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54,241 陈江和(Sukanto Tanoto) 1949年出生于印尼棉兰市,父亲是从中国福建到印尼打工的华侨,在当地和友人合股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售卖机车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还有7个弟妹。就在陈江和17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打破了陈江和一家平静的生活。体弱多病的父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终于倒下了。作为长子的陈江和别无选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中学未毕业就出来做工,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陈江和用父亲留下的一些财产,租了一间十三四平米的小店面,继承父亲生前的行业,开了一间机车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开铺一年后的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着一张纸,询问了很多机件的价格。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陈江和报了很低的价格。没想到,陈江和的超低价博得了对方的信任,他顺利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在196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金鹰公司,以承包石油工程为主。 17岁扛家业 26岁身家千万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资源灾难却给陈江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时,全球石油公司的业务都在不断飙升,正处于大力开发石油资源战略背景下的印尼更是如此。突然间,石油从2元多美金涨到12元美金,石油公司迫切地要求增加产量、大规模扩建,陈江和的设备和工程生意也随着水涨船高。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陈江和不想错过,20岁出头的他一个星期工作七天,一天工作14个小时。辛苦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七八年的打拼下来,26岁的陈江和赚进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千万美金”。 敢想敢做而又会做 26岁就被冠上富豪的头衔,这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然而,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滞不前。“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呢?”这些关乎企业的生存问题是那时的陈江和每日想的最多的。在反复思量之后,他强烈地意识到:走多元化的道路才是通向未来的路。 在这时,一个偶然的发现将陈江和的事业引向了新的高峰。陈江和发现当时印尼的原木很多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印尼。1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但即便这样,这些厂家仍然能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为什么自己不能在印尼建一个加工夹板的工厂?这样既可以把加工的附加值赢在国内,又可以支持印尼国家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陈江和想到这些很是兴奋。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朋友们交流时,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很多人嘲笑他异想天开。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的印尼,建设一个这样规模的工厂是史无前例的,更何况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回报率如何都是未知数。 陈江和是一个非常地有远见,有很好商业嗅觉的人。越是被人不屑,越是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陈江和就越想去尝试。下定决心的陈江和找到了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看着一脸稚嫩的陈江和,听着他慷慨激昂的讲述,工业部长一脸狐疑,不解地问道:“很多人来拿准许证都说是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你这么年轻,怎么建得成?”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需要14个月。”实际上,陈江和说出了更做到了,他仅仅用了12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元,差不多用工2000人的工厂。陈江和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而又会做的人。当他向部长报告进度时,半信半疑的部长特地让人去调查了一番,结果和陈江和所说一致。部长赞许道:“我要向总统报告,让他来剪彩。” 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意识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两三年后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不畏失败 勇往直前 陈江和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去享受奢侈生活。对他来说,不断追求新的梦想,人生才有意义。陈江和曾说:“人生做事业,没有一个尽头。今天完成了这个目标,明天接着完成另外一个目标,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高、更有挑战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科林奇林浆纸工厂。 当时的科林奇在印尼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人口只有5户人家,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那样的话,是什么原因促使陈江和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打造他的梦想王国? 话说有一次,陈江和到芬兰去做考察时,他看到芬兰种植了20多年的树却只有7-8寸粗。如果在印尼,最多3-4年树就可以长成。这个现象给了陈江和极大的启发。木材属可再生资源,印尼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好,对开发速生林是极有利的。如果学习芬兰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 于是,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念头逐渐在陈江和的脑中清晰起来。回到印尼后,他就着手开始打造这一计划。 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一层更进一层的市场考察,陈江和作出了立足资源,做强、做大、做深,并高效整合资源的决策,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并在这条路上勇敢践行。 陈江和发动当地农民一起,在退化的、非高保护价值的林地上开始大手笔地开发纤维种植园并配套建设制浆厂和造纸厂。科林奇工厂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当地几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树,就地取材,把树变成纸浆,纸浆变成纸张。而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当时就是一心地想把这个浆纸厂建起来,尽管当时东南亚平均人口纸张用量非常低,大概每人每年12公斤,但是在欧洲发达国家,每人每年纸张用量是100多公斤,市场空间极大。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科林奇的建设和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席卷整个亚洲的灾难降临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危机面前,陈江和没有选择逃避,在家人和员工的全力支持下,陈江和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他将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陈江和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在2001年,科林奇工厂终于建成。昔日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一个繁荣城镇。 科林奇工厂之后,陈江和又带领团队将生产经营覆盖至新加坡、巴西、马来西亚、芬兰和菲律宾等地,销售网络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业、服务业,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陈江和的梦想早已超越了科林奇工厂。 秉持“三利”原则 经历过众多机遇和危机的陈江和,也开始了更多关于企业发展的思考。陈江和认为企业发展走多元化道路固然可分散风险,但是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才能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稳定空间,企业发展才能长久。”在这样的认识下,陈江和提出了“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 陈江和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首先要对当地人民有利,其次要对政府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利民、利国、利业这‘三利’,是陈江和在商战求胜的法宝。” 秉承着“三利”原则,陈江和和他的团队启动了范围广泛的社会责任项目:“非典”期间,陈江和是捐款最多的一位企业家;为边远贫穷地区建设学校、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和设施、建造图书馆;为当地村民提供耕作技能、职业培训和经济资助……诸如此类的“利民,利国”事件在陈江和的企业举不胜举。 面对荣誉和财富,陈江和始终很低调。他希望自己往后的接班人可以持续自己的事业,秉着公司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原则,可以把这个事业继承下去,坚持下去,建成对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有贡献的事业。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封面人物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飞天遁地 开创无限 冒险引领每一次的处女航
Post Views: 56,326 他,曾经在民意调查中被评选为“英国最聪明的人”; 他,曾经裸奔宣传公司产品; 他,曾经驾驶热气球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 他,曾经是一个阅读障碍者。 这些天马行空、看似毫无关联的因素构成了维珍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企业界的顽童,世界上最富冒险色彩的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亿万富豪,以喜爱冒险大胆著称。他是维珍集团(Virgin Group)的创始人,在1999年被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他在20世纪的70年代用一间电话亭大小的办公室白手起家;80年代通过维珍航空一举成功。现在他的企业王国触角遍及婚纱、化妆品、航空、铁路、唱片、电信乃至安全套,可谓是多元化发展,就像它的丰富人生一样。 天生我才必有用 1950年7月18日,布兰森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中产家庭。对他而言,学生生涯并不是一种挑战,而是一场噩梦。从小就被送到公立学校学习自立。由于患有阅读障碍症导致学习不良的他经常被同学们取笑,特别是当老师要求他当着大家的面背诵课文的时候,场面更是尴尬。那时的很多考试都只涉及到书面知识,这正是布兰森的短处,所以考试不及格对他来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布兰森对于体育方面的爱好和天赋,还有他内心深处的野心,以及他超强的沟通能力统统也因为成绩和病症的原因而被其他人所忽略。 天生我才必有用,虽然布兰森在成绩上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他的商业头脑却在少年时期就开始萌芽。他曾经用打工赚来的钱种植400棵的圣诞树打算赚一笔,但是却被野兔吃掉了树苗;他曾经养鹦鹉来开始自己的企业路,但是却被妈妈偷偷地把鹦鹉放生,只因为妈妈懒得清扫鸟舍。终于,在他17岁时,用妈妈所赞助的4英镑在自家的地下室创办了一本名为《学生》的杂志,主要报道各间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这一本杂字在推出之后得到了广大的回响,发行量还一度的激增至20万份。当时,校长给他的贺词是:祝贺你,布兰森!我想你将来要么进监狱,要么会成为百万富翁!为什么是进监狱?可能是内容的关系吧! 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70年,英国政府废除了保护零售价格的协议,但没有一家商店愿意将唱片打折出售。布兰森由此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通过拉拢邮寄广告赞助,从而可以向学生们提供价格便宜的唱片。《学生》的读者们都愿意从《学生》邮购唱片,哪怕有时还是以全价购买。出售唱片的销售额是惊人的,年轻的布兰森因此赚进了第一桶金。 一时间,大量的订单如潮水般地涌来,利润甚至大大超过了《学生》的订阅额。布兰森于是雇佣了一批员工,专门负责优惠唱片的销售业务。他们在一家鞋店楼上找到了一间空房,布兰森还向鞋店老板承诺,购买和租借唱片的客流量肯定会相应地带旺鞋店的生意,他最终说服鞋店老板同意他们在屋内装上许多唱片架子,取名为“维珍唱片”的第一家店就这样开张了。会取名“维珍唱片”的原因是因为布兰森还是商界的新手,而“维珍”也就是英文“处女(Virgin)”的中文发音。面对随后而来的财务处理,年少轻狂且经验不足的布兰森不断地隐瞒海关,偷税漏税,在不久后的一次偷税中被捕,应了校长的第一个预言,成了罪犯。在狱中,他意识到名誉对于商人的重要意义,便发誓再不做违法的事情。 通过唱片店的巨大成功,布兰森看到了音乐行业的巨大潜力。出狱后,他抵押所有财产买下了一个庄园作为录音棚出租。维珍时刻监视着唱片的发展趋势,牢牢树立了维珍唱片店的时尚形象。在因为市场的日益竞争下,布兰森决定创立维珍唱片公司,以此整合录音生产、印制发行和零售三项业务,加大促销力度和利润。布兰森迈出了他成功的第一步。其后的10年间,维珍唱片公司在英国娱乐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品牌。 圆大众太空漫游梦 接着,再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他毅然而然的涉足航空领域,在1984年组建了“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为此,他还不惜与英国航空业老大英航打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官司。当时布兰森状告英航诽谤,最终打赢官司,获得61万英镑的赔偿,并保住了在大西洋两岸的运营权。现在,维珍航空已经成为了英国著名的航空公司,乘坐维珍航空就等于选择了高品质的服务,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1994年,布兰森又成立维珍可乐公司;1996年成立了维珍铁路公司;1999年宣布成立维珍电信公司。几十年来,布兰森的维珍帝国冒出一个又一个新生儿,而且都能在商业界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旗下企业从餐饮、旅游到金融、电信,从广播、出版到铁路、运输,几乎无所不包。 最近,他又开创了另一个创举,他要带着维珍飞到太空去。2008年,他资助一班科学家研制太空船,实行太空旅游。而在去年的10月,布兰森在位于新墨西哥州北部的航空发射站开通庆典上表示,将会在两年内做第一次的发射,他和他的家人将会是第一批的游客。这一个命名为”太空船2号“的太空飞船将会带着两名驾驶员与6名乘客飞离地面100公里,体验到长约4分钟的失重状态和欣赏大气层外的景色。尽管这一个太空旅游的旅费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但是也吸引了200多名游客的预订。可以想象,这一个太空行,其实是许多人的梦,再贵,都要圆梦。 家,是生命的基石 在布兰森的自传中,谈到了自己的家庭,文字里填满了自己的幸福之情。母亲伊娃、父亲泰德,加上两个妹妹和保持着两项英国纪录:最年长的拉丁舞高级考试通过者和高尔夫比赛一杆进洞者的外婆,一家人都充满冒险精神。特别是母亲,常常会给布兰森制造挑战。布兰森的父亲是个律师,母亲在年轻时在英国空军担任教官。当布兰森还只有4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开车载他回家,突然她却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地方停下车来,并要求小布兰森自己走路回家。还有一次,在某一年的一个清晨,母亲叫醒了布兰森,要让他自己骑车前往Bournemouth的亲戚家。Bournemouth离布兰森家有80公里,那时他还不到12岁,但是母亲却要在那个时候培养他的毅力和方向感。 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培训练就了他后来的大胆冒险精神。在每一次新维珍品牌推出时,布兰森总会有许多的噱头做表演。他只穿三角短裤拍维珍健力饮料的广告;他和20个几乎全裸的模特打着“所见即所得”的标语在伦敦街头为维珍手机做促销宣传;他开着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宣传维珍唱片连锁进军美国;他飞到新德里,骑着一头白象到印度国会演讲;他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沙滩裸跑;他先后两次驾驶一艘名为“维珍大西洋挑战号”的水上摩哆车横渡大西洋,差点赔上性命。一次又一次的创举,一个又一个的冒险,让他一夜成名,家喻户晓。 对于爱情,他却相反的不冒险。经历了第一次只因为希望探索性爱的种种秘密而最终和第一任妻子离散的婚姻失败,让布兰森对重新找回的幸福显得格外珍惜。他对家庭有一种无法替代的依恋。他总是说,家,是生命的基石。这也许是他从小生长的幸福环境的影响。他和现在的妻子-琼爱了几十年,深情依旧。除了是个好丈夫,布兰森还是个好爸爸,他非常的娇惯女儿霍莉,对儿子萨姆也总是喜笑颜开。如果是儿女们的生日,那再重要的约会他都会推掉,绝对不会错过生日派对一分钟。布兰林平时在伦敦工作,周末就回到牛津郡和家人团聚。一遇到假期,一定会和家人来个温馨旅游。 这一位爱冒险的嬉皮富豪,他的精彩一生颠覆了传统的亿万富豪形象。与其说他拥有一个众人称羡的企业王国,倒不如说他拥有一个任谁都向往的精彩生活。这一刻,没有人会记得他的阅读障碍症,只会有人记得他的疯狂记事。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RICHARD BRANSON 理查德·布兰森 Virgin Group 维珍集团 创始人 www.virgin.com
蔡衍明TSAI ENG MENG 米果大王 你旺我旺大家旺
Post Views: 54,822 这位只有高中文化的台湾富商,19岁开始经营生意,在2008年开始引人关注,只因为他在旺旺上市过程中,出人意料地来了一个漂亮的大回环。他在2007年将旺旺从新加坡退市,就在大家以为他准备回归私有化之时,他又突然带领旺旺奔赴香港交易所,不仅完成了一个200天退市上市的传奇,还将旺旺的市值从35亿美元提至51亿美元。 富贵少爷初出茅庐 蔡衍明不是儒商,而是充满江湖气的商人,这恐怕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出身于台北富贵家庭的他,在家里排行老幺,从小就深受父亲宠爱,不爱读书,却爱当老大,他曾回忆说:“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跷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 对蔡衍明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来自电影与街头,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电影,从小看到的世界便与一般人不同。对于读书,他毫无热情,他反而觉得“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19岁时,蔡衍明的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父亲没有时间经营,蔡衍明便主动请愿去厂里当起了总经理。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他回忆说:“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虽然一时还摸不透生意的窍门,但蔡衍明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OEM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鱿鱼丝。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一年多下来,蔡衍明赔掉一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凡事要胜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后开始转性,“我以前很乐观、很招摇,称兄道弟的朋友更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一直寻求东山再起的蔡衍明三年后终于发现机会。他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 23岁的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希望与其合作。一开始,64岁的桢计作社长对这个合作很不赞同,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蔡衍明锲而不舍,两年后,他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桢计作。?在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后,蔡衍明便很快推出了旺旺产品,并迅速占据了台湾米果市场老大的地位。感恩的蔡衍明一直将桢计作称为“旺旺之父”。 转战中国意外胜利 1992年,蔡衍明在台湾的生意已经相当成功,但台湾市场的局限性太大,令他觉得“不够刺激”!因此,他决定进军中国。对于为何选中中国,他回答得相当中肯,“我不会英文,不去中国还能去哪里?”和其他台商不一样,蔡衍明并没有选择沿海城市,而选择了中国的湖南。理由是旺旺投资额仅仅千万级别,在外资汇集的沿海城市,不会引起政府重视,而在湖南,旺旺作为当地第一家台资企业必定能得到许多优惠政策。另外,湖南充裕的稻米资源又使原料供应有了保证。此后的发展印证了蔡衍明独到的眼光。 旺旺在中国的开局并不顺利。最初,蔡衍明计划通过郑州糖酒会这个窗口,向中国经销商介绍米果产品,也收到三百多份订单,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经销商来交钱提货,让蔡衍明有点措手不及。员工提议将产品运回台湾,但蔡衍明觉得这样一来会产生大量的运输成本,于是仍决定将产品在中国出售。 两个月过去了,销售仍然没有起色。眼看食品就要过保质期,情急之下,蔡衍明决定将这批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各大学校给学生们试吃。没有想到试吃活动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旺旺食品独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装立即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旺旺”的名号不胫而走。 蔡衍明抓住时机,以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增加宣传力度,“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台词在中国很快的人尽皆知,可爱的旺仔贴画更是随处可见。旺旺一炮打响,在中国投产的当年就创收2.5亿元人民币。 米果大王发挥老大本色 蔡衍明的成功,使中国的众多食品厂家看到了米果市场的巨大商机。1994年后,有两百多家规模不等的食品厂都开始进行米果生产。竞争的剧烈使得米果价格迅速下跌,由最初的1公斤50元人民币下降至30元人民币。蔡衍明在中国第一次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 面对危机,蔡衍明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价格狙击战,他推出了另外四种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米果价格骤降到1公斤5元人民币,手气之大令人咂舌, “斩草要除根,才好做,”蔡衍明说道,身上的“江湖霸气”尽显于此次的决策上。 但是,价格大幅度下跌也意味着将盈利进一步压缩,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蔡衍明拼命地扩充生产规模、盖厂房,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但是这又涉及到一笔不小的资金。 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蔡衍明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多资金。那个时候他就决定给各县政府写信。在信中,蔡衍明向政府表示希望在贵地投资,但条件是政府出资盖好厂房出租给他。当时中国正值招商引资热潮,各地方政府之间也在竞争。蔡衍明发了1000多封信,果然就有政府回应。在不少政府的支援下,蔡衍明很快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击退得所剩无几,“米果大王”的地位再次无人撼动。 进军传媒圆梦想 1996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在大力吸纳中国企业去当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远,选择在新加坡挂牌。但是,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控股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但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同行竞争对手却市盈率一度到达40倍。在多人的建议下,蔡衍明决定转投香港上市。?不过精打细算的蔡衍明不甘心让证卷行与私募基金分薄利润,他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用自己的团队替代专业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国际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蔡衍明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这一回,蔡衍明不仅让外界体验到了他的决策之大胆,还看到了其行动之迅速。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香港交易所,他前后只用200天。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公司的重组,把核心业务食品饮料业务单独剥离在港上市,旗下医院、酒店、房地产等业务则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为其家族私有。旺旺集团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米果制造商。 他的传奇并没有因此结束。2009年,他毅然决然投身进台湾媒体业,入主台湾的《中国时报》,一举控制了中时集团及其控股的中天电视与中国电视公司,一夜之间成为香港亚洲电视台大股东。从米果大王到插足港台两地媒体事业,一连串动作,让人目不暇给。这位霸气十足的台湾商人,已经悄然成为两岸三地的新传媒大亨。很多人对他的这个举动觉得很疑惑,在台湾经济一片不景气中,媒体经营愈来愈艰困,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投入媒体事业?蔡衍明给的答案是:“越是不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我是把媒体当公益事业办,不是要来赚钱!如果做好了,股东们把红利分一分,属于我的部分,统统拿去做公益。台湾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现在我要“唱旺台湾。”这一刻,他把他对台湾的情充分的体现在他的事业里。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谢国民DHANIN CHEARA-VANONT 子承父愿 饮水思源 泰国潮商创世界饲料王国
Post Views: 55,178 泰国首富谢国民是出生于泰国的华侨,也是泰国正大(卜蜂)集团的掌舵人。正大(卜蜂)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是“世界三大饲料厂”之一,在泰国十大集团中被称为“饲料王国”的最大跨国公司。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因此谢国民被人民称为“农牧巨子”。他没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史。他是从父亲谢易初手中接过“正大集团”的,那年他刚29岁。在谢国民身上看不到富家子弟常带有的骄气,却显露出了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深谋善断的企业家气魄。有人说,谢国民的成功是因为他比较聪明地利用了泰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优势。这话一点没错。泰国是一个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的农业国,农业既是泰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泰国国民经济的优势。 泰国正大集团的创始人是谢国民的父亲谢易初。谢易初是中国人,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22年一场空前猛烈的台风给谢易初的家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和当时很多下南洋谋生的中国人一样,这场台风过后,谢易初便踏上了前往泰国的征途。当时,他身上除了带着菜籽之外,什么也没有。到曼谷后,谢易初靠出售菜籽维持生计。他出售的菜籽总是最好的,积压下来的过期种子,他就毫不吝惜地扔掉。用谢易初自己的话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就是这样,谢易初靠出售良好菜籽口碑与当地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正大”也顺理成章的开业。 卓越的经商气魄 泰国首富谢国民1939年生于泰国,会说一口流利的潮州话。谢国民曾说他是幸运的,从早年到现在都是这样。他没有像别的成功人士那样有辛酸的童年,也没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史。他是从父亲谢易初手中接过“正大集团”的,那年他刚29岁。但是,从父亲谢易初那里,他了解到父亲当年创办“正大集团”却是经历了一番艰辛的。 谢国民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四。小时候,父亲为了让他学习中文,送他回汕头念书。后来他又到香港学习经济管理和商务。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泰国。但父亲没有让他马上进入正大集团,而是吩咐他在其他公司谋职,以积累从商经验。谢国民的企业家眼光还体现在他对香港作为与中国的贸易桥梁的认识上。他很早就开始在香港做股票买卖,“正大集团”的股票在香港上市后十分抢手。1989年,他又开始收购香港百货商店,向香港的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涉足。谢国民在这些领域中已投资1000多万美元。他已牢牢地占据了香港这个桥头堡。 谢国民先在国营蛋类合作社等单位工作了近5年之久,1963年才到父亲创办的正大集团任职,由于吃苦勤奋,在他身上看不到富家子弟常带有的骄气,却显露出了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深谋善断的企业家气魄,给父亲留下极佳的印象。1968年,谢易初把正大集团董事长的大权交给了谢国民,谢国民成了这个集团的掌舵人。 让正大更上一层楼 在管理上谢国民采取“整体规划,分层负责,逐级执行,个别计算”的方式。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可以获取计划性、规模性、联系性、分工性、灵活性及节约性的好处,也可以克服目标责任不清、成本效益不明、个人积极性不高的缺点。谢国民的成功除了抓住发展的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经营上有过人之处,他为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谢国民曾说:“有资本还不足,尚须晓得引进现代技术为用,否则钱亦会输光的。”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把企业经营和科学研究、人才使用结合起来,这是他成功的保证。 谢国民强调现代化高技术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他在1986年出任总裁后仍经常卷起衣袖亲自做各种饲料配方的实验。其属下的饲料厂选料严格,电脑控制生产程序、检查产品质量,保证出厂词料质优价廉,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 谢国民接任正大集团总裁之后,即表现出一个勇于开拓的进取型企业家的作风。他雄心勃勃利用外资,苦心经营,敢于向外开拓,苦干了5年,很快使正大集团走上繁荣道路。业务蒸蒸日上,进入黄金时代。1968年被擢升为正大集团总裁至今,谢国民是个有眼光和勇于向外开拓的杰出企业家。他常到海外各国去考察,他以“市场战略眼光及时把握各地社会需要的信息和动向,准确及时地决定投资方向和项目”。他在中国穿梭考察后决定投资就是一个例证。 取之于泰,展之于泰 正大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向农牧工商的方向高速发展。据有关资料,至目前,正大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26个饲料厂,年产量250万吨;在泰国有50多家经营饲料的公司,垄断了泰国国内的饲料市场;在东南亚、中国、美国、欧洲及大洋洲共有200多家分公司。正大集团由于谢国民的领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谢国民的成功是因为他比较聪明地利用了泰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优势。这话一点没错。泰国是一个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的农业国,农业既是泰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泰国国民经济的优势。 正大集团以农产品加工为起点,就地取材,发挥泰国农业优势,符合泰国国情,有利于泰国的国计民生,可说是在泰国历史的交接点上应运而生。谢国民的“正大”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均取自泰国的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这样使原料来源有了绝对保证。就地原料价格低廉,加工运输距离短,运费也少,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消费者的负担,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他所经营的养鸡业、养猪业、蔬菜业、养虾业、养鸭业等,都适应战后泰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有所发展、人口有所增长后提出改善生活、增加肉食的需求,因此销路畅旺,生产不断扩大,为正大集团由农业集团发展为农牧工商综合集团铺平了道路。泰国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的优势满足了“正大”成功的基本条件。 外飞鸽子终回巢 十几年前,谢国民从上海带了两只赛鸽到香港去养,养熟后把它们放飞,它们从香港千里迢迢地飞回了上海。“好鸽子一定要回家,即使相隔万里,也认得回家的路。”父亲谢易初一生眷恋故土-中国。所以,他用正、大、中、国四个字为自己的四个儿子命名来让儿子们谨记自己的故乡。因此,这位热爱鸽子的潮商巨子,无论把生意做到全球哪个地方,最后他还是像鸽子回巢一样,把正大带到了中国市场。第一次走进中国,谢国民正好40岁。这是中国刚刚开始市场萌芽的1979年。 谢国民选择了当时仅有1.2万人口的中国南方边陲小镇——深圳。那时刚辟为经济特区的深圳还是一片荒凉的小渔村,谢国民取得深圳市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还拉来了世界著名的农牧企业——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合资建立了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特区最早、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1982年,正大集团又相继在珠海、汕头领取了外商营业执照,正大集团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1989年,正大第一家投资赞助内地的综艺类节目,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正大综艺》。此外,正大集团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是称作卜蜂集团的。 正大集团在中国20年的投资无疑是成功的;作为海外华人企业,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却又远非单纯的商业行为所能概括。正大的成功,并非神话,也不是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商海风雨,谢国民曾这样总结:“我想,作为一个明智的商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无论在经济高潮还是低谷的时候,都要有清醒的头脑,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为,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太多,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天有不测风云”,作为企业家必须要居安思危,随时都要准备应对可能随时出现的、骤然降临的危机。我们做企业要有准备地、积极地去面对危机、渡过危机。”这是谢国民的经商体会,也是正大集团商海从容的精神所在。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CARLOS SLIM HELU卡洛斯·斯利姆 墨西哥电信巨子 危机造优势 胆识建商国 集情义于一身的世界首富
Post Views: 56,111 来自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u)是现任的世界首富。八十年代中期,墨西哥经济发展滞缓,负债累累,公司市值下跌创了历史纪录。但是,拥有慧眼的他将许多不景气的公司来个大便宜收购,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便宜购入的公司市值增长了30倍,卡洛斯的商业帝国也因此愈加壮大起来。而他另一个飞跃性发展的一个举措就是买下了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Telmex,那时是1990年。随后的5年中,卡洛斯投资100亿美元来改善设备、技术,改善经营模式和理念。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被卡洛斯成功地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大企业。 当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u)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有意训练他的某种技能,比如父亲每星期会给他5比索的零用钱,并要求他明确地记下这笔钱是如何花费掉的。 直到现在,卡洛斯的办公室书架上还保留着父亲要求他记录零用钱的账本,里边已经泛黄的歪歪斜斜字迹,可以说这位世界首富成长的最好见证。 与生俱来的商业天分 有人说,卡洛斯之所以财富增长超过比尔·盖茨,其秘密应该就是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尽管目前已经是72岁的高龄。其实,除了执著专注的工作,卡洛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父亲的言传身教及与生俱来的商业天分。 卡洛斯父亲名叫朱立安·斯利姆·海达第,是土生土长的黎巴嫩人。1902年,因逃避土耳其人的政治迫害,朱立安离开黎巴嫩,穿过大西洋最后选择在墨西哥城定居。在墨西哥,朱立安经营着一个叫做“导航之星”的干货店,这个店名或许寄托着朱立安巨大的商业抱负,但他没有想到却成了儿子卡洛斯的财富起点。经营干货店的同时,朱利安还在墨西哥市中心地段买下了一片地产。投资房地产领域在当时是一种冒险的举动,因为墨西哥城正经历着“墨西哥风暴”运动,政局动荡。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朱立安的胆识和眼光,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获得巨大的回报。 年轻有为的朱立安迎娶了一名黎巴嫩商人的女儿,并在商业运作上得到了自己岳父的巨大支持。1940年1月28日,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朱立安又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这就是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而父亲的“导航之星”干货店,成了小卡洛斯成长的乐园。每当店里有客人光顾,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卡洛斯总是流露出兴奋的神采,当父亲和顾客攀谈时,他总听得很专注,有时会拍手笑出声来。 父亲朱利安也发现小卡洛斯对于生意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很多时候他似乎真的听懂了父亲和顾客在聊些什么。等到卡洛斯稍大一些可以简单的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父亲会刻意把一些问题交给小卡洛斯来处理,以考验和锻炼他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比如父亲每星期会给他5比索的零用钱,并要求他明确的记下这笔钱是如何花费掉的。 父亲总会抽出一定的空闲来检查小卡洛斯的账单,看完账单之后父亲会帮助他分析,每笔钱花费是否妥当,怎么做能够提高这些钱的利用效率,怎么花费更加合理。直到现在,卡洛斯的办公室书架上还保留着父亲要求他记录零用钱花费的账本——已经泛黄的歪歪斜斜的字体对于小卡洛斯的成长是一种无声的见证。 锋芒展露的少年时期 先天的遗传、商店里潜移默化的熏陶再加上父亲的教诲,小卡洛斯悟性惊人、机敏异常,远远超出自己的兄弟姐妹,这让父亲朱立安很是骄傲并对他疼爱有加。在卡洛斯稍大一些的时候,父亲不再只教他如何合理用钱,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财富。11岁那年,卡洛斯从父亲那里获得一笔资金,年幼的他第一次尝试投资。他把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没想到居然从中获得不菲的回报。第一次大胆尝试的成功对小卡洛斯是个很大的激励,慢慢地他开始尝试其他领域的投资。15岁时,卡洛斯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墨西哥最大银行的一名股东;当卡洛斯17岁时已经学会了炒股,并开始独立的风险投资运作。 父亲去世时给卡洛斯及兄弟姐妹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卡洛斯明白,父亲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创造财富的智慧,而父亲一生的坎坷经历也让他受益匪浅。 “父亲是我最好的导师,他叫我明白勇气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更是一个出色的父亲。”卡洛斯说,“无论遇到什么危机,墨西哥都会存在,如果对这个国家有信心的话,任何时候合理的投资都会收获相应的报酬。”这或许也是卡洛斯迅速崛起的根本。 白手起家的富二代 1962年,大学毕业的卡洛斯先是当了一名教师,可是真正在做老师时他才发现自己多么衷情于商业。经过慎重的抉择,他最终决定弃教学并全身心投身于商业领域。 从比较擅长的投资开始,他广泛涉入采矿、烟草、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卡洛斯仿佛有一只嗅觉灵敏的鼻子,总能很敏锐的嗅到商机。于是财富开始源源不断,也让他建立起了自己小有规模的商业帝国。 八十年代中期,墨西哥经济发展滞缓,负债累累,公司市值下跌创了历史纪录。但是,拥有慧眼的他将许多不景气的公司来个大便宜收购。在不到十年的时间,被卡洛斯便宜购入的公司市值增长了30倍。卡洛斯的商业帝国也因此愈加壮大起来。其实,如今看来是卡洛斯拾了便宜,但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卡洛斯的行为是很冒险的。由于受八十年代初墨西哥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很多资金纷纷撤离,转向增长态势良好的美国和欧洲。这一举动,让人看到了卡洛斯的胆识和魄力。 卡洛斯的商业帝国飞跃性发展的一个举措就是买下了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Telmex。那是1990年,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压和世界银行对市场经济模式的开放的影响,墨西哥政府决定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其间大量国有资产转归私有。而由国家绝对控股的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因效率低下在业界口碑较差,并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成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卡洛斯并购Telmex案里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插曲。因为卡洛斯与时任总统萨利纳斯是好朋友,因此卡洛斯的竞争对手们不服气的抱怨说卡洛斯是总统给他开了后门,才使他在这场收购案中低价得逞的。萨利纳斯后来因为被控巨型诈骗和贪污于1994年离职,并被流放到爱尔兰。但是多年来,卡洛斯却从未因为什么理由被官方正式调查和指控。 一向低调的卡洛斯对此强烈否认,他表示收购墨西哥国家电信耗资达17亿美元,同时他和美国贝尔公司和法国电信都建立很好的伙伴关系,无论是资金还是业务运营上他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有能力让这家电话公司起死回生。 确实,卡洛斯做到了。随后的5年中,卡洛斯投资100亿美元来改善设备、技术,改善经营模式和理念。墨西哥国家电话公司被卡洛斯成功地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大企业。到目前为止,卡洛斯控制了90%的墨西哥电话线路。利用电话公司的利润,卡洛斯又转攻数字技术领域,他的美国移动公司目前也是拉美移动通信行业的佼佼者。 卡洛斯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墨西哥几乎没有哪个行业看不到卡洛斯的印记。当地人这么描述:如果墨西哥人不往卡洛斯的账户上加钱,他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为计,听起来似乎很夸张,其实一点也不言过。 重情重义的好男人 卡洛斯从未给自己设置一个要做世界首富的目标,然而却一不小心成了世界首富。登上世界富豪排行榜的同时,惊羡的目光和非议接踵而来,这应证了一句古话:树大招风。因为外界总是把他和追逐资本谋取私利的垄断寡头形象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认为他靠垄断成为巨富是墨西哥人的耻辱。 其实在生意之外,卡洛斯是一个重感情、聪明勤俭的居家男人。1966年,26岁的卡洛斯刚刚度过事业彷徨期,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领域。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一生的伴侣索玛雅并与她结婚。人生路上,这一携手就是30多年。在家庭生活方面,卡洛斯从没有对外界提及过自己风雨同行的妻子,但是卡洛斯的一举一动,却都能让人看到索玛雅在他心中的地位。 Grupo Carso是卡洛斯拥有的融合了他旗下众多公司的综合性业务集团,Car取自卡洛斯·斯利姆名字(Carlos Slim)的前三个字母,而so则是妻子索玛雅·多米特(Soumaya Domit)前两个字母,以两个人名字的缩写共同为自己事业集团命名,卡洛斯对妻子的一片情意可见一斑。卡洛斯和妻子索玛雅共生育了6个孩子,其中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的名字则选取父亲和母亲各自的姓氏来作为共同的姓氏。这在中西方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1999年,在卡洛斯的事业蓬勃发展时,陪伴自己三十多年的妻子因为肾病逝世。此后,卡洛斯一直鳏居未曾再婚,卡洛斯的孩子们知道父亲的痛心和遗憾,因为他们经常看到父亲一人独坐无语抽着雪茄的孤独。 拉丁裔血统的一家之主 卡洛斯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同样把其父亲当年对他的教诲和引导传给了孩子。比如长子多米特在攻读商业管理之后没有直接进入企业,为了真正历练自己,选择从低层做起——在父亲的一个小连锁店里做一名采购员,尽管又脏又累,用他的话说,“这也是父亲身上的勇气给我的灵感。”虽然在商场上依旧勇猛,但卡洛斯还是早早开始考虑如何把自己一手组建的商业帝国传承下去。1998年,卡洛斯接受了开心手术后,缓慢而又谨慎地把儿子和女婿安排到核心公司的高层位置中。他没有考虑把财团拆分后分给儿女,而是力图保持其完整,防止他们彼此之间发生竞争。 2004年,卡洛斯把财团旗下最核心的Telmex电信公司董事会主席的位子交给了他最器重的长子斯利姆。多米特,自己则退居董事会名誉主席的位置。如今,多米特正随着父亲的脚步,在商界大展拳脚。多米特在财团中获得了表现自己商业头脑的机会,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家族财团把目光转向周边国家,特别是美国。 与众多大财团的创始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和他们的配偶不同,斯利姆家族遵循着传统的拉丁裔黎巴嫩人的家庭观。周一是家族团聚的固定日子,卡洛斯一家都会围坐在桌子旁,聊聊日常生活而不是工作,充分享受家庭生活。卡洛斯的这一种家庭观成就了今天的他,因为他把父亲对他的期望和教导充分的体现在他的事业帝国之中。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