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资讯科技(IT)公司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 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企业须切实地拥抱变化
Post Views: 11,604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资讯科技(IT)公司的创始人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曾说过:“生活需要向前看,我的经历教给了我什么?我学到: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当然也不可能像昨天那样。这让我能够适应一切变化,最终,切实地拥抱变化。”或许因为这一种观念,造就她如今的成就。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女性创业家的成长故事。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资讯科技(IT)公司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 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企业须切实地拥抱变化 在全球资讯科技(IT)领域,已故的史帝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当之无愧的一颗巨星,然而,在这位苹果(Apple)“老爹”7岁时,可能还穿着开裆裤,一位女性就已享誉这个星球的IT界。她就是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程序媛”。 2011年,她当选为美国(United States)《电脑周刊》所评选的IT界“最伟大的十位人物”之一,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共列榜单。除了事业成功,她还为妇女权益和自闭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她开始写回忆录时,她的故事难坏了出版商,她究竟是讲童年时身为难民的经历呢,还是创办高科技软件公司并因此成为亿万富婆的女强人故事呢,又抑或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艰难而伟大的奋斗史,抑或慷慨捐出数千万美元的慈善家? 在一次演讲中,雪莉对着台下的听众平静地说到:“我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很久很久之前,热心的陌生人帮助了我。我很幸运……我决定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而后,我确实做到了。” 1933年9月16日,雪莉出生在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Germany)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法官。这一年,德国正式被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就是后来恶名昭彰的纳粹德国。 当时,随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加剧,雪莉一家也处于被迫害的阴影下,她父亲遭受到德国人的通缉。1938年11月,英国民间发起一次Kindertransport营救运动。 英国接纳了来自德国、奥地利(Austria)、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波兰(Poland)等国近万名犹太孩子。孩子被安置在英国寄养家庭、宿舍、学校和农场。 通常他们是家庭中唯一幸存于大屠杀中的成员。 幸运逃脱纳粹大屠杀 雪莉到英国过新生活 这些处于生死边缘的孩子里,雪莉就是其中一位。1939年7月,6岁的她和姐姐,踏上逃难列车。登上那列开往英国的秘密专列,当时只有6岁的雪莉紧紧抓着10岁姐姐的手,对正发生的事茫然无知。“英国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去那里?” 到英国后,她无依无靠,又不会讲一句英语,只能到处流浪,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在苍天垂怜,善良的史密斯夫妇收养了她。 从生死边缘到安稳的生活,让她过早的领悟到:“我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 这时,周围的人也纷纷向她送出温暖,帮她适应新的环境。远离战乱并开始新生后,雪莉也体会到了人间温情。 度过6年安静的时光,此时,迫害雪莉一家的纳粹德国也将要灭亡。她进入了女子学校上学,学习烹饪、打字、叠被子等琐碎技能。 可志向高远的雪莉不喜欢这些,“我要学习数学、科技!”为此她特意央求父母转学到一所男校,学习理科。在男校雪莉的成绩出类拔萃,数学成绩更是碾压所有男生。 雪莉很快高中毕业,尽管她成绩优异,却没有一所设有数学专业的大学愿意录取她,只因为她是女生。她无奈放弃,开始打工,来到一家邮政公司写代码。而且2000多名员工中间,当年仅有18岁的雪莉,是唯一的女性。 所谓写代码就是往纸上打孔,很快,她意识到这种单调的工作就是浪费生命。她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学习,坚持6年,终于拿到数学学士学位,得以转到了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这家企业云集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雪莉“偷师”机会大增,个人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如此,因为她是女人,她还是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冷落和排挤。她干着全公司最苦最累的工作,却拿着最低的工资,不能和男人一样同工同酬,最严重的是自己研发的软件也被男同事窃取,却没人追究,于是她果断选择了辞职去创业。 可是雪莉当时已经结婚,她的想法遭到了家婆的强烈反对,认为女人能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创业搞不好就是败家。但雪莉心意已决,她认定电脑行业刚刚兴起,IT行业将会在今后几十年影响人类未来,只要认真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利用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 雪莉创办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 她用自己的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大约100美元,创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Freelance Programmers(自由职业程序员)– 一家只招女员工,只为女性提供机会的企业。公司小得不能再小,办公地点就是自家的餐桌,还有一部电话。 这是英国最早的IT公司之一,也是当时唯一由女性创办的公司。她招募那些拥有职业技能,却在婚后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同时,她还为那些准备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提供可以在家里完成的工作,并且向员工提供了股票分红、利润分红,还有共同所有权等新颖灵活的商业模式作为她们参与创业的方式。 即便雪莉站在时代的前沿,一个女人创业难题依旧很多。首先,在当时的英国,电脑软件都是随硬件免费赠送的,苦心开发的软件,只有兜售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可是客户却根本不买雪莉的账。 为此,她在求见信中用了“史蒂夫”这样的男性名字,争取到见面机会后,她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征服了客户,逐渐打开了局面,公司走向了扩张之路。 她回忆当时公司的状况时表示:“我没有透露公司设立在家中、员工都是兼职的这些事实。有谁能想到超音速飞机上进行飞行纪录的黑匣子程序,是出自一群在家中兼职的女性呢?” 最终,她们开发的管理控制协议的软件标准被北约采用。雪莉的公司越做越大,业务涵盖铁路、金融、电信、公共服务、保险、交通等领域,到1996年员工达到8500人,她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 “当我创立我的女性公司时,男人们说‘真有趣啊,它之所以没倒闭,只是因为公司太小了’,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了,他们说:‘没错,规模是大了,但没有什么战略利益。’再后来,当这个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元时,他们好像是这么说的:‘干得好,史蒂夫!’” 雪莉曾开玩笑地说:“你可从头型来分辨那些有野心的女人,她们的头顶很平,那是常俯下身子让人拍打的结果,且我们还有足够大的脚,足以走出厨房那一小块空间。” […]
收购快递初创企业Parcel 沃尔玛(Walmart) 冀与亚马逊(Amazon)展开竞争
Post Views: 36,772 沃尔玛(Walmart)于2017年10月3日表示,其经已收购位于纽约(New York)的最后一英里派送初创企业Parcel Inc,因沃尔玛希望更好地与电商巨擘亚马逊(Amazon)展开竞争。 沃尔玛称,收购Parcel的价格虽未透露,但“低于”沃尔玛2017年“先前的数项收购案”。Parcel是一家全天候营业公司,派送当天及隔夜送达的包裹,或者是在指定的两小时内送到。 沃尔玛在博客上写道,“我们计划运用Parcel为纽约市的客户进行最后一英里的包裹派送,其中包括当日送达,快递的东西不仅包括日用产品,还有来自于沃尔玛和Jet的新鲜和冷冻商品。” 沃尔玛一位代表未透露收购Parcel交易的金额;另外由于不在正常的上班时间,目前不能立即联系到Parcel置评。 科技新闻网站Recode援引一位消息人士报导称,收购价低于1000万美元。 早前,沃尔玛宣布,将与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商August Home合作测试一项新服务,使得包裹可以直接送到客户家中,而不是家门口。 零售商表示,很快将在硅谷地区(Silicon Valley)测试新服务。该服务测试包括了网上订单,甚至生鲜货物可以被直接送到冰箱里。 客户通过利用August Home的智能锁,让快递员拥有门锁的一次性密码。从通知被发送到移动设备开始,客户可以从头到尾看到交付的整个过程。 August Home是沃尔玛这项业务的第一个智能家居合作伙伴,但假如测试成功,沃尔玛将添加其他的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 沃尔玛由美国(United States)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雇主和连锁零售商,多次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首及当选最具价值品牌。 沃尔玛致力于通过实体零售店、在线电子商店、以及移动设备移动端等不同平台不同方式来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随时随地能够节省开支,并生活得更好。每周,超过2.6亿名顾客和会员光顾沃尔玛在28个国家拥有的超过63个品牌下的约1万1500家分店及遍布11个国家的电子商务网站。 2016财政年度(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营业收入达到近4821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约230万名。一直以来,沃尔玛坚持创新思维和服务领导力,一直在零售业界担任领军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沃尔玛始终履行“为顾客省钱,从而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的这一企业重要使命。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南非(South Africa)股王Naspers领导人 科斯·贝克(Koos Bekker) 靠运气、眼光以及胆识押注腾讯(Tencent)赚翻
Post Views: 44,169 南非(South Africa)富豪之一–Naspers创办人科斯·贝克(Koos Bekker)可谓独具慧眼,在互联网泡沫爆破时期,投资者对于任何科网相关资产大都避之则吉的时刻,他却毅然购入腾讯(Tencent)近半股权。如今,这批股权为Naspers带来了庞大的收入,进而使他的财富暴升。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南非传媒巨擘的成长故事。 南非(South Africa)传媒巨擘–Naspers不用通过挖掘黄金钻石,反而靠做传媒起家,就能坐稳南非最大上市公司之位,而其中的最大功臣就是幕后的操盘手–南非“股王”,科斯·贝克(Koos Bekker)。 Naspers在2014年11月25日发布最新财报时表示,受中国(China)互联网业务和其他电子商务业务强劲收入的激励,该公司最新盈利增长22%。 位于南非开普敦(Cape Town)的Naspers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Tencent)。 该公司持有腾讯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而这使本身的收入增长了46%至224亿兰特(rand)。随着Naspers对新兴市场的互联网公司展开收购,该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也强劲增长,达到120亿兰特,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3%。 于在2000年时,科斯贝克通过Naspers以3200万美元入股腾讯(其中一部分股权是从亚洲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的儿子李泽楷(Richard Li)手中买下),换来46%左右的股份。后来历经了后者上市,股权增发,使前者的股份降到34%左右。当中,Naspers在股权价值即达5170亿港元,15年来,一股未卖,投资翻了逾2000倍。 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科斯贝克在截至2015年4月1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7亿美元,在全球亿 万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810位,而在非洲(Africa)和南非富豪排行榜中则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4位。 科斯贝克领导的Naspers则是一家跨国媒体公司,主营业务为出版运营,即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前者包括付费电视、互联网和远程通讯订阅平台和相关技术供应商,后者包括出版、发行和杂志、报纸、图书的印刷。 在1994年,Naspers即上市南非约翰尼斯堡证券交易所(Johannesburg Stock Exchange),随后又上市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以该公司的股本4亿1920万股计算,该公司截至2015年4月10日为止的市值为80兆4684亿兰特,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场外交易市场(OTC)进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价格则达到163.70美元,以凭证总额4亿股计算,这批凭证的市值达约655亿美元。 科斯贝克自求学时代开始 便钻研收费电视商业模式 科斯贝克是在1952年12月14日出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省的波切夫斯特鲁姆(Potchefstroom,Transvaal)。在海登堡学校(Hoër Volkskool Heidelberg)求学并在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和金山大学(Wits University)完成法律与文学课程后,他转修商业管理系,并在1984年考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求学时期已醉心于钻研收费电视商业模式的科斯贝克回到南非后,即创办了该国首个付费电视公司–M-Net,这家公司随后将本身的业务拓展至48个国家。他随后于1990年,与其他伙伴创办了流动通讯公司–MTN,并将这家公司上市约翰尼斯堡证券交易所。 MTN随着科斯贝克于1997年成为Naspers的首席执行员后进行除牌下市并与后者完成了整合。 在科斯贝克的领导下,Naspers的市值从原本的6亿美元剧增至25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身的任期下,他并未收取任何薪金、花红和好处。该公司仅通过当时的股权期权的选择权支付他的酬劳。他在这段时间内执行了这些期权,但仅售出少许股票。 科斯贝克领导后 Naspers表现脱胎换骨 科斯贝克与Naspers之间的渊源,得从后者的背景说起。 Naspers由Nasionale(National)和Pers(Press)两个字合组而成,该公司于1915年创立。其时,南非实现政治统一仅5年,史上着名的“英布战争”,亦不过结束了13年。 Naspers旗下宣扬南非人(主要为荷兰(Holland)、法国(France)等欧洲(Europe)移民的后裔)政见,同时推广南非语的日报《公民报》(The Citizen)于1915年7月创刊,首位总编马兰(D.F.Malan)在1948年南非国民党大选中意外获胜下,成为南非统一后的第4位总理。 此后40年,种族隔离政策登堂入室。作为南非人和南非语的舆论代表,《公民报》在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国民党和种族隔离政策喉舌的角色。 1990年,为结束种族隔离奋斗一生的尼尔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重获自由;自那时起,《公民报》即跟国民党一刀两断分道扬镳。7年后,该报127名记者与编辑向南非黑人大主教德斯蒙‧杜图(Desmond Mpilo Tutu)领导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致歉,为《公民报》数十年来替种族隔离政策背书忏悔。至此,《公民报》和Naspers终于断绝与种族隔离的一切联系。 1997年非但标志着Naspers成功“洗底”,从整体发展着眼,科斯贝克同年接掌掌舵人帅印,才是该公司脱胎换骨、登上“南非股王”宝座的关键。 科斯贝克本人跟种族隔离以至《公民报》并无直接瓜葛,与Naspers结缘,只因由本身创办的M-Net获Naspers青睐,于草创阶段便争取到后者入股。 科斯贝克接下重任后,作了两项对Naspers影响深远的决定: 一、发挥本身在收费电视领域的专长,大规模整合集团于南非的收费电视业务并把版图扩张至整个非洲大陆。今时今日,Naspers虽兼营印刷和电子媒体,但收费电视占总营业额高达六成,印刷与电子主次已分。 二、收费电视对Naspers的贡献固非一般,但科斯贝克如假包换的神来之笔,却体现于腾讯创办仅3年(2001年)便入股这件事上,且一买便是半家腾讯(46.5%)。13年前的腾讯非但名不见经传,且只有即时通讯平台QQ这项单一业务。 Naspers首席投资总监 马克·苏罗尔(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