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和(Sukanto Tanoto) 1949年出生于印尼棉兰市,父亲是从中国福建到印尼打工的华侨,在当地和友人合股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售卖机车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还有7个弟妹。就在陈江和17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打破了陈江和一家平静的生活。体弱多病的父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终于倒下了。作为长子的陈江和别无选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中学未毕业就出来做工,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陈江和用父亲留下的一些财产,租了一间十三四平米的小店面,继承父亲生前的行业,开了一间机车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开铺一年后的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着一张纸,询问了很多机件的价格。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陈江和报了很低的价格。没想到,陈江和的超低价博得了对方的信任,他顺利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在196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金鹰公司,以承包石油工程为主。
17岁扛家业 26岁身家千万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资源灾难却给陈江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时,全球石油公司的业务都在不断飙升,正处于大力开发石油资源战略背景下的印尼更是如此。突然间,石油从2元多美金涨到12元美金,石油公司迫切地要求增加产量、大规模扩建,陈江和的设备和工程生意也随着水涨船高。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陈江和不想错过,20岁出头的他一个星期工作七天,一天工作14个小时。辛苦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七八年的打拼下来,26岁的陈江和赚进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千万美金”。
敢想敢做而又会做
26岁就被冠上富豪的头衔,这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然而,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滞不前。“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呢?”这些关乎企业的生存问题是那时的陈江和每日想的最多的。在反复思量之后,他强烈地意识到:走多元化的道路才是通向未来的路。
在这时,一个偶然的发现将陈江和的事业引向了新的高峰。陈江和发现当时印尼的原木很多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印尼。1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但即便这样,这些厂家仍然能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为什么自己不能在印尼建一个加工夹板的工厂?这样既可以把加工的附加值赢在国内,又可以支持印尼国家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陈江和想到这些很是兴奋。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朋友们交流时,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很多人嘲笑他异想天开。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的印尼,建设一个这样规模的工厂是史无前例的,更何况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回报率如何都是未知数。
陈江和是一个非常地有远见,有很好商业嗅觉的人。越是被人不屑,越是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陈江和就越想去尝试。下定决心的陈江和找到了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看着一脸稚嫩的陈江和,听着他慷慨激昂的讲述,工业部长一脸狐疑,不解地问道:“很多人来拿准许证都说是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你这么年轻,怎么建得成?”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需要14个月。”实际上,陈江和说出了更做到了,他仅仅用了12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元,差不多用工2000人的工厂。陈江和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而又会做的人。当他向部长报告进度时,半信半疑的部长特地让人去调查了一番,结果和陈江和所说一致。部长赞许道:“我要向总统报告,让他来剪彩。”
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意识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两三年后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不畏失败 勇往直前
陈江和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去享受奢侈生活。对他来说,不断追求新的梦想,人生才有意义。陈江和曾说:“人生做事业,没有一个尽头。今天完成了这个目标,明天接着完成另外一个目标,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高、更有挑战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科林奇林浆纸工厂。
当时的科林奇在印尼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人口只有5户人家,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那样的话,是什么原因促使陈江和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打造他的梦想王国?
话说有一次,陈江和到芬兰去做考察时,他看到芬兰种植了20多年的树却只有7-8寸粗。如果在印尼,最多3-4年树就可以长成。这个现象给了陈江和极大的启发。木材属可再生资源,印尼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好,对开发速生林是极有利的。如果学习芬兰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 于是,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念头逐渐在陈江和的脑中清晰起来。回到印尼后,他就着手开始打造这一计划。
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一层更进一层的市场考察,陈江和作出了立足资源,做强、做大、做深,并高效整合资源的决策,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并在这条路上勇敢践行。
陈江和发动当地农民一起,在退化的、非高保护价值的林地上开始大手笔地开发纤维种植园并配套建设制浆厂和造纸厂。科林奇工厂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当地几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树,就地取材,把树变成纸浆,纸浆变成纸张。而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当时就是一心地想把这个浆纸厂建起来,尽管当时东南亚平均人口纸张用量非常低,大概每人每年12公斤,但是在欧洲发达国家,每人每年纸张用量是100多公斤,市场空间极大。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科林奇的建设和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席卷整个亚洲的灾难降临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危机面前,陈江和没有选择逃避,在家人和员工的全力支持下,陈江和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他将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陈江和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在2001年,科林奇工厂终于建成。昔日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一个繁荣城镇。
科林奇工厂之后,陈江和又带领团队将生产经营覆盖至新加坡、巴西、马来西亚、芬兰和菲律宾等地,销售网络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业、服务业,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陈江和的梦想早已超越了科林奇工厂。
秉持“三利”原则
经历过众多机遇和危机的陈江和,也开始了更多关于企业发展的思考。陈江和认为企业发展走多元化道路固然可分散风险,但是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才能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稳定空间,企业发展才能长久。”在这样的认识下,陈江和提出了“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
陈江和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首先要对当地人民有利,其次要对政府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利民、利国、利业这‘三利’,是陈江和在商战求胜的法宝。”
秉承着“三利”原则,陈江和和他的团队启动了范围广泛的社会责任项目:“非典”期间,陈江和是捐款最多的一位企业家;为边远贫穷地区建设学校、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和设施、建造图书馆;为当地村民提供耕作技能、职业培训和经济资助……诸如此类的“利民,利国”事件在陈江和的企业举不胜举。
面对荣誉和财富,陈江和始终很低调。他希望自己往后的接班人可以持续自己的事业,秉着公司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原则,可以把这个事业继承下去,坚持下去,建成对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有贡献的事业。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