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产大亨 DONALD TRUMP 唐纳德·特朗普 敢说敢做 敢为敢当 对成功不折不挠的追求
封面人物

美国地产大亨 DONALD TRUMP 唐纳德·特朗普 敢说敢做 敢为敢当 对成功不折不挠的追求

Post Views: 54,389 “倘若是我该如何处理”,这是美国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简单而实用的生意经,通过不断累积财富,他把自己塑造成为美国财富圈的标志人物。他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他惊人的财富和他招摇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于他对成功百折不挠的追求。特朗普含着银钥匙出生,20多岁时便依靠经营房地产成为家财万贯的亿万富翁,后又一落千丈,成为身无分文且背负数亿巨债的“破落户”。对于特朗普来说,那次戏剧性的失败经历反而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现在他再度成了坐拥亿万家产的巨富,他投资拍摄的电视节目《飞黄腾达》风靡美国,成为美国最招摇的富豪。 世界上的亿万富翁不在少数,但像美国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这样的似乎并不多见。特朗普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他惊人的财富和他招摇的生活方式,而是在于他对成功百折不挠的追求。在短短20多年里,他先是从一个20多岁就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后又一落千丈,成为身无分文且背负数亿巨债的“破落户”。对于特朗普来说,那次戏剧性的失败经历反而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现在他再度成了坐拥亿万家产的巨富,他投资拍摄的电视节目《飞黄腾达》风靡美国,但他傲慢、自大、招摇的富人作风依然不变。 作为特朗普集团(The Trump Organization)的行政总裁,特朗普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并且是特朗普娱乐公司(Trump Entertainment Resorts)的创始人,经营赌博娱乐场所。在他的电视节目《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获得成功以后,特朗普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特朗普1946年6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由于祖父去世早,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唐纳德(Fred Trump)很早就开始创业。弗雷德发现当时的美国房地产生意颇具“钱”途,遂创设“特朗普公司”,专门在纽约市皇后区及邻近地区兴建并经营中型公寓,供一般民众租赁或购买。很快,弗雷德的公司就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含着银钥匙出生了。童年时代,他先后被送进纽约的Forest Hills学校和The Kew Forest School就读,但在十三岁的时候,父母将他送进纽约军事学院。当他在这个位于纽约郊区的学校就读时,他赢得了学术上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是运动健将。离开军校后,特朗普进入长春藤联盟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大学时代,他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培养机敏生意眼光,加上父亲亲自传授的经营秘诀,大四时,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 20岁展现地产大亨魄力 在他的书籍《交易的艺术》(Art of the Deal)中,特朗普谈到他的大学生涯:“从我在1964年自军事学院毕业之后,我刹时突然想去念电影学校,但最后还是考虑到房地产是更好的一门生意。我开始是先到佛罕大学就读,但在两年之后,我考虑到既然都得在学校待上一段时间,那我就得测试自己是否能对付最好的学校。我申请了宾州大学的沃顿商学院,然后我进去了。我很高兴最后能够达成一切,接着,我搬回家并且决定用所有的时间跟随我父亲工作。” 大学一毕业,特朗普即进入父亲创建的房地产公司任职。虽然大学四年的每年暑假,他都协助父亲管理业务,却不愿待在生活圈子狭窄的纽约市皇后区,宁可独自迁居繁华热闹的曼哈顿,在当地社交圈结识更多的政经名流,以便日后大展拳脚。20多岁时,特朗普便依靠经营房地产成为家财万贯的亿万富翁。 倘若是我该如何处理 “倘若是我该如何处理”,这是特朗普简单而实用的生意经,通过不断累积财富,他把自己塑造成为美国财富圈的标志人物。特朗普自认比父亲更具野心,他看出纽约市的经济潜力,开始着手兴建外观壮丽显眼的高楼大厦,赚取较高利润。1974年,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宣告破产,特朗普立刻买下这块地,向政府建议在此兴建“市立会议中心”,迟至1978年始获纽约市政府首肯。特朗普得寸进尺地向市政府要求用“特朗普”命名此会议中心,可惜遭市政府拒绝。 1975年,特朗普以1千万美元买进邻近纽约中央火车站的破旧旅馆,历经五年的运筹帷幄,他成功说服市政府给予40年减税优惠、顺利办妥贷款手续,并亲自监督重建工程,于1980年竣工的“凯悦大饭店”,是特朗普房地产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凯悦大饭店(Grand Hyatt)”的成功,彰显出特朗普锐不可当的企业家气势,年仅34岁,已在纽约市颇具名气。紧接着,他又以2亿美元在纽约曼哈顿商业区兴筑“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这幢高达68层的综合商业大楼,为高收入的民众提供宽敞办公室、精品商店以及豪华公寓,吸引了无数长期租客,特朗普因此赚进滚滚钞票,并继续攀越更具挑战性的高峰。此外,他还逐渐将投资范围延伸至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开设赌场、经营航运、主掌职业足球队、赞助职业拳击赛。他在累积财富的过程里,将自己的姓名冠在手下每一项房地产与投资事业上,连他拥有的泰姬玛哈(Taj Mahal)赌场内,供顾客装钱币的塑胶小桶也印上特朗普(Trump)之名。 债台高筑  东山再起 虽然拥有丰富的商业知识,特朗普却因赌性和胆量经常故意在投资与交易时违反常规。商场竞争激烈时,多数人会减价求售,特朗普则越有劲敌相争,越抬高价格。纵使曾因此失去一些生意,他也并不以为忤,坚持以其独树一帜的交易手腕在商场横冲直撞。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房地产业不景气,特朗普拥有的房地产也贬值,收入随之减少,他的个人资产从17亿美元跌至5亿美元。为避免破产,特朗普经常要调度周转资金。当时他债台高筑,每年单是利息的负担就多达两亿余美元。正值特朗普身处财务窘境之际,婚外情曝光,并和妻子于1990年离婚,轰动全美。三年之后,特朗普再婚,可惜这段姻缘只维系六年即分道扬镳。向来喜欢浮夸招摇的特朗普,对于婚变与绯闻,依旧以玩世不恭的态度。他甚至扬言,这正好能提升他的知名度。二度离婚后,特朗普成为美国名声响亮的单身贵族,一面处理债务,一面继续执行其缜密的投资计划,陆续收回被银行团监管的房地产。及至1999年,特朗普再度活跃于房地产、赌场、娱乐界、体育界和交通界的投资活动。现在,他的净资产已超过30亿美元。 善用传媒  财富更上一层楼 特朗普历经财运亨通和濒临破产威胁的起伏之后,纵使依然骄矜奢侈,但他已深切认识到企业的创建、经营是长久而无休止的战斗,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要全力以赴。而今,他创建投资的著名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又使他成了显耀的商贾巨富。 在他投资制作真人秀《飞黄腾达》之前,特朗普虽然历经过两次债务危机,但他最终还是稳稳成为一位亿万富翁。不少媒体认为,再度出山的特朗普首先得益于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也许几年前,我们会厌恶特朗普这类的暴发户,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他的确是赶上了新潮流。在这个视觉文化冲击的世纪,特朗普的《飞黄腾达》令你惊异于它的新潮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富人和名人式的生活,你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特朗普是这样评价他的《飞黄腾达》的。 特朗普把他的热门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向普通人敞开,这一做法得到了国际媒体的普遍赞同,虽然特朗普并不这样认为,但事实确是如此。当时,《生存者》的策划人马克给了特朗普一个建议:做一个以特朗普自己为中心的真人秀节目。特朗普与马克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于是,一颗电视新星闪亮登场。下一季的《飞黄腾达》迎来了2000多“想做特朗普”的人,11个城市在争取主持这个节目的机会。最后的竞赛当然在纽约的“特朗普大厦”举行。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是一位非常娴熟的作家。他的第一本自传《做生意的艺术》是每个生意人的“圣经”,卖出了300多万本,被《纽约时报》评为最畅销的书籍,并连续在排行榜上维持了32星期的冠军地位。《结局,颠峰生存》和他的第三本书《回归的艺术》一样,也是《纽约时报》评出的最佳书籍和最畅销书籍的第一名。他的小说《美国,值得我们拥有》,也让他打开了文学化的写作路线。特朗普的书与美国民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阐述了他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看法,这些都是他作品无穷魅力的来源。 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接班公主  但是,他喜爱作秀的性格却似乎并未遗传给了他的女儿—伊万卡。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既继承了妈妈的美丽,又是爸爸巨额财富的继承者。在这个拥有豪华游艇、一座有140个房间的豪华别墅和21亿美元继承权的女孩身上,没有一点娇生惯养的坏毛病。伊万卡从小打工挣零花钱,父母只提供足够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连电话账单都要自己付。尽管伊万卡在7岁时就从父亲那得到了第一颗钻石,可她一直懂得不劳而获是耻辱的。于是,她上高中时就开始打零工当模特。成年后,她更是频频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更连续两年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全球10大未婚女富豪排行榜榜首。。在父亲的热门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第5季开始担任专家评审团成员,成为真人秀节目的明星。虽然身家丰厚,她却是非常内敛、谨慎。她极少出没于各种来路不明的酒吧和夜店。人们普遍认为,她比起真正的公主看起来更像是公主。2009年,伊万卡与大地产商查尔斯·库什纳(Charles Kushner)的儿子贾瑞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特朗普国家高尔夫球俱乐部举行了盛大婚礼,伊万卡还用Twitter全程记录婚礼。 还有,生活奢侈的特朗普也是美国最招摇的富翁。他在纽约第五大道公寓的门都非得镀上黄金,以显示他是多么与众不同。靠着炒作房地产、股市,特朗普拥有纽约、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等地黄金地段的房地产,并且创建“特朗普梭运航空(Trump Shuttle)、”,也是新泽西州“将军”职业足球队老板,在风景怡人的城镇兴建数幢华厦与别墅,还购买价值一亿美元的豪华游艇,此外还拥有私人飞机。他的媒体曝光率非常高,喜欢跟摇滚明星一样,每次亮相都美女环绕,所以他也就非常喜欢做跟美女相关的事情,逐一买下“环球小姐”、“美国小姐”和“美国妙龄小姐”选拔委员会的主办权,成为这些选美活动的后台老板。 世界上有众多大富翁,特朗普的突出是因为他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言谈与行事风格,加上他的私生活颇具趣味性,让他成为了众多亿万富豪当中让人更为熟悉的传奇风云人物。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中国保险业巨子 马明哲 PETER MA 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
封面人物

中国保险业巨子 马明哲 PETER MA 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

Post Views: 55,115 马明哲人如其名,有儒家的内省精神,深知克制。马明哲也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演讲家,他有许多的故事、警句和格言流传。他告诫员工:“以前的市场,是风平浪静的小河,平安保险就是小河里自由游弋的小舢板。现在不同了,中国加入WTO,市场变成了以诚信为准则的市场经济的大海,平安也要成为一艘深谙规则、驾驭规则、善抗风浪的航空母舰。” 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曾经很经典地说过:“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说这话的时候,正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当时中国金融保险业人心惶惶,公司领导人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描述,给艰难奋进中的员工以极大的鼓舞。 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 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厦,有两个青铜像,左边的是孔夫子,而右边,则是爱因斯坦。这种东西相容的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就是现年58岁的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 每天早上8点30分,平安保险公司在全国300个城市的员工都会以合唱公司的代表歌曲的方式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四海之内,心手相牵。衷心祝福,中国平安。”公司歌曲结束以后,仪式开始:公司各机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向带队的老师行45度的鞠躬礼,这种以鞠躬屈身表示尊敬的礼节,一度在文革时期被认为是孔夫子的封建余毒而被禁止。而后,员工们陈述公司的服务宗旨,由领导进行讲评。每天10点30分以后,平安的员工们便开始上街发展业务,通常很晚才能结束自己的工作。 这种晨会表现出了这个中国企业管理中独特而真实的一面,而平安保险公司的独特更在于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和基础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做司机遇贵人 只有初中学历的马明哲在青年时期只是一名水电厂工人,然后马明哲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3年他的一次平常的工作调动中。1983年,马明哲被调动到中国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工作,就职于该地的劳动人事处。在那个年代,汽车在中国是少有的专供中国领导(高层的称呼)们出行的工具。由于会开车,马明哲就被选中担任当时的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专职司机,并兼任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车队的队长。 由于早年丧父,马明哲一直是由母亲抚养长大。单亲家庭培养了他忍耐和少言寡语的性格。而作为一个领导的司机而言,这样的性格恰恰是最合适的。不久,马明哲就赢得了袁庚的赏识和信任。在袁庚身边工作了两年之后,由于精明能干,他被安排到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公司总共也就三五个人,主要负责工业区员工的一些福利性劳保事务,规模很小。转眼到了1988年,袁庚又委派马明哲参与平安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从而开始了马明哲“发迹”的富豪不归路。 领导平安保险走过20个年头 1987年9月,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授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分别出资51%和49%的平安保险在深圳正式成立。当年的马明哲年仅32岁,风华正茂,作为招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平安保险董事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在经过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平安保险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加之业务来源需要股东的大力支持,马明哲当时对公司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更何况,作为招商局派出的董事,马明哲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招商局,一举一动自然颇为掣肘。当时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颇有远见的马明哲开始设计了对策“金蝉脱壳”之计。1989年,平安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名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中国政策变化的缘故,1992年在以该基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顺理成章,马明哲在董事会中的身份有了更合适的名份。他开始担任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人的人事上的控制。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了全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旗下的平安人寿和平安产险也成为了在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马明哲驾驶着他“中国平安保险”这艘事业旗舰,在中国保险业这片激流险滩十几年的迎风驶进中,一步步壮大,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领导风格和经营理念。平安保险,一家在产权结构、业务延展、市场操作、集团架构各方面都不断挑战现行政策底线、突破业界旧规形成表率的金融公司。 青蛙故事警惕危机 马明哲喜欢讲这样一则有关青蛙的故事: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热水中,它会拼命挣扎地跳出;如果把它放入温水再不断加热水温,青蛙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逐渐适应。但是到水温高得无法承受时,它已无力跳出。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青蛙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能做出迅速反应,但是由于不能识别缓慢、渐进的危机而死亡,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经营危机,一个企业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但是那些平时意识不到的潜在危机却往往是致命的。这就是马明哲常常强调的繁荣危机论。他认为,就企业本身来说,在企业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各种危机。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业也被带动起来,其市场也正逐渐扩大,并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然而中国保险业在技术、经验和人才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距离。另外,中国保险业仍缺乏非传统型保险产品。从中国保险业将来的发展来看,在繁荣的背后仍潜在着危机,这种危机就是主要来自保险业竞争的加剧。 这种竞争中的忧患意识,是马明哲在自己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反复强调的。平安甫一出世,就处在竞争的环境中,挑战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那时开始,他们就用行动实现两句话:“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对于竞争之道,马明哲崇尚的是“最好的防卸就是进攻”的战略。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第一家聘请麦肯锡进行管理咨询、第一家聘请国际精算师的保险企业。马明哲把平安保险的奋斗目标,定位在达到“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水准上。他们曾经豪言,要把平安建成和美国花旗集团一样的中国一流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集团。但是,他们同时也承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把战线拉得很长,将集中力量于金融尤其是保险业务上。 2012年,对于马明哲来说是圆梦的一年。8月2日,一纸公告,让原本在股市代码为000001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中国平安金融全牌照框架初具。这是马明哲心中坚持了多年的梦想,要将中国平安打造成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利润各占 1/3 的金融控股帝国。 如今,中国平安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产险、寿险、养老金、健康险、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领域,而马明哲的金融走向混业趋势的判断也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Michael江纬辰 人际管理权威
封面人物

Michael江纬辰 人际管理权威

Post Views: 54,297 1996年12月,联合国对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作出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的下半页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的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将成为人类社会劳动的主体和领衔力量,知识对于竞争和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知识是由人来掌握的,人是知识的载体。因此,目前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未来企业的决胜点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老板无法付得起更多的薪资来吸引人才,但一味地认为,只有薪资就能绑住员工的心,员工始终会离去。其实,只要了解人性,并非每一名员工工作的目的都是在于薪资,如何定制与守住人才成为众多老板的智慧大考验。”当老板在呐喊人才难寻的时候,台湾亚洲人际权威大师,亦是4U人际教育学院创办人江纬辰就一语道破抓住人才真正关键并非来自于薪资的高低,而是老板的智慧。 在访问不到10分钟,江纬辰就分享了一则真人故事。话说一名70岁的总裁想要在KTV订一间包厢办尾牙(收工酒),但是公司的年轻人希望总裁可以订两间,因为不想跟“老人家”在一起以免扫兴。总裁知道后当下答应,并询问秘书时下的流行歌曲。在尾牙当天,当年轻人的包厢正在狂欢时,总裁倏忽进来,顿时现场鸦雀无声,整个场面从热点立即调入冷点。总裁坐在沙发上,点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曲来唱,现场的年轻人欢声雷动,拍案叫绝,还对总裁说:“老总,我们爱死你了!”气氛再次达到了沸点。该名总裁事后对江纬辰道出极为经典的一句话,“当下的我,真的很不开心!因为这群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去懂别人,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么一句话,勾勒出两个不同的族群隐含着不同的思维。40岁以上的高阶主管一直埋怨年轻人很难教,完全呈现出“草莓族”的特性,同时企业两个最重要的“胡萝卜”──“升迁”、“加薪”,完全对年轻人失灵,打破过去管理模式的制度设计。 “好的人才是要靠吸引回来而不是靠聘请回来。无可厚非,薪金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在聘请人才方面让他们知道公司可以提供到他们什么和公司可以让他们拥有如何的前景,当他们看得到未来和看见一个足以让他们发挥的平台,这时人才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或被吸引过来。至于现在一些比较基层的工作,比较多人可以胜任和工作机会也比较多所以薪金自然不高,流动率自然也比较高。每一次的离职都会造成一次的断层,公司的衔接上就会越来越弱。所以老板们都必须非常注意这一点,不应该长期有人事的调动。” 江纬辰在守住人才的管理方式则是以“铁三角”来形容:守住人才方面我形容成铁三角,第一个角是钱财与福利,提供足够的薪金和福利;第二个角是学习的平台,必须让员工们拥有无尽的学习空间,以及美好前景。第三个角则是上下仁和,工作气氛是融洽,上上下下都能和谐共处。公司如果可以在这铁三角里做到其中两个要点,守住人才方面就可以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不仅如此,对于人才的甄选部分,他则采用RT Catch系统进行人才量化,以便企业能够寻获最适当的人才放在对的位置。这套系统融合了行为心理学、神经语言学、反射学等等来测出一个人真实的本我、半年内职场的状态、上司与朋友眼中的自己和自己认为的自己是否有误差等等。如此一来,在甄选人才方面会有莫大的帮助和减少成本的消耗。而有些在教育训练上做得不够完善甚至分不清楚何谓教育?何谓训练?教育方面就是让员工们去上一些课程,但是员工们有没有真正了解课程的用意和吸收到某方面的程度,这些公司可能都不知道。训练方面就是教导员工们如何去做得更好,在训练过程中做一些测验或检讨,将会增进员工的能力。企业的教育训练必须分阶层而分科教育,因为不同的阶级必须作不同的教育和训练,这才能让员工们受益和学以致用。 建立由上往下的学习组织 江纬辰承认,年轻人会有如此的想法,或多或少跟“少子化”社会有着莫大的因素,甚至是父母为孩子留后路,导致他们成为了“啃老族”。“我常对管理阶层说,与其在埋怨年轻族群,倒不如聆听他们的想法。毕竟,一家企业是需要这些新血来承接,方使企业走得更长远。” 沟通出现障碍的两大关键为“不懂感恩”、“不知尊重”。前者的产生是因为看不到成功背后的付出,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独揽完成大业;后者则是自身的优越感而觉得对方没有比自己厉害。 江纬辰每次在训练企业的员工时,都会要求他们设身处地,从老板的角度思考,到底在成立一家公司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每天一睁开眼睛,公司到底要花费多少钱?当上课的员工经过粗算后,大家的嘴巴都成O型,赫然发现,老板所要承担的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并对自己过去的自我中心以及对老板数落种种的不是,深感愧疚。 “人因为不了解产生误解,更可怕的是,人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他人的想法──这就失去了沟通的精神。真正的沟通是必须要达到心的连接。举例而言,虽然A人非完人,但是当作为B的朋友愿意在其他人面前只说A的好,表示说这两个人是有连接的,反之亦然。” 确实,中国字极为奥妙,“沟通”二字考得是“语言”的传达,却没有“言”字在其中。其实,更深一层的了解,“沟通”的工具需要的是“语言”,但是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则需要彼此的心“勾”住与相“通”。 因此,要如何让一家企业的全体同仁能够达到心的连接,变成至关重要了。 由于人非圣贤,所以需要与时并进,精益求精。不断自我学习和给予员工最好的训练才是能够让企业文化有所改变。这里的训练不单单指技术培训,态度、心态、观念的训练更为重要。 “对我而言,一家公司最可怕且最昂贵的成本就是没有训练的员工;公司最大的风险即是已经习惯不学习的环境。倘若,训练仅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只是成为其他公司的摇篮,帮助他人培养人才。然而,心态观念的训练才能锁住员工的心,促使员工对公司充满了向心力。” 江纬辰发现,很多老板愿意花钱给员工上课,但是自己却不愿上课。如此一来,也是徒然。因为,当上课的员工思想打开了,唯一没有打开者即是掌权最大的老板,所有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一直在困境中兜圈子。 “有次,我受邀到昆山的某家企业讲课。在午餐时间,所有的员工在食堂用膳,每个人仅分配到三菜一汤。该名老板却带我和公司干部去享用山珍海味,当下我立即对老板说,倘若他不愿意到食堂与员工用餐,我就立即飞回台湾。当时的老板心不甘情不愿和我到食堂用餐。这时,出现了一幕感人的画面──员工倏然泪下,打从心底认为老板愿意与他们共进退。这时,老板也声具泪下,并说:“原来我过去的我,是这么糟糕的!” 一名老板或主管,愿意抛下“媳妇熬成婆”的心态,与员工、下属平起平坐,放下无谓高高在上的自尊,达到“心”的连接一点都不难。与其在抱怨对方不了解自己,倒不如自己敞开心怀接纳他人,去聆听他人的声音,以使双方能够心心相印,不是来得更好吗?

敦林敬益 TUN Dr. LIM KENG YAIK( 1939 - 2012 ) 向原产业之父致敬
封面人物

敦林敬益 TUN Dr. LIM KENG YAIK( 1939 – 2012 ) 向原产业之父致敬

Post Views: 55,700 在他治丧期间,马来西亚国家元首端姑阿都哈林也亲自前往丧府吊唁敦林敬益医生,向这位曾经担任内阁部长长达22年的民政党领袖致敬。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和夫人拿汀斯里罗斯玛伉俪也前往丧府致哀。纳吉更公开地表示,在本地政坛,难以找到另外一名像已故前民政党主席敦林敬益医生一样的政治人物。 首相表示,他拥有不能模彷的特质,所以他一定会让人怀念,并表示会一直记得他。 首相也说,林敬益不只是一位对国家贡献良多的政治领袖,同时也对我国在国际的发展做出贡献。 纳吉对林敬益的离去感到非常悲痛,在他获悉敦林敬益医生逝世的消息后,便马上发文告说,林敬益拥有崇高的品格,他的逝世对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他赞扬林敬益在他50年的卓越职业生涯中,成为一名鼓舞人心的政治家,致力为社会服务。 此外,纳吉也指出,林敬益出任内阁部长长达22年,他在国家转型过程中付出卓越的服务及扮演重要的角色,打造一个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首相觉得全国人民都亏欠他,林敬益不只是一名出色的领袖,也是出色的大马人。他是一名鞠躬尽瘁的战士,我们会怀念他。我们与他的家人和好友同在。 这是我国首相对于林敬益一生的贡献所说出的中肯评语。而为了表扬他对国家贡献,林敬益的葬礼获得以国葬方式进行,也就是他的棺木盖上国旗,并由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和军队人员扶灵和抬上灵车,绕过民政大厦,送往蕉赖瓜里路火化场进行火化。 大约一千人,包括民政党主席及首相署部长丹斯里许子根,副主席拿督马袖强和A.科希兰、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和新加坡驻我国最高专员署的代表前往林府,向林敬益凭吊和致敬,并一同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由此可见,林敬益的一生可以说是生荣死哀,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林敬益是于2012年12月22日大约5时13分,在家中逝世,家人陪同在侧,享年73岁,遗下其夫人杜潘黄咏卷和3名子女。 为人随和、没有架子的个性,外号叫“傻子医生"的林敬益生前能够成为受到尊敬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因他在政治上拥有独到的精神及风范。此外,林敬益也有特别的方式,对任何课题都毫不畏惧地发表意见。 在担任内阁部长时,他成功为国家经济利益斗争,包括稳定原产品价格。在政治上,身为民政党主席,他为国阵利益斗争,同时也相信和平对我国多元种族及宗教社会的重要性。 在国际上,林敬益代表我国与其他国家维持良好关系。 民政党主席丹斯里许子根也赞扬林敬益在国家经济和开拓原产品的国际市场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堪称我国“原产业之父"。 他认为,若不是林敬益积极和不言休的态度,我国原产品不可能在国际享有今天的地位;在他从政期间,国家的经济也正蓬勃地发展。他在发展新村方面也不遗馀力。 因肺癌而与世长辞的民政党前主席兼五届内阁部长林敬益,早在1968年开始参政,直至2008年大选才卸下部长职位。 这意味林敬益在政坛活跃了约40年,而40年的漫长岁月,使他历经五任首相,即第一至第五任的东姑阿都拉曼、敦拉萨、敦胡申翁、敦马哈迪及敦阿都拉,可谓“五朝元老”,其他的华裔部长都没有这么强的政治生命力。 他能够加入政坛,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影星拿督斯里杨紫琼的父亲–拿督杨建德律师。杨建德是林敬益的表兄,当时他是霹雳州马华领袖。因此林敬益在1968年被拉拢加入马华,以专业人士的身分,在第二年获得安排在怡保新街场区州议席上阵。 不过,当年的政治海啸使林敬益惨败万多票。大选后,东姑失势,然后下台,作为小小的州议席落败候选人,林敬益跟东姑的互动,几乎等于零。 1969年大选的惨败,令马华痛定思痛,寻思收复旧山河大计。于是趁着冬眠18个月的国会重开,总会长敦陈修信召开华人团结大会,号召华裔踊跃参加马华,进行改革计划。此举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士给予热烈的响应,而林敬益连同雪隆区的专业人士开展如火如荼的改革运动,使陈修信刮目相看。 1972年元旦,林敬益突平地一声雷地出任上议员及特别任务(新村事务)部长,这使他和时任首相拉萨的关系密切。这份差事使林敬益得以走访远离城市的新村,深入了解民瘼,同时建立起他的人脉。尽管后来他辞去部长和遭开除党籍,加盟民政党,都获得这些马华基层明与暗的支持。 1973年的圣诞节,敦林敬益做了影响他一生政途的改变──加入民政党。林敬益认为应参加民政党,继续在政府内部进行改革,而梁棋祥则倾向加入正义党。最后林敬益说服梁棋祥,在1973年圣诞节一齐投奔民政党,想不到这一决定竟使到两人因缘际会地先后出任原产业部长。 在担任原产业部长期间,林敬益为我国油棕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他敢于反击西方国家对油棕业的不利宣传,并成功让西方国家对油棕改观。 他曾经批评西方国家的环保组织和马国原产品的竞争国,强词夺理地指责马国破坏热带雨林以种植油棕,更以广告方式描绘马国热带雨林的人猿因此流离失所。 他说,西方国家忘了,他们在500年前,曾经摧毁大片森林以种植大豆和菜籽。西方国家也是全球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尤其是美国,更不签署京都条约。 在他大力推广马来西亚棕油的努力下,使到我国棕油产品获得国际及美国的认可。 此外,尽管他在2008年辞去种植及原产业部长,但是他仍然非常关心这个油棕行业发展。他对柔佛州巴西古当建有10间生化柴油厂,目前只有5家运作,感到十分伤心。 他说,由于生化柴油没有市场需求,导致多家当地生化柴油工厂不能运作生产。 对于欧美环保份子等非政府组织以各种不实理由打击马印棕油业的市场,他建议大马和印尼政府,与业者联手作出反击,包括设立基金成立联合理事会,高薪聘用一名能言善辩、敢怒敢言的专人,到欧洲参与当地论坛,高调的反驳对方毫无事实根据的攻击。 他指出,获得欧美资助的当地环保份子、工会和非政府组织,向当地业者撤谎,对马印棕油业发表不实指控,包括屠杀人猿等,从而打击马印棕油在欧美的市场销售。 所以,他在生前表示,我国棕油面对两大挑战,即欧美政府阻扰棕油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以及世界环保组织的对抗和抹黑。 他呼吁,有关组织应停止对我国棕油的抹黑运动,即声称棕油种植业会破坏人猿的栖息地,这些非政府组织甚至促请支持棕油发展的世界银行,冻结资助棕油发展。 他炮轰这些非政府组织,没有做实地考察,还配合一些媒体及欧美政府的政策,形成一种联盟对抗棕油进入市场,并继续中伤棕油在国际的声誉。 他建议业界和政府,预留资金设立联合理事会,将总部设在欧洲和美国,业者应积极参与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峰会,与他们抗辩。 由此可见,敦林敬益确实是一位对国家贡献良多的政治领袖,同时也对我国在国际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他这样精彩与传奇的政治人生,可谓不枉此生了!敦林敬益于2012年12月22日家中逝世,《大橙报》谨以这篇文章向这位马来西亚原产业之父致最深的敬意。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世纪股神 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 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封面人物

世纪股神 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 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Post Views: 56,897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故有“奥马哈先知”的尊称。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他所做的股市投资往往都会得到盈利,于是人们便赐予他“股神”的美称!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更是风靡世界。他借由睿智地投资,汇聚了非常庞大的财富,尤其是透过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持股,让他成为当今世上最富有的三个人之一。 11岁买股票 16岁成小地主 巴菲特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并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受到爸爸是证卷经纪人的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你抛我接 专挑烟蒂股下手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Benjamin Graham)的得意门生。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他仔细研究股市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BUFFETT INVESTMENT CO., LTD),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烟蒂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独排众议 相信自己的眼光 1962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开始收购马萨诸塞州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品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在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富盛名的控股公司。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时,巴菲特宣布隐退。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箫条,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巴菲特的另一个杰作是认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上世纪70年代,该公司的业绩十分清淡。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砸舌。 巴菲特在当初收购伯克希尔公司时成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烟蒂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巴菲特用他的独到眼光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以致现在人人崇拜的“股神”。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 几十年来,巴菲特有一套投资理论,这套理论使他在股市中长胜,也使它远离高科技股。第一,他只从事长期投资,投资的绝不是概念、模式,也不仅仅是股票本身,而是真正的生意。投资能创造可预见收益的公司。第二,他讨厌股票期权多的股票,像高科技股,称这种股票是彩票。第三,他认为买身边的品牌最可靠,谁做的广告多,消费者喜欢,就买谁。巴菲特的眼光一如既往。 01. 赚钱而不是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很难回到起点。 02. 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03. 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04. 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05. 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 06. 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 除了对投资,巴菲特对于慈善也从来不手软。2006年,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价来计算,价值大约为433.5亿美元)。自2006年开始,该基金会将在未来的每年七月,收到全部款项的5%。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巴菲特严格的处事标准使他即使是面对慈善事业也犹如对待股票:认真评估投入资本的有价回报。他建立了巴菲特基金会,意在积累资金,在自己和妻子死后发放。不过巴菲特基金会至今已为许多组织捐资数百万美元,资助的项目包括人口控制、计划生育、堕胎和避孕等。 2012年4月,巴菲特向外界宣布他患上了前列腺癌症,可幸的是趁早治疗的他使到这个病情没有持续恶化。当然,他也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缓脚步,几个月来一直不断的在挎张他的事业蓝图,回购收购的新闻并没有绝响于耳,这或许就是上帝给予“股神”的使命。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封面人物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Post Views: 54,399 他一年365天都在工作,200天都在市场一线奔走;没有任何爱好,亦鲜少交际,一天三顿在公司食堂15分钟解决吃饭问题;不爱应酬,除了抽两包烟喝两杯茶,消费比员工还低;从不玩高尔夫等运动。 他嘲弄任何彬彬有礼的理论,至今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控制一切。他不设置任何副手,不信任外来职业经理人。中层部门经理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且手下女将为多。其任用理由是“因为女将听话,执行力比较强”。 从娃哈哈集团看来,除了宗庆后本人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上可下,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中间没有什么组织考核程序;他也可以一夜之间免掉几个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而事先也不会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打个招呼。 遍布神州大地的娃哈哈 创业初期,办公室买个扫把他都要签字;后来,5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他签字。宗庆后要签字的单据每天多达数百份。现在,虽然娃哈哈实施了分级授权制度,但各类采购合同、广告费、交际费等仍牢牢控制在宗庆后手中。 营销方面的任何决策,任何产品的包装、价格、广告等,毫无疑问都是宗庆后说了算;即便是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安装,厂房的设计,许多时候也是宗庆后亲自过问、定夺。如果宗庆后出差在外,办公室每天晚上要给他发送关于营销、生产、采购等的几十份传真,然后他再用电话作出指示或签字后回传。就是这样,全国170余家子公司的负责人,全部都得直接向宗庆后汇报。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办事方案给予了“霸王”的称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亲力亲为是让人佩服的。他42岁才开始创业,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踩着三轮脚车在卖冰棒的小贩,凡事都必须要自己料理,要叫他改掉“勤奋”的习惯,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关于娃哈哈在中国的普及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在长白山天池、阿尔泰山山麓、海南岛丛林、青藏高原这些中国的天南海北,我们随便走进一间小店,然后把所有的商品目录都抄下来,你会发现,重复出现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在过去的20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恰巧”却绝非巧合,娃哈哈产品已几乎覆盖中国的每一个乡镇。这个从校办企业起家的企业,如今在神州大地上的影响力决不容任何人小觑。 42岁才开始创业 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只是在中国解放之后,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没有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中国舟山的一个盐场,几年后又辗转到了位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四处找些书来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在艰辛而单调的日子中悄然流逝。1979年,在小学当教师的母亲退休后,宗庆后顶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杭州。由于文化程度太低当不了教师,他被安排在一所小学里当校工。 从每天糊纸箱到踩着三轮车卖冰棍、作业本的“供销员”,再到辗转、陪足笑脸、磨破嘴皮地推销电表,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宗庆后依然郁郁不得志。但他也的确在严酷的市场中经受了实践锻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 1987年,年过40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白手起家,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1988年,他们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着确切的效果,靠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中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打造自己的饮料帝国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40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流动基金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并购了拥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200多名员工,但却处在负债劣势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小鱼吃大鱼”的结果是:负债高达4000多万元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仅仅在3个月之后便扭亏为盈,娃哈哈迅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4年,娃哈哈投身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支援企业之一,跻身中国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1998年,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感到自己羽翼已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98年5月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非常可乐从上市之初就没有正面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展开攻坚战,而是瞄准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广大中西部市场及广大农村市场,通过与两乐的错位竞争,通过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布局,把自己的可乐输送到中国的每一个乡村与角落地带。 娃哈哈经过25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饮料巨头。宗庆后的“饮料帝国”名副其实。其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等十大类150多个品种。这个庞大的帝国网络遍及中国,在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66个生产基地、拥有170家子公司及近3万名员工。即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11年,全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仍为678.55亿元人民币。 宗庆后一直坚持的“健康快乐”的营销理念,一直在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在产品、品牌战略上走中国特色,成功地塑了“娃哈哈”品牌“中国的、亲切的、健康的”形象,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大众”的消费需求。这是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大众品牌的关键,更是娃哈哈取得成功的核心。 虎夫无犬女 在娃哈哈帝国中,宗庆后无疑是权力中心、是帝王,他毫不避讳的“大权独揽”的强悍管理风格,早在业界闻名遐迩。身为帝王之女的宗馥莉,以“公主”形容自然非常贴切,再深入一层的话,人们形容的是她与父亲几乎同样的强势、果断。 与公众对“富二代”养尊处优的印象或偏见相比,宗馥莉堪称“最勤奋的公主”。她几乎是公司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她强烈的“工作狂”劲头,跟她父亲简直如出一辙。 宗馥莉很独立,习惯凡事靠自己,所以她也要求员工独立。一份报告递上来,有问题,她不批,也不说理由,等对方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这样做,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你要总结哪里做得不好,这样下次才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我是在失败中成长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下面的人会从失败中成长,虽然他们的错误是由我来埋单,我也心甘情愿。”显然,这跟她的父亲很不同。递给宗庆后的报告,如果有问题,他会指出来,并详细告诉对方如何修改。 宗庆后这么评价女儿:她受的是美国教育,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一点人情化的管理,你要真正调动他的积极性,他才能真正的努力的工作。她现在也知道怎么去做人的工作了。对于接班问题,宗庆后表示那得看她是否愿意。 今年11月底,宗庆后向外界宣布正式进军零售业,娃哈哈的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WAOW PLAZA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按照宗庆后的设想,未来精品零售商场将通过两种业态开展经营,一是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欧洲厂商直接进驻中国开设专卖店;二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吸引全中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对于娃哈哈的未来,宗庆后也指出了方向:娃哈哈今后主要专注于高新技术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零售业三大领域。其中,零售业可能集中在建设城市综合体、开设奢侈品折扣店、以加盟为主的连锁超市。 这种更具国际化的设想似乎为娃哈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或许得益于其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女儿宗馥莉。娃哈哈往后在国际的发展,就因为这对父女的同心,开始看到了曙光!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