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应对经济减速及低通货膨胀迫在眉睫,加之欧洲中央银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决定实施量化宽松,各国货币在兑欧元时面临着升值压力。因此,自2014年10月以后,便超过20个国家的央行采取降息措施,而加息已被纳入视线的美元则独自走高,为美国(United States)企业迎来了考验持久力的局面。
根据资料显示,这是自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再次掀起降息热潮。而契机是2014年第二季以后原油行情快速下跌。在产油国等资源国,经济增长正遭遇急刹车,中央银行不得不转向货币宽松。
拥有北海油田的挪威(Norway)中央银行2014年12月决定时隔2年零9个月采取降息措施。加拿大(Canada)中央银行2015年1月以“原油下跌构成不利因素”为由,时隔5年零9个月采取降息措施。
原油价格下跌还拉低了铁矿石及铜等资源的价格。澳洲(Australia)中央银行2月3日将政策利率下调到了历史最低值,即年率2.25%。同为资源国的南美智利(Chile)及秘鲁(Peru)也开始降息。
由于能源价格下跌,对低通货膨胀的担忧也出现升温。受欧元区物价上涨率已呈负增长的影响,欧洲央行于1月22日决定大量买入国债,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中国(China)人民银行也继2014年11月降息后,2015年2月4日又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美国却反其道而行
寻找加息最佳时机
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预期诱发了抛售欧元的行为。由于瑞士法郎(Swiss franc)面临升值压力,瑞士(Switzerland)央行放弃了通过无限制外汇干预举措维持法郎汇率上限的做法,将基准利率下调至负数。此外,该国货币克朗与欧元联动的丹麦(Denmark)央行在1月以后连续实施了4次降息。
原油价格下跌也对一些国家的央行构成了利好,比如曾受通货膨胀困扰的印度央行就启动了降息等。不过,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则是考虑到出乎意料的经济减速和市场混乱,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倒向货币宽松。
美国高盛总裁加里·科恩(GaryCohn)对于各国的货币宽松趋势如此分析为:“带上了竞争性货币贬值的色彩”。他的观点是认为各国正陷入“降息→本国货币贬值→推动出口”这种需求争夺战中。
与2008年以后的货币宽松局面不同,这次美国正在寻找加息时机。美元兑日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的波动率(实际汇率)在2014年8月以后升值16%,达到约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