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9,709 由于天气原因多次推迟后,太空公司SpaceX用“三手”火箭终将第四批60颗卫星送上天。 美国东部时间1月29日上午9时06分,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第四批60颗“星链”计划卫星,并第三次成功回收该枚火箭一子级。 发射约8分钟后,这枚经历第三次太空旅行的火箭一子级返回并降落在大西洋的无人驾驶回收船上。这枚一子级曾于2019年3月发射了载人龙飞船,同年6月又执行了加拿大RADARSAT星座任务,发射了三颗雷达卫星。 随后,“树女士”号(Ms.Tree)回收船用一张大网回收从天而降的半个整流罩,不过另一半整流罩正好错过回收船“首席女士”号(Ms.Chief)。 每颗星链卫星重约260千克,起飞约一小时后,卫星到达约290千米的高空,并开展相关测试。完成测试后,这批卫星将上升至550千米的轨道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射还搭载了一组升级后的卫星,以便提高光谱效率和吞吐量。 为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SpaceX的42000颗卫星正排队上天。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2019年底确认,从今年开始,每隔2-3周SpaceX就会发射60颗卫星。到2020年底,SpaceX计划完成24次卫星发射。 在此之前,SpaceX已分3批发射共180颗卫星。继2019年5月首批60颗卫星上天丶开始大规模部署“星链”计划后,2019年11月11日,SpaceX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第二批60颗卫星,创下猎鹰9号第4次使用回收记录。 2020年1月7日10时19分,SpaceX完成2020年全球第一发,将第三批60颗卫星送上天。发射一小时后卫星到达地球上空290千米处。1至4个月内,这批卫星将借助推进器逐步进入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预定轨道。 SpaceX已发射约240颗卫星 成世界上部署卫星数量最多的太空公司 目前,SpaceX已发射约240颗卫星,是世界上部署卫星数量最多的太空公司。但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Jonathan McDowell观察到,大约有10颗卫星没有上升到预定轨道。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SpaceX回应,第一代星链卫星中的几颗是有意进行脱轨的。SpaceX发言人James Gleeson说,尽管这些卫星有能力提供服务,但SpaceX部署的第二代星链卫星能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SpaceX是美国一家私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SpaceX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 )于2002年创办,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的成本,并进行火星殖民。 SpaceX现开发出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及龙系列飞船,用于运送荷载至地心轨道。 截止2019年2月,SpaceX已经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了16次国际空间站(ISS)补给任务的合作。2011年,NASA向SpaceX授予了商业载人开发合约,研发并测试拥有载人能力的龙飞船,用以运送航天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2011年,SpaceX开始进行可重复使用发射系统技术研发项目。2015年12月,SpaceX将猎鹰9号火箭飞回发射场附近的着陆场,并成功进行了垂直动力着陆,是轨道级火箭首次达成此成就。
新科技 New Tech
人类到太空旅行又跨前一步 “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 完成首次试飞任务
Post Views: 11,423 人类到太空旅行又跨前一步 “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 完成首次试飞任务 在国际空间站停留5天后,美国(United States)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首艘“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于2019年3月8日凌晨脱离空间站,并于6个多小时后顺利溅落在预定的大西洋海域,完成首次试飞任务。 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载人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2时32分离开国际空间站。在近地轨道飞行5个多小时后,“载人龙飞船”点燃推进器开始回归。随后,飞船的4个降落伞展开,以减缓飞船下降速度。 美国东部时间8时45分,“载人龙飞船”落入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回收船负责打捞飞船,并将其运回陆地。 美国航天局局长布里登斯廷当天表示,在顺利完成国际空间站任务后,“载人龙飞船”成功落入大西洋,成为人类太空飞行新时代的又一里程碑,距离“载人龙飞船”从美国本土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据美国航天局表示,“载人龙飞船”此次向国际空间站送去约200千克物资和设备,并将约150千克科学工具丶空间站设备等带回地球。 这次“载人龙飞船”进行不载人试飞,飞船上载有一个身穿白色宇航服丶名为“里普利”的假人模型。其头部丶颈部和脊柱等装有多个传感器,用于收集飞船飞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飞船回收后,科研人员将分析所有相关数据,为将来的载人飞行做准备。 按照设计,“载人龙飞船”可在空间站停留210天,但这次执行任务的“载人龙飞船”只在空间站停留5天。 验证“载人龙飞船” 可否安全运送宇航员 这次试飞旨在验证“载人龙飞船”安全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能力,是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近8年后迈出的恢复载人发射能力的关键一步。按照美国航天局的计划,本次试飞成功后,“载人龙飞船”将于今年7月进行首次载人飞行,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SpaceX的“载人龙飞船”以无人飞行模式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以及重新回到地面之后,成为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及其航天团队的重要里程碑。 载人龙飞船希望最终搭载宇航员完成航天任务,此次对接也将对竞争对手波音构成压力。后者也已经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签订了协议,成为其“商用载人”项目的参与者。 载人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清早5点51分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初次对接,但是这次飞行并没有搭载任何人员,唯一的“乘客”是一个名叫Ripley的女性人体模型,它的名字来自电影《异形》中的角色。 ——
若是人机可结合 人类寿命将延长至150岁
Post Views: 10,028 若是人机可结合 人类寿命将延长至150岁 关于防止衰老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华盛顿大学教授今井真一郎等人发现具有抑制老化功能的长寿基因。该基因产生的酶成为抑制衰老的关键。虽然这种酶每个人体内都有,但被认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失去作用并老化。 今井等人注意到使这些酶保持活力的生物物质“NMN”(烟酰胺单核苷酸)。毛豆等含有少量的这一物质。日本企业已经成功实现量产NMN,其中一部分已经上市,但关于实际上人类摄取后能否真的防止内脏器官等的老化,尚在研究之中。 目前已经在老鼠身上确认到效果,今井教授表示“将用2到3年证明对人是否有效”。他笑着表示,“直到离世前都一直保持健康的‘健康长寿者’应该会增多”。 猪体内培养出人的胰脏 活体器官交换或将实现 “总有一天将实现活体器官的交换”。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内启光力争在猪体内培养出人的胰脏。中内认为,对猪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使其无法长出胰脏,然后在猪的受精卵中混入可以培育出一切人体细胞的iPS细胞,由这种受精卵诞生的猪的体内就能够长出人体的胰脏。日本政府最早将于2019年放宽限制,中内计划在日本申请开展研究。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了可以用脑电波操控的机械臂。大脑产生“活动”的想法后,帽子上的传感器会捕捉到从大脑检测到的电波信号,“第三只手”就会活动。主要研究人员西尾修一表示,“人的大脑拥有让三只手同时活动的能力”,期待取得进展。 在两手进行复杂作业的同时,通过脑电波控制机械臂活动(京都府精华町)在两手进行复杂作业的同时,通过脑电波控制机械臂活动(京都府精华町) 在狩猎采集社会,很多人因为受伤丧命。后来进入农耕社会,20世纪时发现了抗生素,使得传染病急剧减少。在有记录的约300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从不到40岁延长至80岁以上。人口学专业的明治大学特任教授金子隆一表示,“人类正在成为在死亡之前能够保持健康并最大限度发挥潜能的稀有生物”。 2050年人类将接近不老不死 “晚年”这一词将走进历史 如果抑制衰老丶更换脏器以及大脑与机械相融合的研究得以推进,到2050年人类将接近不老不死。如果“晚年”一词成为不再使用的语言,人类需要作为“支撑方”而一直工作,关于社保的思考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日本经济新闻面向约300名年轻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于“人类的寿命将延长至多少岁?”的问题,回答“150岁”的最多。今后将出现一家4代人丶5代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社会。此外,关于到2050年日本人的主要死因,回答“自杀”的最多。 “你们的生命即便能延续千年,也会被缩短成很短的时间”——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如此感慨人类浪费人生。有死才有生。从古代开始哲学家就在追问在有限的生命中“过好一生”的意义。死亡离我们越远,我们越应该追寻转瞬即逝的生的理想方式。
美国与中国火力全开 人工智能在全球蓬勃发展
Post Views: 9,713 美国与中国火力全开 人工智能在全球蓬勃发展 由美国(United States)斯坦福大学学者领衔撰写的2018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出,人工智能(AI)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美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占据优势,而中国(China)正快速追赶。 根据报道,这份近百页的报告从学术和产业等角度剖析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报告全文于近日在网上公布。报告显示,2007年到2017年间,欧洲作者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最多,占了总数的28%;中国和美国分别以25%和17%列第二和第三,中国在这段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了150%。 从论文引用率看,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83%;欧洲在略高于平均引用率的水准上起伏;中国论文引用率增长了44%,进步迅速,但是仍略低于平均引用率。 中国人工智能论文 集中工程技术和农业科学领域 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更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和农业科学领域,欧美论文更侧重于人文学科和医药健康领域。 报告还显示,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课程注册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提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清华大学,相关课程2017年的注册人数比2010年高出16倍。 欧洲、美国和中国之外,其他地方也在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报告显示,韩国和日本2014年产出的人工智能专利分列全球第二和第三,仅次于美国。整体来看,“我们可以断言人工智能发展是全球性的”。 “达到或超越人类表现水平” 微软汉英双语机器翻译系统上榜 报告还列出2018年人工智能“达到或超越人类表现”的重要进展,包括微软(Microsoft)汉英双语机器翻译系统在有关测试中达到了人类水平、英国“深层思维”公司研发的程序在游戏“雷神之锤”中的获胜率超越人类玩家、谷歌(Google)的深度学习系统在前列腺癌有关诊断研究中准确率超过美国认证病理医生等。 从科研成果看,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开疆辟土”,医疗健康领域首当其冲。过去的一年,从确定药物分子结构到提高药物开发效率,从早期癌症诊断到预测肿瘤发展,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 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人工智能成果,能比医生诊断提早6年预测出阿尔茨海默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程序,只用几个小时就“重新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研究地震、海啸的预防。 逐渐“脱虚向实” 驱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 在应用上,美国医疗管理机构已批准了首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于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阿里云正利用人工智能帮助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治堵”;日本警方将对预防犯罪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测试;人工智能还成为了体育界智囊,帮助运动员磨炼技能,提高比赛成绩…… 总体看,超强的计算能力、与日俱增的海量数据,以及不断涌现的优秀算法三者结合,驱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逐渐“脱虚向实”。知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给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带来14%的增长,相当于15.7万亿美元。 专家们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像水、电一样无所不在,颠覆以及变革医疗、金融、运输、制造、服务、体育和军事等各个行业。
研发AI芯片 亚马逊(Amazon)AWS加固护城河 挑战英特尔(Intel)和英伟达(Nvidia)
Post Views: 10,827 研发AI芯片 亚马逊(Amazon)AWS加固护城河 挑战英特尔(Intel)和英伟达(Nvidia) 近来亚马逊(Amazon)云服务(AWS)在机器学习芯片、区块链、存储、数据库、机器学习和混合云等领域,频繁动作。 2018年11月26日-30日是亚马逊云服务在拉斯维加斯召开re:Invent大会(AWS re:Invent 2018)的日子。为了保持在互联网计算市场的一如既往领先,AWS密集发布了多个系列的全新产品。 27日, AWS发布了基于ARM处理核心的服务器处理器(CPU),并将其命名为Graviton,并表示Graviton芯片将通过新版本的EC2云计算服务发挥作用。 这款产品的主要吸引力在于能提供成本更低的计算服务。凭借这款定制化CPU,亚马逊成为主流云计算服务商中,第一家推出定制CPU的企业。 AWS推出Ground Station 成为全球首个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 不仅如此,28日,AWS还推出了Ground Station(卫星接收地面站),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推出该类型服务的企业。据悉,该服务可以让用户使用卫星地面站与卫星连接,并将信息发送到亚马逊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同时有效节省成本。 而将在2019年推出的Glacier Deep Archive,则是一种数据存储服务。亚马逊表示,其费用将是亚马逊当前存储价格的四分之一。 适用于视窗(Windows)文件服务器的Amazon FSx,是一项与Windows兼容的服务。AWS旨在方便企业在云环境中运行完全兼容的Windows应用程序。业内人士表示,这款产品或可以帮助亚马逊从微软(Microsoft)Azure云计算中抢夺部分业务。 虽然此前AWS CEO Andy Jassy表示AWS对区块链不感兴趣,但在re:Invent大会上,AWS却宣布正式推出2项区块链服务,分别是QLDB(Quantum Ledger数据库),和AWS Managed Blockchain(管理区块链),可用于管理点对点支付、处理贷款并帮助企业与分销商和供应商进行交易。 在混合云领域,AWS与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VMware合作,转型为内部硬件供应商,从明年起开始向客户销售硬件,并通过新推出的AWS Outposts服务在其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运行,两家公司共享收入。 此外,亚马逊还密集推出了诸如DeepRacer的全球自主赛车计划、SageMaker Ground Truth训练集标签服务、Amazon Elastic Inference弹性推理、Amazon Forecast时间序列预测等数十项新产品。 亚马逊深入机器学习领域 推出第一款AI芯片Inferentia 在多项新产品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亚马逊为进一步深入机器学习领域而推出的第一款AI芯片Inferentia。该款芯片将于明年上市销售。 亚马逊表示,Inferentia将是一种高吞吐量、低延迟、持续性能极具成本效益的处理器,将对研究人员的推断过程提供帮助,支持流行的框架,如INT8、FP16和混合精度。更重要的是,它可支持多种机器学习框架,包括TensorFlow、Caffe2和ONNX。 […]
通过天河工程 中国(China) 计划改变青藏高原气候
Post Views: 13,921 通过天河工程 中国(China) 计划改变青藏高原气候 中国(China)政府准备使用军事技术解决缺水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未来数十年将遭受严重干旱威胁。自然降水不足以抵消后果,中国准备采用人工降雨或降雪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援引《南华早报》报道称,其中一个项目拟在南亚季风吹拂的陡峭山峰上安装数万个用以燃烧固体燃料和生产碘化银的房间,风会把这些房间的燃烧产物带到更高处,满是晶状碘化银的云就会成为补充降水的来源。 预计西藏地区每年降雨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用水量的7%。 这一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发,一共将覆盖1600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西班牙领土面积的三倍。 较早前,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科学家建议用飞机和火箭在空中播撒化学物质来催雨。 必须承认,许多中国专家对这一建议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他们指出,此工程花费巨大,其可靠性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 较早前,也有报道指出,原则上,中国人的做法可以理解。近70年来,这个国家已有2.7万条大小河流干涸。仅2016年9月,甘肃省就有600万人遭受旱灾,损失农作物价值5亿美元。解决干旱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天河工程 或成气象武器 在苏联时期曾研究过如何影响气候(出于军事目的)的技术科学博士伊戈尔•奥斯特列佐夫表示,目前人们还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说:“中国的雨水工程不会成为制造气象武器的基础。莫斯科在所有节日都会驱云,这并不稀奇。催雨与风向、风力和湿度有关。按说风可以催雨落下,但水量不会大到冲走一切的程度。况且,这种做法的代价很大。化学物质的价格并不便宜。莫斯科可以为了节日这么做,但用它来解决农业问题就不行了。” 沃耶伊科夫地球物理总气象台首席研究员安德烈•基谢廖夫认为,相比假想的气象武器,全球气候变化更令人担心。中国的工程将接受现实的考验。现在还不能说这个想法是对是错。人们早就试图积极影响大自然,但迄今为止的尝试都失败了。“天河工程”之所以惊人是因为规模宏大。 中国的经济实力允许其实施这种耗资巨大的项目。他表示,中国个别地区严重缺乏淡水。因此,生存需要在这里主宰着科学思维的方向。 地处沙漠地区 阿联酋(UAE) 进行人工降雨改善干旱问题 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也使用天河工程来解决国内的干旱问题,例如早前西亚国家阿联酋(UAE)也在试图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 该技术被称作云播种,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的可能性。阿联酋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项有争议的技术来提高其微薄的年降雨量。 阿联酋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因地处沙漠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年均降雨量仅为78毫米,比英国的年均降雨量少了15倍。 该国的国家气象和地震中心(NCMS)正试图通过实施一个叫做云播种的项目来解决干旱问题。在项目中,首先通过位于阿布扎比的天气监测雷达来监测雨水的多少,然后再告知飞行员是否起飞进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