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hina)过去10年
对欧洲(Europe)投资总额达3180亿美元
在美国(United States)不断加大对来自中国(China)的投资进行限制之际,中国企业在欧洲(Europe)的投资行为也成为美媒关注的对象。
彭博社报道,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在欧洲并购或投资的总额达318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比美国在同一时期的投资行为高出45%。
彭博社调查报告显示,自2008年起,中国投资主要流向化工丶传统能源丶地产丶采矿以及网络等几个关键领域。伦敦(London)的商业地产,德国(Germany)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等技术公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Scandinavian Peninsula )的汽车制造商,瑞士(Switzerland)的石油能源生产商,中国的投资往往集中在这几个关键领域。
根据彭博社对中国自2008年以来在欧洲30国已完成或未完成的678个项目的数据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在整个欧洲大陆的交易规模达到2550亿美元,涉及多个机场丶海港丶风力发电厂和职业足球队的收购和投资。
为欧洲带来了资本
中国期望互利共赢
中国商务部之前曾经表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并购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为欧洲带来了资本丶就业岗位和通向亚洲市场的渠道,是互利共赢的。
报道指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领域包括在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在西欧高科技公司的投资。
已知的中国投资中半数以上集中在欧洲五大经济体。中国在英国(United Kingdom)一国的投资就到达700亿美元。以伦敦金融城为例,中国就买下了这里十几座写字楼。
2016年是中国在欧洲交易额最大的年份。当年中国化工以463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收购了瑞士农药巨头公司先正达。
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行为引发不同国家的不同反应。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声称应对中国在欧洲的经济行为采取共同战略来应对。
而在2018年2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回应德国等欧洲国家对中方投资的担心时表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并购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为欧洲带来了资本丶就业岗位和通向亚洲市场的渠道,是互利共赢的。”
高峰当时还以德国为例称,不久前德国《商报》对库卡等42家德国企业,以及约5.5万名员工进行了专门访问,结果显示上述德国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普遍对中国投资者高度满意。
2017年底普华永道德国公司发布的报告称,许多中国投资者进入德国企业后,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专家也表示,中国投资者给德国企业和员工带来有希望的未来。
2018年4月20日,参考消息网援引德国《商报》有关报道,《商报》指称欧洲政界人士大都认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是为“输出自己的政治经济构想和目标”,甚至“北京寄望于分裂欧盟,以便针对单个国家更好地贯彻自己的利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对参考消息网表示,德国曾力主欧盟东扩,希望将中东欧小国纳入欧洲市场。欧盟东扩后,德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很快就超过了与西欧国家的贸易额。长期以来,德国都将中东欧视为自己的“后院”。
中国提出“16+1合作”
加深与中东欧国家往来
中国近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16+1合作”,与中东欧国家往来不断加深,德国对此感到中国动了它的“奶酪”。
丁一凡同时指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之所以来往火热,很大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当前德国在“一带一路”上借题发挥,只能说明其自身目光短浅,仅顾眼前小利益。
无独有偶,美国一个智库17日晚也就“一带一路”倡议发布报告称,相关项目并非为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而是产生了政治影响力,扩大了中国军事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安全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