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50,786 其中,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东马经济,从中而衍生的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SCORE)是在全国各州发展的经济特区中,最为迎合时下需求条件的最佳投资走廊之一。因为它不止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同时有大片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可供进行农作或设立高科技大型工业园,同时再生能源既能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砂拉越州是马来西亚13州里最大的一州,位于我国半岛的东部,土地面积达12万4449.51平方公里,拥有大片未被开发的土地可供发展,并处于东南亚非常理想的地理位置,交通非常方便。尤其该州拥有国际级的古晋机场。若从最近的国家汶莱和新加坡搭乘飞机,只需45分钟。从印尼或香港飞行到砂拉越则需约1小时或3小时;若从南半球的澳洲乘达飞机也只需3个半小时;至于从日本飞至古晋则需六个小时最长。 其实SCORE是砂拉越州一项非常重大的经济发展,它主要发展该洲的中部地区。政府为了在2020年,促使砂拉越为一个先进的州属,才决定设立此个吸引外资的经济特区。另外,目标也是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改善砂拉越人民的生活素质。 自2008年2月在民都鲁(Bintulu)推展以来,目前该经济特区已吸引超过500亿令吉投资。根据该州官方网站指出,目前此走廊仍需吸引334亿令吉,以在2030年能充分地利用该区域的设备,为当地或砂拉越州带来更蓬勃的经济发展。 此经济特区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天然能源,包括2万兆瓦(MW)的水力发电厂、14.6亿公吨煤炭以及天然气等高价值及具竞争力的能源。尤其该州政府非常鼓励能源与能源密集型的产业进驻此特区,如金属或钢铁提炼厂。在过去两年来,该区共批准了11家企业或公司到该区开设工厂和公司,投资数额约达212亿令吉。 尤其目前正值全球经济一片不景气的当儿,马来西亚的经济却能逆势上扬,持续表现稳健成长。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外国投资对我国的经济走廊优势条件需具备信心。根据政府近期公布的2013年马来西亚投资表现报告指出,去年获得批准的投资项目达5669项,数额创下2165亿令吉的新高,与2012年的1679亿令吉相比,取得29%的增长率。同时,估计能制造192,000个就业机会,为马来西亚人民提供更多管理、监督和技术的高收入工作机会。 吸引捷克高科技公司 促进两国经贸合作 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SCORE),就是一个最具潜能及发展优势的经济特区,因为它主要对象是高科技工业,往往这些工业的投资数额都非常庞大。 为促进SCORE的投资,该州政府于今年2月期间特别组团到捷克共和国招商引资,并在该国举办一场商业论坛以向该共和国的投资者推介砂拉越及经济走廊特区的发展商机。此行更成功与捷克的一家公司签署投资谅解备忘录。 这项备忘录是由纳英控股有限公司(Naim Holdings Berhad,5073,主板产业组)董事经理拿督哈斯米哈斯南和Hydropol CR公司董事经理占比拉签署。 该项投资共吸引8家公司计划在SCORE开设工厂,其中德山公司已开始在特区内开厂投入生产制造晶硅,以及齐力工业(Press Metal)也投入运作进军熔炼领域。根据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乡区发展部的资料显示,砂拉越与捷克于2012年的经贸额为250万令吉,虽然数额不大,但这也是砂州和捷克在日后扩大经贸往来的良好开端。 另外,位于SCORE内占地面积8000公顷的沙玛拉如工业园(Samalaju Industrial Park)一旦完成,估计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工业特区,这也将促使该走廊与全球供应链衔接和招来更多世界各地大型企业到这里投资。 另外,SCORE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潜在可能,即是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清真柜纽。该经济特区目前计划是将丹绒曼尼(TanjungManis)发展成工业港口城市和清真中心,此区的优势是庞大的地库、广泛的基础设施,以及深水海港和机场。 分析人士表示,绒曼尼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已成功吸引数位来自台湾和日本的投资者,而砂木材工业发展局(STIDC)也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以满足整体的发展需要,这将为当地的承包商带来帮助。 目前福胜利(HSL,6238,主板建筑组)为丹绒曼尼的主要承包商,负责区内80%的建筑工作,而纳因控股则负责丹绒曼尼港口的扩建计划。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国际企业 Wolrdwide Company
并购交易顾问排行榜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再度坐全球榜首的宝座
Post Views: 49,349 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3年从事全球并购交易顾问业务的各大银行中,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排名居首,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列二、三名。数据表明,高盛集团在这一年中从事了362桩全球并购交易顾问业务,总交易额高达7180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夺得桂冠;摩根大通从事了276桩交易,总交易额为6640亿美元,屈居次席;摩根士丹利为307桩交易,总交易额为5980亿美元,排名第三。报告指出,凡是参与了美国无线运营商Verizon通信以1300亿美元价格收购沃达丰集团所持Verizon无线45%股份交易的银行,均进入了今年的并购顾问榜;而未参与该交易的银行则几乎没有上榜机会。数据同时显示,高盛集团在美国并购交易顾问市场上未能夺冠,以203桩交易和521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位居第二;摩根大通在该市场上夺得魁首,该行从事了160桩交易,总额为5250亿美元。这一年中,高盛集团在美国市场上错过了多项大型交易,如“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3G Capital以230亿美元价格收购亨氏食品(Heinz Company)的交易;康卡斯特(Comcast Corporation)收购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所持NBC环球剩余45%股份的交易;以及广告公司阳狮集团和宏盟集团之间的合并交易等。在所有上榜的投资银行中,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的排名降幅最高,该行今年在全球市场上的排名仅为第九,而在美国市场上仅排名第十,勉强挤入榜单。与此相比,2012年瑞士信贷集团在全球市场上排名第六,美国排名第四。在今年美国市场上排名前十的并购交易中,该集团仅参与了其中两项,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湖(Silver Lake)与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将戴尔公司私有化的交易,以及自由媒体公司(Liberty Media)收购维珍传媒(Virgin Media)的交易。 高盛集团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机会 高盛集团,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New York),并在东京(Tokyo)、伦敦(London)和香港(Hong Kong)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它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Judo Payment公司 开拓移动支付潜能
Post Views: 49,009 于2012年7月在英国初创公司–Judo Payment(www.judopay.com)也是其中一家,它在最近才重新启动移动支付的业务。该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为丹尼斯琼斯(Dennis Jones)。他表示,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5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这笔资金由纽约私人投资者提供,而该投资者曾为Euroffice和PaymentSense等英国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Judo已经于2013年7月23日进行第二轮融资,融资额为100万英镑(154万美元),它将于2013年8月5日公布融资结果。Judo的支付平台上如今已经拥有着2500为商家,而相对于其他支付平台而言,Judo更加专注于移动领域。 Judo所提供的工具能够帮助开发者将移动卡片支付整合到原生的iOS和安卓(Android)应用中,由于只需加入一行代码即可,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卡片支付的错误率。 除了可以使用针对iOS和安卓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以及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之外,开发者还可以为用户们提供卡片处理服务,让后者能够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即时管理和控制。 如果想实现这一点,开发者只需支付每个月19.99英镑(逾30美元)的订阅费用即可。 琼斯指出,让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来在实际生活中完成支付——比如支付租车费——相对于网络在线交易来说要更加复杂。尤其是对于那些新手来说,当他们遇到支付问题时,可能会打电话进行询问,而一旦难以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们可能就会放弃这种支付方式。 目前移动支付不受欢迎的最明显原因就是支付过程太过费时费力。英国出租车应用程式–Hailo为此不得不创建了自己的支付系统来将用户界面、商家账户和网关服务整合在一起,同时他们还要处理账户调用、收入分成和卡片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对于那些资源匮乏的移动支付应用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推广本身的服务,Judo决定支出100万英镑(154万美元)来为首10位支持其移动支付平台的英国商家提供免费信用卡及借记卡处理服务。 这些客户包括帮助用户通过手机在酒吧和活动上点酒水的BarPass,销售“最后时刻”免费或折扣戏票的Theatre Ninjas,帮助零售商户与客户进行店内和社交网络沟通的Metavurt,协助创业者通过技能和爱好赚钱的Duchy Software,帮助餐馆进行客户、市场和订单价值管理的Stealth餐厅外卖应用生活类应用。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经历248年考验 莱斯银行(Lloyds TSB Bank)成为英国四大银行之一
Post Views: 51,904 莱斯银行(Lloyds TSB Bank plc)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该银行的存在在英国历史上可算是最早的,也是英国继首都–伦敦(London)以外人口最多的城市–伯明翰(Birmingham City)的第一家银行。说起莱斯银行,在欧洲,很多人并不称呼它为莱斯银行,而是亲切的称其为劳埃德银行。莱斯银行的创始人是纽扣厂商约翰泰勒(John Taylor)及钢铁生产商和经销商新普森莱斯二世(Sampson Lloyd II)。1765年,两人是在伯明翰的达勒恩(Dale End),联手创立这家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银行集团。虽然这家银行在1765年就成立了,不过实际上直至1864年,其首家分行才在距离伯明翰9.5公里远的奥尔伯里(Oldbury)开设,1899年进行易名。140多年后的今日,当时的分行建筑物依然保留,但经已改建成连锁快餐店–Subway的分店。直到现在,通过一系列的合并之后,莱斯银行已经晋身成为了英国4大银行之一。它收购的海外业务集中于巴西以及纽西兰。此外,该银行还透过旗下的劳埃德保险集团(Lloyds Abbey Life)从事人寿保险业务。作为英国银行业中最早进行国际业务的银行之一的莱斯银行在70年代的时候,曾进行了大规模的全球扩张;而在80年代初期,该银行在拉美和商业房地产贷款中遭受到严重损失,其中对拉美国家的不良贷款在英国银行中排名第二。有鉴于此,莱斯银行也差点陷入经济危机。另外,莱斯银行在不良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比重也非常大。而其资产规模在英国4大商业银行之中是最小的,资本基础也比英国竞争对手弱。该银行在当时面临严峻的形势,继续发展的余地也非常小。1983年,莱斯银行一改过去“大就是好”的战略,将重点放在增加股东利益上,制定了每3年将股东利益翻倍的目标。该银行选择推动经营良好的业务、剥离或出售经营良的业务来实施这一战略。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在内部建立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行低成本管理,莱斯银行即由一家小型的、表现平庸的银行转变为一家重点突出的英国零售业银行。直至1998年1月13日,其资本市值达687亿美元,列全球首位,而其他英国银行都未能进入前8名。该行实现了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莱斯银行在1986年的时候,曾尝试敌意收购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不过被包玉刚与邱德拔组成的财团所击退。另外,在1994年收购了车顿咸及告士打住宅互助协会(Cheltenham and Gloucester plc),使前者成为英国按揭借贷市场的领导者。1995年与信托储蓄银行(Trustee Savings Bank,TSB)合并后组成目前的规模。2008年9月18日,莱斯银行以0.605换1股的比例收购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HBOS),每股232便士(约1.52美元),而涉及金额总值达120亿英镑(218亿5千万美元)。 后者由苏格兰哈利法克斯(Halifax plc)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plc,以下简称苏皇银行)合并组建,是英国最大抵押贷款及储蓄银行集团,股东数目达200万人,有1千500万名存户,存款达2千580亿英镑(近1千700亿美元)。此外,该银行也于2008年进行改组,并将其控股公司易名为莱斯银行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莱斯银行拥有苏格兰银行的全数股权、哈利法克斯银行的全数股权,另外还拥有塞恩斯伯里超市银行(Sainsbury’s)的50%股权,以及西澳银行(Bank of Western Australia)的全数股权。最新的消息表示,英国财政部长欧思邦(George Osborne)表示,该国政府有意出售莱斯银行的股权并考虑分拆苏皇银行,而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则寻求收购莱斯银行的10%股权。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管理1.12兆美元资产 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举足轻重
Post Views: 50,316 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原名为瑞士信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金融公司。它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57年,当时是1856年,艾尔弗雷德艾斯彻(Alfred Escher)以Schweizerische Kred itanstalt(缩写:SKA)的名称创办了瑞士信贷集团,并将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最大城市–苏黎世。在经过157年的发展之后,如今,该银行是全球第5大财团及瑞士第2大银行(仅次于它的长期竞争对手–瑞士联合银行(UBS)),是一家经营个人、公司金融服务、银行产品与退休金、及保险服务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此外,它于2006年正式将原名瑞士信贷易名为瑞信集团,而瑞信也在全球范围亮相其新的品牌以及公司标识。新品牌意寓着集团调整了其业务发展方向。新的品牌诠释了其全球业务重点、公司传统和宏伟目标。目前该银行在5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其总投资额为245亿美元,管理财产为1兆1千953亿瑞士法郎(1兆1千260亿美元)。瑞信集团是一家活跃于全球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银行。除了在瑞士本土经营大宗及零售的银行业务外,该银行的国际性服务集中于专业化的大宗银行业务,在其广泛的服务项目中,该银行将其专有技术、雄厚资金、瑞士人特有的细心与中立国等特点相结合,确保了吸引人的服务。瑞信集团在银行业中的优异表现呈现在它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之上,目前它已成为拥有18亿5干万瑞士法郎(17亿4千万美元)巨额资本的世界知名50家大银行之一。该集团在1990年收购了瑞士第4大银行–Leu银行,又于1993年收购了瑞士第5大银行–瑞士人民银行(Schweizerische Volksbank)。目前,瑞信集团的母公司以及业务部门均被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评为A1和AA级。瑞信集团由4个银行部、以及1个保险部所组成。目前,瑞信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资产总值达4千350亿美元。按全球收入计算,瑞士信贷集团居世界第2位;按资本基础计算,瑞士信贷集团居世界第16位。该集团的投资银行部–瑞信第一波士顿银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CSFB)是全球最大的5家投资银行之一;私人银行部资产总值为2千80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而丰泰保险公司(AXA)则是欧洲第5大保险公司。瑞信集团现有雇员达6万3千人,其中60%在瑞士本土,其余则分布在世界各地。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家乐福集团(Carrefour SA)或将变卖中国业务
Post Views: 49,691 自从家乐福集团(Carrefour SA)的大股东变更后,家乐福将变卖中国业务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最近,外国媒报道,家乐福将分拆其中国内地和台湾的业务在香港上市。对于这项消息,家乐福中国回应中国记者的询问时表示,对于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不予置评,但是家乐福将继续长期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道琼斯的消息,法国超市运营商家乐福正在考虑出售其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业务,可能涉及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或将其中部分资产与另一家公司组成合资企业。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选择首次公开募股方式的话,筹资规模可能接近10亿美元。其实,家乐福被传出将出售中国业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主要原因是家乐福的大股东被更换。据悉,法国哈雷家族曾经是家乐福最大股东,2008年3月5日哈雷家族对外宣布,家族将不再整体持股。哈雷家族集团退出后,由法国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和美国私募基金柯罗尼资本组成的“蓝色资本”(Blue Capital)成为家乐福第一大股东,拥有家乐福10.7%的股份以及两个董事会席位。随后,不少对于“蓝色资本”并不希望长期持有家乐福的猜测就不断出现。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家乐福在欧洲的增长面临很大的困难,而其怎么会愿意失去增长两位数的市场?在中国内地,家乐福虽然已经失去外资零售头把交椅的位置,但是其每年开店20家的速度保持未变,每年的投资超过10个亿,这些资金都是源于家乐福中国自身的盈利。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显示,家乐福在台湾市场已经占据领先地位,市场占有高达48.1%。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家乐福剥离其中国内地和台湾的业务在香港上市,可能是因为引进的投资方是中资背景的公司。而有了资金,或者可以帮助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和台湾进一步扩张。”业内人士表示,这跟家乐福要卖出中国业务是两码事。对于这样的评论,家乐福中国回应道:“家乐福对于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家乐福集团未来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和发展。”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内地有220多家门店,在台湾有170多家门店。其实,近两年,家乐福在中国上演着信任危机和关店危机的大剧,作为产业链终端的零售行业领军企业在中国市场不断被边缘化。面对这样的考验,家乐福或许选择“死守”来度过难关。众所周知,近年来受经济的不景气影响,欧洲市场不断萎缩,中国市场成为了“救命稻草”,2012年度家乐福中国区业务全年营收55.83亿欧元,同比10.8%的增长,然而占全球业务70%的欧洲市场收入在不断减少,新兴市场又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家乐福陷入丧失业绩增长的支撑能力。原本是零售企业的“领头羊”,当今在中国为何沦落成这样不堪?根据分析,这主要是始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2012年以来,零售企业普遍出现受电商抢夺市场的巨大压力与人工成本和店面租金增长的多重压力。据《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年-2012年》报告,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年至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续租物业将面临巨幅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近5年来广州商铺租金平均上涨了2倍左右。无论如何,随着家乐福和沃尔玛、乐购等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业绩增长都不尽人意,这对于中国内资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好的机会,首先本土企业更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文化,如果中国企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有效的融资扩张市场,这个时期来布局和壮大市场是个绝佳机会。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