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1,152 社交媒体–面子书(Facebook)掌舵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于2016年12月19日正式向全球介绍了他所研发的人工智能管家系统–“贾维斯”(Jarvis)已经上线,这个系统不仅能控制家中播放的音乐,还能够辨识访客以决定是否打开家门。 扎克伯格指出,虽然这以电影《钢铁侠》(Ironman)虚拟管家“贾维斯”命名的系统是他过去一年用了100小时研发的成果,目前只限在他的家“服务”,但却可以说是在有关人工智能研发领域迈出的一步。 他表示,创造“贾维斯”也证明了这项挑战比自己先前预期来得简单。 据悉,贾维斯并非实体机器人,但扎克伯格用他的手机或电脑就能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音乐、保全、相关设备等等。 扎克伯格表示说,这个软体可学习他的品味与行为模式,包含新字与概念。但是他也指出,尽管电脑擅长人脸等辨识功能,但要教会它们新事物依然非常困难。 他提到:“我今年所研发的语言、脸部、语音等辨识功能,都是来自同样的模式识别技术。不过,即使我再花100个小时,也可能无法打造自行学习新技能的系统。” 截至2016年年底,“贾维斯”不仅能根据文字或语音指令办事,还能控制音乐声量、空调温度、门锁及其他系统。 此外,该系统还能辨识访客,启动烤面包机,甚至还能利用衣柜内的大炮射出衣服来。 扎克伯格称,随着人工智能系统“贾维斯”功能的扩大,这项实验将为打造新的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6年一开年,扎克伯格照例公布了自己的新年目标,本年度他的目标是利用面子书的开发工具为自己家打造一个人工智能(AI)系统。人工智能对于面子书的未来至关重要,通过这一项目,他还顺便刷新自己对公司编程工具和流程的理解。此外,此举还让久坐高位的他与公司数千名工程师重新团结一心,弘扬了公司文化。 在选定新年目标后,扎克伯格在“贾维斯”上花费了大约100-150小时,虽然名字听着高大上,但其实他的“贾维斯”就是个自制的亚马逊(Amazon)Alexa服务。 利用自己的DIY“贾维斯”,他和妻子能够通过特制的iPhone应用或Messenger上的聊天机器人控制家里电灯的开关和播放的音乐。此外,他们还能为访客开门、烤吐司并提醒他们一岁的女儿Max别忘了上汉语课。 扎克伯格在寸土寸金的帕罗奥图(Palo Alto)有一所1.7万平方英尺的豪宅,当宾客来访时,“贾维斯”会提前侦测到并自动通知主人有人来访。这样一来,当你穿过了木门和花园,他就在门口等着你了。 在向媒体演示“贾维斯”系统时,扎克伯格先打开了Messenger应用,以做为该系统的前端,在该应用中你就能通过简单的指令控制电灯的开关。 除了在屏幕上指指点点,该系统还能对语音指令做出反应,为此他还专门开发了一款 iPhone应用。不过,演示时整个系统不太给力,他重复了四次命令,屋里的电灯才最终熄灭,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贾维斯”也让扎克伯格非常尴尬。 面子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研发 “贾维斯”可依指示播放音乐 控制音乐播放倒是很成功。“给我们来段音乐,”扎克伯格给“贾维斯”下了命令。几秒钟后,大卫·奎达(David Guetta)的歌“Would I Lie to You”就响了起来。不过,在下“把音量调高”这样的指令时,扎克伯格第二次才成功。最后他同样用了两次才让智能管家把音乐停掉。 “贾维斯”最让扎克伯格骄傲的闪光点,在于它能学习主人夫妻俩不同的音乐口味。当妻子要放音乐时,它就会推荐妻子喜欢的而不是男主人的喜好。它还被设计能够按音乐风格播放曲子,比如“轻松的”、“适合家庭氛围的”或“与这位歌手风格相似的歌”。 “来段与红辣椒乐队类似的音乐,”扎克伯格命令道。几秒钟之后,客厅里响起涅盘乐队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这歌符合我的定义吧?”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还希望“贾维斯”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语言的细微差别,而这一能力可不容易学会。“有时候,你会告诉“贾维斯”‘Play Something’,但它却很容易将其理解成歌名、专辑名或歌手名。”未来,他希望系统通过反馈来学习不同用语之间的差别,并表示这一过程相当有趣。 “有‘贾维斯’的陪伴感觉超棒,每天早上醒来,只要一句‘早上好’,整个房子都随之苏醒。”扎克伯格说道。“而当你晚上准备上床睡觉时,无需关掉每个房间的灯,只需要说‘晚安’,贾维斯就会帮你关灯,并确保门已锁好。”
新科技 New Tech
获谷歌全球影响力大奖 牛津Oxsight 智能眼镜让2.5亿盲人重获光明
Post Views: 38,514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世界范围内视力受损的人数约为2.85亿,其中2.46亿人有残留视力。也就是说,“盲人”群体里,近85%的人有视觉残留和光感。 中国(China)也根据光感和视野半径,将视力残疾分为全盲以及低视力两种。中国有视力残疾人1691万,其中578万全盲,1113万(65%)是低视力者。 对于低视力者,或者称为半盲的盲人群体,靠谱的助视产品并不多,当中包括手杖,放大镜,或者像BB机一样便携的可放大书上文字的助视器。 而不仅在中国,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帮助盲人去“看”、去感知周围整体环境的产品几乎没有。 而如今,牛津大学的Oxsight智能眼镜,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诞生的。Oxsight利用电脑图形学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来帮助视力残障的人士看见周围的世界。 Oxsight的产品是一个配备了3D摄像机的眼镜。3D摄像机捕捉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距离,再通过软件,分析这一些信息,将需要盲人注意的、特别是距离近的物体通过高亮等方式强化出来,变成适合盲人的眼睛的图像,再传输到眼镜的显示屏上,以让盲人“看见”周围的环境和物体。 Oxsight公司所研发的这个产品,在2014年谷歌社会影响力大赛中夺得英国(United Kingdom)冠军,并获得了谷歌公司(Google Inc)50万英镑的奖金。 Oxsight的宗旨是,提升智能眼镜对于盲人的可用性,并让盲人负担得起。从而,每个盲人都能够享用到这项服务。 Oxsight眼镜的创始人及产品发明者是史提芬·希克斯博士(Dr Stephen Hicks),及首席执行员(CEO)拉克斯·罗山(Rakesh Roshan)。 希克斯是全球顶尖的神经科学家。他出生于澳洲(Australia),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现为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及视觉假肢的研究员。 他若干年前的博士后研究就与眼睛有关,他当时制作了一个可戴在头上的模拟器,来研究传递给移植视网膜的信息如何被优化。他认为,人们看东西时,视神经真正感知到的,其实都是经过筛选的。最后进入大脑的,并不代表看见的全部。 这或许也是Oxsight的产品的理论基础。Oxsight利用一系列的算法,来模拟神经科学中对所看见的事物的筛选过程,从而将最重要、最关键的影像强调出来,后变成视觉信息提供给盲人。 Oxsight眼镜 分为5种模式 这种眼镜分为5种模式,因为要应对不同的光线条件,和盲人不同的视力问题。 ·第一种模式下,密探视野里只有黑白灰色块。离得近的史提芬为白色,离得远的拉克斯为浅灰色,离得距离越远,色度就越暗; ·第二种模式中,在场的人和物体的外轮廓被高亮的线条强调了出来; ·第三、四种模式就像是卡通,通过像黑白漫画一样的色块,将物体的不同部分强化区分,例如人的脸和头发,特别适用于有Cloudy Eyes(视野模糊)问题的群体; ·第五种,则是彩色模式,最接近真实环境,适合光照比较好的环境。 2015年6月,Oxsight在英国做了一个试点项目,将一批原型机借给300个盲人一个月的时间,搜集他们的反馈。这些盲人的视力问题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AMD)、青光眼等。 结果让大家都很兴奋。根据英国媒体当时的报道,有人说,这个眼镜使自己更独立,走路更自由,还能泡茶了,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有人说:“我终于认得别人的脸了,现在可以绕过障碍物,甚至,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导盲犬!” 这次的试点也得到了一些负面评价,基本是关于重量。现在的原型机重量大约200克,还需接一个外接设备,搭载Android的操作系统及电池,让很多盲人觉得不方便。 所以,希克斯现在全力研发的下一代的产品,就在着重改善重量和电池的问题。新的产品将是可以商业化的产品,预计眼镜重量在70克左右,外接一个小型的控制设备。电池也会更小,续航能达到2-4小时。 希克斯表示,目前的原型机制作成本要几百英镑。而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全世界大约90%的视力受损者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之前也有英国媒体报道,Oxsight的眼镜上市价格或在300英镑左右。这么贵的产品,怎么让每个盲人都能用上? 这也是Oxsight的罗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罗山分享了他们的一个想法:建立“盲人中心”网络,以服务的形式将这个产品提供给盲人。什么服务呢?比如说,盲人来到中心,他们可接受检查,看眼睛残障的情况是否适合这个眼镜;这个中心还可以给盲人提供培训,教他们如何使用眼镜;中心也可能和地方上的眼科专家合作,提供培训给他们。 而盲人中心的建立者和合作伙伴,除了Oxsight,还可以拥有医院、盲人学校、政府,甚至保险公司。他们正在每个国家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也是他们的首批目标市场之一。
化解成本高昂问题 风筝发电站受垂青
Post Views: 35,729 作为当前日益优化的全球能源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风能已成为了许多沿海国家或地区的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但供应不稳定、成本高昂、噪音污染一直是其面临的严峻问题。 根据报道,英国(United Kingdom)计划建造首个商业规模的风筝发电站,选址位于苏格兰的斯特兰拉尔郡(Stranraer,Scotland)附近,装机容量500千瓦,预计于2017年3月投入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英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规模化的风筝电站。 “风筝发电”的概念最早由美国(United States)科学家劳埃德于1980年代提出,其原理是当筝面垂直于气流时,其拉力拖动绳索驱动地面上的卷扬机做功发电;当筝面平行于气流时,拉力最小,卷扬机倒转拉回风筝,由此风筝反复做功发电。 相较于传统高塔丶风车式样的风力发电机,风筝发电机能够到达风源持久且强劲的高空中,发电效率更高,此外也不需要叶片丶涡轮机或其他机械设备,建设成本低廉,且噪音污染小。 在绿色清洁技术上投资数十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认为,风筝发电有10%的可能性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目前,世界上首个规模化的风筝发电站是位于意大利(Italy)的“KiteGen Stem”。该电站于2015年4月投入运营,装机容量3兆瓦,由意大利KiteGen科技公司负责建造。 该项目由英国公司“风筝电力系统”(Kite Power Systems,下称KPS)负责,也得到了英国政府和壳牌石油公司的支持。该公司于201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成立,旨在利用风筝开发出低成本的能源解决方案。 此前,KPS已在英格兰(England)东南部的埃塞克斯(Essex)建设了一个小型风筝发电站,测试了技术的可行性。如今该公司计划将总部迁至格拉斯哥,并将规模扩大一倍,为该项目做准备。 根据KPS官网介绍,为了实现净功率增益,他们采用了一个由两个往复式阶段构成的循环发电模式,即通过绞车滚筒连接一对风筝串联工作。当其中一只风筝上升到450米时,会拉动绳索,连接的另一只风筝会相应下坠,然后以数字“8”的运动轨迹上下浮动,如此反复,带动涡轮机连续发电。
智能手机鼻祖 黑莓(Blackberry) 不敌苹果(Apple)和三星(Samsung) 主动放弃手机自主生产
Post Views: 36,181 发明智能手机、吸引了大批拥趸的加拿大(Canada)企业–黑莓公司(Blackberry)已经停止了手机的自主生产。 黑莓将手机生产外包给外国的合作伙伴,并将注意力完全放到利润率更高、不断增长的软件业务,至此,在这场实则很久以前就输给苹果(Apple)和三星(Samsung)的战争中,黑莓终于认输了。 该公司于2016年9月28日表示,已与一家印尼(Indonesia)公司就生产、分销黑莓品牌设备达成了授权协议。同时还在与中国(China)和印度(India)生产商就达成协议展开讨论。 自首席执行员程守宗(John Chen)近三年以前上任后,黑莓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了富士康(鸿海集团)(Foxconn),焦点实则已转移,而当天的消息正式确认了公司的转型。 剥离亏损的智能手机生产业务将令公司更加容易持续地实现盈利。该公司仍将设计智能手机应用,以及Alphabet Inc.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安卓系统版本。 程守宗表示,公司战略正达到拐点。财务根基扎实,目前的重点是要转向软件领域。 他指出,新的战略将会提高利润率,还可能增加黑莓品牌手机的销售量,因获得授权的制造商在新兴市场中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印尼、南非(South Africa)和尼日利亚(Nigeria)。 虽然黑莓最新款手机–DTEK50已经几乎完全通过外包生产,但上述消息对于曾几何时市场价值达到800亿美元的黑莓而言,无疑是标志性事件。目前该公司市值43亿美元。 黑莓智能手机 曾是市场主导品牌 黑莓是于1999年创立。其特色是支援推动式电子邮件、行动电话、文字短信、互联网传真、网页浏览及其他无线资讯服务。较新的型号亦加入个人数码助理功能如电话簿、行事历等及话音通讯功能。大部分黑莓设备附设小型但完整的QWERTY键盘,方便用户输入文字。 黑莓手机曾经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品牌,2006年,黑莓在美国(United States)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美国上至总统下到寻常百姓,很多人都是黑莓忠实的用户。 但在和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以及谷歌(Google)的安卓系列手机的竞争当中,黑莓却成为了失败者,而且黑莓这一品牌价值自2012年已经严重贬值了。
生物识别发展潜能大 中国(China)市场规模 未来5年达千亿人民币
Post Views: 35,808 随着生物识别市场应用范围的快速扩大,这项技术在普通大众面前已不再神秘,“刷脸认证”、“眨眼支付”等渐成潮流,特别是在中国(China)的市场增速更超出了部分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期。 市场人士预测:“未来五年之内,中国国内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作为全球图像识别领域的专家,中国云从科技公司创始人周曦做出了一个乐观的预测。此前,云从科技参与了中国杭州(Hangzhou)20国集团(G20)峰会的安保服务。 根据了解,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由于生物识别避免了指纹磨损,或水渍、油渍等影响指纹识别精度同时对设备造成损耗的直接接触方式,且在识别方式上与人类识别同类个体方式相同。 人脸识别从去年开始广泛应用,金融相关安全领域是渗透最快的,这点和指纹识别相似。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脸部识别会成为“基建”需求。 另外,目前智能手机创新遭遇瓶颈,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脸部识别技术增强了智能手机的产品差异化,将成为新的创新点与趋势。 利用人体固有生理特性 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电脑与光学丶声学丶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丶脸象丶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丶声音丶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根据IBG(International Biometric Group,国际生物识别小组)2009年的统计结果,市场已有多种针对不同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应用。其中,占有率最高的就是指纹识别了。 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丶证件丶ATM卡等)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但由于主要借助体外物,一旦证明身份的标识物品和标识知识被盗或遗忘,其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 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丶保密和方便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不易遗忘丶防伪性能好丶不易伪造或被盗丶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 兴建发电站应付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已引发污染担忧 欧盟(European Union)专家警告,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意味着欧盟将不得不考虑建设近50个发电量,相当于英国(United Kingdom)欣克利角核电站规模的发电站,这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欧洲环境署的研究显示,如果大量电动汽车使用燃煤电厂的电力充电,或导致二氧化硫空气污染的总体水平上升。 使用电池动力的汽车被广泛认为比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汽车更加环保,能够让某些类型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例如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以及可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不过,欧洲环境署的研究项目经理玛达丽娜·佐维卡(Magdalena Jozwicka)表示,对于类似波兰这样主要使用燃煤发电的国家,电动汽车的好处可能“值得怀疑”,“虽然有明显的好处和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在政府巨额补贴的刺激下,过去六年欧洲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大幅增长,但截至2015年仍仅占乘用车总数的0.15%。不过,欧洲环境署估计这一比例到2050年将达到80%,届时欧盟将需要150吉瓦(GW)的电力供电动汽车充电之用,而英国计划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站的发电量只有3.2吉瓦。 协调电动汽车能源需求 可能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欧洲环境署警告,这可能对欧盟的电力基础设施造成沉重压力,特别是在那一些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协调来自电动汽车的能源需求可能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欧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止,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已占到欧盟发电总量的25%,核电占27%,但仍有48%的电力来自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发电。 EEA的研究显示,如果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力全部来自燃煤电厂,那么这些车辆的寿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要高于汽油或柴油车辆。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来,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
日本(Japan)企业 东芝(Toshiba)与佳能(Canon) 纷纷涉足无人机业务
Post Views: 35,869 共同社报道,东芝(Toshiba)和佳能(Canon)于2016年9月5日各自宣布,将会展开充分利用小型无人机的新业务。久保田(Kubota)8月也宣称将开展从空中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业务,大企业纷纷开始正式涉足无人机相关商务领域。 东芝将与车载仪器制造商阿尔派公司(位于日本东京(Tokyo,Japan))合作,携手开发输电线、铁塔等电力基础设施的检查系统。通过利用无人机,可以提高通常操作工在山中等交通不便处或伴随危险的高处检查作业的效率。 通过东芝的画像处理技术和运用人工智能(AI)的分析技术,以及阿尔派在汽车导航开发中积累的地点控制技术来改良市面上出售的无人机,争取在2017年内投入商用。 另一方面,佳能将向通过国内销售公司制造工业用无人机的名古屋厂商“普宙”(ProDrone)出资1亿日元。搭载着佳能制造的画面拍摄设备的无人机将在全国销售。今后力争拓展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检查及警备监视领域的画面解析等相关业务。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于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United Kingdom)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的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的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 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赏识。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无人机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所使用的,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无人机的技术特点包括: ·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 无人机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在弥补卫星遥感经常因云层遮挡获取不到影像缺点的同时,解决了传统卫星遥感重访周期过长,应急不及时等问题。 ·无人战斗机 无人机系统由飞机平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最初的一代主要以侦察机为例子,一些无人机已经装备了武器(如RQ-1捕食者装备AGM-114地狱火空对地导弹)。由无人机担任更多角色的军事预想,最初是轰炸和对地攻击、空对空战斗,飞行员最后一块领域。装备有武器的无人机被称为无人战斗机飞机(UCAV)。 ·发射和回收 新一代的无人机能从多种平台上发射和回收,如从地面车辆、舰船、航空器、亚轨道飞行器和卫星进行发射和回收。地面操纵员可以通过电脑来检验它的程序并根据需要改变无人机的航向。而其他一些更先进的技术装备、一如高级窃听装置、穿透树叶的雷达、提供化学能力的微型分光计设备等,也将被安装到无人机上。 无人机的工作流程包括: (1)开始界面:快捷实现任务的规划,进入任务监控界面,实现航拍任务的快速自动归档,各功能划分开来,实现软件运行的专一而稳定。 (2)航前检查:为保证任务的安全进行,起飞之前结合飞行控制软件进行自动检测,确保飞机的GPS、罗盘、空速管以及其俯仰翻滚等状态良好,避免在航拍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3)飞行任务规划:在区域空照、导航,混合三种模式下进行飞行任务的规划。 (4)航飞监控:实时掌握飞机姿态、方位、空速、位置、电池电压、即时风速风向、任务时间等重要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实时判断任务的可执行性,进一步可保证任务的安全。 (5)影像拼接:航拍任务完成后,导航航拍影像进行研究区域的影像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