部分有多少被留用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清真寺有两座尖塔原来是教堂的望楼,第三座光塔则为瓦利德一世所建。 大马士革城堡 (Citadel of Damascus) 这是一座大型中世纪城堡,位于大马士革旧城西北角,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这是唯一一座建在城市里的城堡,不像其他城堡和堡垒建在山上。公元1078年由塞尔柱王朝建成,砖石工从城墙上开始动工,最终建成一座石墙、砖塔、护城河和壕沟环绕的坚固堡垒。 在城堡内部,建造了房屋、浴室、清真寺和学校,是一座城中城。在玛勒克阿德尔发现这座城堡在防御现代化的军火方面并不够坚固后,在1202年,决定把城堡推翻进行重建,把它建成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城堡,并加入了无数的创新元素。 城堡外墙坚固,周围有十二根圆柱环绕,并有300个弓箭口和大型胸墙,阿库贾市集被推倒,城堡西墙的全景展现眼前。现在,这里正在进行大范围的翻新修葺,修建完成后,此城堡将成为战争博物馆,是举行各种民族活动的中心。 凯撒门 (Damascus Gate) 大马士革古城四周有高墙环绕,共修建有八个城门,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石砌城门—— 凯撒门。 相传当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保罗奉耶稣的旨意到各处传播福音。有一天主给予他启示,要他进入大马士革,到城里去宣讲上帝的福音,因为这个城市里居住的是正在经受苦难的上帝的子民。 圣保罗在进城之前被再三告诫,他必须从凯撒门进城,否则他将不能得到神的保护。圣保罗完全照做了,进入了凯撒门,来到大马士革。但是城里的异教徒发现了他,要捉拿他当众处死。无路可退的时候,他请人将他放在篮子里,从大马士革堡垒降到了凯撒门,而追捕他的敌人却跌倒在这城门里爬不起来,他则因虔信主的启示而获救。 今天,人们可以在凯撒门旁边看到一座基督教堂,这便是为纪念伟大的门徒圣保罗修建的圣保罗教堂。这座最宏伟堂皇的教堂与恺撒门一起,成为古城的象征。
摩洛哥(Morocco)第一大城市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洋溢着多彩的情调与风情
Post Views: 53,588 辽阔蔚蓝的大海上,一座白色的城市渐渐显现出来。北非的空气里,弥漫的是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合味道。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就位于这个遥远的异域,充满着异国的风情,洋溢着多彩的情调。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畅游这个诗一般的城市吧!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e)是摩洛哥(Morocco)的第一大城市,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濒临大西洋,树木常青,气候宜人。在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是“白色屋子”之意。人们已经搞不清楚是因为有了“卡萨布兰卡”这个城市名字之后,才建造了白色的房子,还是因为所有的房子都是白色的,才有了“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总之,卡萨布兰卡满街都是白色的建筑物。 卡萨布兰卡,如同人脑海中升起的海市山楼,一切亦幻亦真。或许只因为“卡萨布兰卡”这几个字,像一种魔咒,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投入到他的怀抱。但凡到过卡萨布兰卡的人,无不说它是一座很浪漫、很有味道的城市,每一个街道的拐角、每一座建筑,甚至是街上行走的原住民都带着一种被岁月打磨的神采,让人时常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哈桑二世清真寺 (Hassan II Mosque) 这是摩洛哥最大的清真寺, 目前是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仅次于沙地阿拉伯的圣城麦加(Mecca)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立于1987年8月, 并于1993年8月启用, 是卡萨布兰卡的主要地标之一。 清真寺拥有铸铁的阳台,温柔敦厚的圆弧线条外观,雪白的高墙大院映衬着棕榈树的枝叶,自有一股旧殖民地所特有的闲情逸致。 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 它高高地耸立在大西洋边,非常醒目,像一只正待驶向大海的白色航船,迎着海风,迎着晶莹的海浪。 卡萨布兰卡双子塔 (Casablance Twin Centre) 这个位于卡萨布兰卡市西边的双子塔,体现了摩洛哥的经济和社会的愿景,主要功能是商务和国际金融活动中心,以及是主要人口居住区的门户。 它由双塔楼组成,顶层提供了卡萨布兰卡市和哈桑二世清真寺的独特全景,两个相连的30层高的塔楼组成一座桥梁,通过它们的双子设计和简单浮雕,展示了一个现代化高科技形象,而当地传统则通过对大理石,石膏和瓷砖的材料使用体现出来,其建筑设计富有摩尔式传统的比例和美学的启发。 此双子塔的西塔(A座)有写字楼和零售区,而东塔(B座)则是一个5星级酒店,从空间宽敞的5层楼高的购物中心(非洲目前最大的购物中心)挺拔而出。每座塔楼都有一个7.2米高的大堂以及五层的地下停车场。 卡萨布兰卡科技园(Casablance Technopark) 成立于2001年的卡萨布兰卡科技园是一家企业科技资讯中心,是该城市首要的科技园。它的使命是致力于提升摩洛哥的工艺资讯通讯技术发展,园内有多家的软件工程和资讯通讯企业。 该园主要的活动包括提供电子学习培训,以及作为专门从事资讯通讯科技的跨国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的接力中心。 在科技园附近有很多星级酒店,可供商务活动用途或住宿。 卡萨布兰卡天主教堂(Casablanca Cathedral) 此教堂的前身是罗马天主教堂,目前被喻为耶稣的圣心(Sacred Heart of Jesus)。它始建于1930,终止宗教活动于1956年。自摩洛哥独立后,就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开放给游客参观, 这座教堂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图尔农(Paul Tournon)设计,采用了新哥特式(Neo-Gothic)的设计风格, 具有法国风味的独特建筑,整座白色外观的建筑物就耸立在卡萨布兰卡的城市心脏地带,为该城市形成有趣的景象。它的独特之处,也因为是摩洛哥回教国少有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之一。
俄罗斯(Russia)最欧化城市 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拥有“北方威尼斯”之美称
Post Views: 51,830 面向海洋的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如此雄伟、辉煌的古老建筑,对于它所面对的欧洲,俨然带着一种坦然自若的气度。那建筑群如此和谐庄严,宛如18世纪再现。 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敢把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领袖请到圣彼得堡,靠的是它有与巴黎媲美的自信。它帝俄时代的面貌基本没变,涅瓦河畔,古建筑成群,形成了圣彼得堡古朴、雄伟、稳重、宽广的特征。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Russia)最欧化的城市,彼得大帝认为俄国必须有一座会新的、按照欧洲风格建设的首都,他做到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以60多条大小河流、运河和400多坐桥梁相连,由近百个岛屿及河滩组成,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美称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诞生了。 圣彼得堡以它太多的文化、艺术沉淀,成为俄罗斯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之都。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馆,云集了众多杰出的宫廷和教堂建筑,雕塑、花园、公园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切,会让人想起果戈里的话语:圣彼得堡像是很讲究穿戴的绅士、贵妇人一样。到处都是镜子。 直至今日,这座城市任然维持着与现代社会不一致的风景。头戴礼帽、身穿长袖的圣彼得堡人,悠然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满身的装束显示了他们独有的经典、雅致,同时又弥漫着昨日的老式风韵。 彼得保罗大教堂 (Peter and Paul Cathedral ) 彼得保罗大教堂是彼得保罗要塞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建筑,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 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 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本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蓝天,景色十分迷人。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装饰有圆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 涅瓦河(Neva River) 俄罗斯联邦西北部重要河流。源出拉多加湖,自东向西流,流经俄罗斯圣彼得堡,注入波罗的海芬兰湾。长74公里。流域面积28.1万平方公里(包括拉多加湖、奥涅加湖和伊尔门湖的集水面积)。河口年平均流量2,53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0立方公里。是白海-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系的重要航道。 喀山大教堂(Kazan Cathedral)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 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稳重、优雅、固执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 浓雾笼罩的神秘城市
Post Views: 49,819 没人能否认伦敦(London)这个名字在世界上所谓“大城市”名单中的地位与份量。然而英国(United Kingdom)首都伦敦的与众不同,却似乎并非一言可以形容。稳重的、优雅的、固执的……伦敦并非只在雾中才有真谛。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时代,甚至是一重时空的象征。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畅游伦敦这个世界独有的城市吧! 伦敦是个浓雾笼罩的神秘城市,福尔摩斯和华生乘马车在城市里穿行,寻觅隐藏在迷雾中的罪恶。大侦探无案可破时,也许会站在窗前感叹“黄雾沿街,滚滚而下”,而事实上,弥漫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里的浓雾,只有对那些局外旁观者来说,才是美丽的。 “雾都”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冷酷忧郁的印象。黄昏时阴霾的天空,遍街泛着冰冷光泽的大雾,泰晤士铅灰色的河水,大本钟麻木而毫不留情地报出时间逝去的声音……这一切让人想起的应该不只是亨利八世或维多利亚女王,亦或是其他那些留在已经泛黄的历史书页中的名字。 他们使城市不朽,而自身作为人类的短暂时光也因这种不朽而得以永远流转,以一种姿态稳重地、优雅地、固执地永远流转下去。 伦敦就是这样一个融会了人世间的无数传奇,再磨碎它们,散发到它的大街小巷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同时却又丝毫不动身的城市。艾米莉为她笔下游荡的幽魂所建起的庄园里,阴天、石楠丛生的高地、伫立在灰色空气中的房屋、远处模糊不清的人影,犹如置身于一张暗黄色的网中,连呼吸的空间都充满了冷漠和高傲的味道,伦敦才像是稍微显露了它的真本性,把热情压抑得刚刚好。然而,这或许仍只不过是浓雾之外的人们一厢情愿地加给它的可爱想法罢了。 在人们的感觉中,伦敦的时间永远是黄昏的冬天,纵然长年累月住在那儿的英国人肯定更喜欢夏日,纵然可以让整整一星期都有阳光照在古老的街道上,随时可以嗅到温暖空气中玫瑰散发出的甜香芬芳,可以优游地新手挥洒一道真正有颜色有气息的彩虹,固执的伦敦却始终不会、或则说不愿用暖色调来装饰自己。 然而伦敦并没有变,正是那种高傲固执,给了它的一颗不屈跳动的心脏。在新世纪汹涌变幻的波涛里,这个泰晤士河畔的都市也在以它固有的精神在古老的压抑中寻求着解脱,试图去打破,又坚持不愿改变,这种挣扎成就了另一种精神上的完美,而那本身正是伦敦亘古不变的灵魂的体现。伦敦变了,是因为它没有变。 灰色的雾都始终是如此,那天空,那雾气,,那河水,那行人,让伦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那名字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这个象征让没有生命的土地不再是个简单的存在,它变成了一个灵魂,一种精神,它就是伦敦。从城市开始之日就存在,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