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01
只能分享收益不能承担风险
笔者发现,股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分享收益而不能承担风险。股市一路飘红时忘乎所以,盲目跟进;股市持续下跌时方寸大乱,风险承受力较弱。股民老姚就是其中一位。他买到一只好股票,又抓住了该股大涨的机会,不到一个月就赚了3万余元,但贪欲心理占了上风,恨不得再多赚一些。谁知形势变化,股价大幅度下跌,不仅盈利化为乌有,反而还亏损了几万元。老姚入市前后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对股市失去信心,灰心之余,在很低的价位将手里的股票全盘抛出,前后一算账,损失了将近5万元。
应对策略:制定明确的投资目标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是本着“我想赚更多的钱”这个很模糊的目标来的,甚至在做投资决定时也仅考虑到这一层。我认为,投资目标一定要制定明确,细化到具体的时间、要实现的收益、希望能满足的具体需求等等。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例如,时刻想着你的投资目标,能够帮助你着眼于投资的长期表现和主要方面,监督投资过程,判断你的行为与投资目标是否相符。而且,有了一个明确而合理的目标,你就不会被“羊群效应”牵引而盲目跟风,忽略其中的风险;也不会因“认知失衡”而高估自己过去的投资绩效,导致接下来做出错误的判断。
误区之02
害怕本金亏损却又想赚大钱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股民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尤其是一些退休人士,因为收入少,积蓄也不多,所以对于可能蚀本的投资他们大多神经紧张,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因为亏钱而茶饭不思,夜不成寐。但又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总想靠投资赚大钱。殊不知,任何投资风险与回报都是成正比的,想要高收益自然要冒高风险,而选择低风险或是接近零风险的投资,就不必奢望有多高的回报了。
应对策略:设定数量化的投资标准
笔者建议股民在参与投资前,先对自己的资产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是短期内的备用资金,还是选择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宜,确保不亏损。而如果可以坚持长期投资,且可以承受一定比例的亏损,那么选择股市也未尝不可。这样先行选择的好处在于降低我们的心理压力,防止在恐惧中跟着感觉走。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选择不同投资方式或比例的投资,是克服人性贪婪的重要一步。如果选择投资股市可以对个股和整体资金设立“离场收益率”,比如10%、15%等等,设得越高不确定性自然越大,风险也就更大,但当达到这一目标时,应严格按照起初所制定的投资方案来操作。此外,如果投入股市的资金量较大,那么投资者不妨做个配置,比如40%做长期投资,20%短线操作,40%灵活机动。
误区之03
明白价值投资却又难免从众
很多新股民存在从众心理,就是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跟着别人走,你买我也买,你卖我也卖。这一方面可能与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自己缺乏独立见解,或者自己有一些分析也不敢肯定,有一些判断但心里还是没底,不如跟着别人走心里更踏实。但在证券市场,人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当大家都抢着买进的时候涨势可能就到顶了,当大家都抢着割肉的时候跌势可能就到底了,所以从众者往往赔钱。
应对策略:控制投资环境避免盲从
如果你要减肥,但家中的冰箱里堆满了可乐、薯条,可以想像你的减肥计划能坚持多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想每天频繁操作,患得患失,但当你一打开电脑就看到K线图,一有时间就往股票论坛里钻,各种各样的信息混淆视听,你能做到心如止水吗?因此,要克服投资心理误区,就应该控制你的投资环境。投资者一旦确定了投资目标,除非所持有的股票基本面发生根本改变,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市场真假难辨的传闻。投资者每周只查看一次股票,这样可以抑制投资中患得患失的心理疾病;或者每月只交易一次,这样有助于避免因为“过度自信”而频繁交易。
误区之04
打算长期投资却又频繁买卖
一些投资者期待买到天天涨停的股票,就像期待天天捡到钱包,其实股市里心态浮躁的人很多,结果不是被套住,就是在一番东张西望后,经历动荡,最终还是两手空空。频繁地买进卖出,除了为券商贡献大量的手续费外,还为股市贡献了大量的泡沫,让这个本来就充满投机的市场变得更加投机。而真正在股市赚钱的,除了技术高手之外,多数都是耐心极好、能够在低位买进并坚定不移地持有自己所看好股票的人。
应对策略:构建严密系统交易模式
事实上,散户之所以频繁买卖股票,除了投资心态浮躁外,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建立科学的交易系统。交易者都知道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两大体系,前者关注影响市场运动的内在因素,后者研究市场参与者具体交易行为的影响。作为个人投资者,在基本面信息的获取实效和分析判断方面,永远无法达到大机构的水准,所以我认为,做个技术派是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资产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资产市场的价格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投资者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系统交易模式,从根本上克服投资心理误区,成就自我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