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法国(France)奢侈品巨头 路威酩轩集团(LVMH)总裁 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荣登首富宝座
Post Views: 12,296 随着亚马逊(Amazon)的股价于2020年1月16日下跌0.7%,其创始人贝佐斯(Jeff Bezos)从最新发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从第一名跌至第二名,而再次荣登榜首的是法国(France)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总裁、世界奢侈品教父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了解这位新任全球首富。 据美国(United States)《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随着亚马逊(Amazon)的股价于2020年1月16日下跌0.7%,其创始人贝佐斯(Jeff Bezos)从最新发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从第一名跌至第二名,而再次荣登榜首的是法国(France)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总裁、世界奢侈品教父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 报道称,受股价下跌的影响,亚马逊的净资产下滑7亿6000万美元,至1156亿美元。尽管九位数的下降对贝佐斯来说或只是九牛一毛,但这足以让他从《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第一名跌至第二名。 同一天,阿诺特所持的路威酩轩集团股票上涨了0.7%,使其净资产增加了19亿美元。 据报道,阿诺特领导的奢侈品帝国在全球市场表现抢眼,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旗下的LV箱包、轩尼诗白兰地、唐培里侬香槟等产品一直热销。2018年,该集团的全球销售收入攀升了10%,销售额达到468亿欧元。 “千禧世代”消费者 占品牌销售额50% 此外,该集团在属于“千禧世代”(即1980年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年轻世代)的消费者中培养了新的客户群。这一批年轻顾客对路易威登品牌销售额的贡献率达到40%至50%。上述现象正是该集团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和阿诺特个人财富激增的主要原因。 根据《福布斯》的最新数据显示,阿诺特在截至2020年1月29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1087亿美元。而不到4个月前,他登上《福布斯》封面时的身价为1020亿美元。 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将我们与微软(Microsoft)对比,(我们)规模很小”,“这只是个开始。” 据称,阿诺特比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富裕70亿美元。盖茨目前仍是世界第三富有的人,仅次于阿诺特和贝佐斯。不过,如果盖茨没有捐出358亿美元(还在不断增加)给慈善事业,相信他会比这两人都富有。 其实早在2019年6月20日,这位身为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掌舵人的顶级富豪就已跻身《福布斯》全球财富榜前三,与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微软创始人盖茨一起成为了全球仅有的三位千亿富翁。 卖包卖酒公司潜力大 2019年开始财富激增 2019年7月、11月,阿诺特又两次超过盖茨,成为全球第二,消息一出引起不小轰动,一个卖包卖酒的公司竟能扳过微软?然而一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12月16日,阿诺特甚至一度超越贝佐斯成为全球首富,虽然仅持续了数小时,但是这次短暂的榜首易主如今看来并不是“昙花一现”。 作为一个横跨全奢侈品领域的集团公司,路威酩轩集团下已有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奥(Dior)、芬迪(Fendi)、纪梵希(Givenchy)、赛琳(Celine)等七十余个品牌,而随着2019年11月宣布以每股135美元,合计为162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美国珠宝品牌蒂芙尼,品牌完成了奢侈品行业历史上最大一宗收购案,也推动了其品牌股价的再度上扬。 在整个2019年,LVMH股价涨超60%,市值猛增逾800亿欧元,正是资本市场的火热态势,让阿诺特得以在富豪榜上从年初的第四位跃居榜首,然而,这早已不是公众第一次见到阿诺特在资本市场中的翻云覆雨,了解阿诺特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位外表儒雅的绅士,在投身商界后却拥有着十分强硬的手腕,甚至被媒体称为是“穿着开司米衫的狼”。 1949年3月5日出生于法国的伯纳德·阿诺特,1972年毕业于著名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他的商业生涯从继承家族房地产企业开始。后来携家人远赴美国,并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了Ferret-Savinel分公司。 创办人阿诺特凭先天优势 崛起成为时尚行业领军者 要作为时尚行业的领军者,阿诺特也具有先天优势,他的衣品让他多次被时尚杂志捧为“最佳着装男士”,此外,他也颇具音乐天赋,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这样的他即使在离家后仍然对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念念不忘,因此于1983年,阿诺特回到了法国。 1984年,阿诺特将自己的家族企业作为抵押,收购了比家族企业规模大一倍的迪奥(Dior)集团。当时的迪奥几乎没落,阿诺特却凭借卓越的经营智慧,在两年之内就让迪奥起死回生,使这个老品牌不仅保有自身的传统,又平添了国际化色彩。 1987年10月,法国股市突然崩盘,由路易威登(Louis […]
中国(China)著名经济学家 马光远(Dr Ma GuangYuan):“当收购一家企业相当容易的时候,那一定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Post Views: 36,182 中国(China)的保险巨头安邦保险集团(Anbang Insurance Group)出人意料的最终选择放弃竞购美国(United States)的喜达屋集团(Starwood)。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并购领域遭遇的最大一场挫败。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创下了纪录。 而德国之声网站援引瑞士(Switzerland)《新苏黎世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低调的安邦想干什么?》的文章报道,中国企业想要收购美国企业,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文章写道,不少分析人士都由此回想起80年代,那时日本(Japan)企业大举收购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好莱坞的工作室等资产。 德国《时代周报》发表题为《大采购之旅》的文章称,中国资本正在全球大肆收购。文章盘点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收购目标,指出中资正在收购德国以及欧洲的企业、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土地。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撰文中表示,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 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其中,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Tire & Rubber Corporation)以46亿欧元收购意大利(Italy)倍耐力集团(Pirelli)近60%股份,是2015年度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并购项目。 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更是风生水起,据彭博社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708亿美元,超去年全年交易金额的一半。 据汤森路透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活动的规模6820亿美元,其中1010亿美元(即15%)涉及中国买方。中国第一季度境外交易总额逼近2015年全年1090亿美元的交易纪录,这引起了全球瞩目。 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在海外并购交了巨额学费 相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很多海外并购的冲动和由此带来的巨额的学费,这两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经验和操作明显成熟了不少。但是,根据马光远的观察,中国很多企业海外收购仍然没有摆脱抄底和占便宜的心态。 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单就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抱着“抄底”心态完成的并购,损失保守估计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 其一,心态不正。抛开一些非经济干预因素之外,就中国企业在并购上的功力而言,基本处于小学尚未毕业的阶段,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企业大多对海外并购的复杂性认识远远不足,以为海外遍地是黄金,只要搞个海外并购,就是乌鸡变凤凰。到海外并购非常盲目,要么是“炫耀性”的,要么抱着“抄底”的心态; 其二,中国并不掌握跨国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国际并购市场从游戏规则到中介机构,中国没有任何话语权,以中铝收购力拓案为例,力拓为了垄断话语权,与全球前十大投资银行的9家签约,中铝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了雷曼兄弟; 其三,过于高调,不会换位思考,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没必要的高调以及中海油敏感的国企身份使得美国议员强烈反对收购,中国的很多并购,还没有谈判就炒得沸沸扬扬,说明这些企业连并购的基本游戏规则都不懂; 其四,不学习,不算账,最后导致不消化。海外并购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并购在其交易过程中充满了陷阱,成者少,败者多。中国很多企业对收购对象所在的法律环境,劳工制度等缺乏了解,交了不该交的学费,典型代表就是上汽收购双龙案。 跨国并购是刀刃上舔血的游戏 也是高手才能玩的游戏 现在,海外媒体关注到中国资本的出海,并将之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提并论。其实,在马光远看来,海外媒体将当下中国的很多收购与日本比,已经很抬举中国企业了。很多人以为当年日本企业海外收购时很土豪很疯狂。 其实,日本人在并购问题上比中国企业更加成熟。日本当时有非常完善的海外投资保护体系,对海外收购中的公共关系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收购美国企业,日本企业要和美国议员和相关行业的有影响力的人交朋友,要通过舆论让人对日本的收购不反感。 当年日本人为什么买下了很多夏威夷的高尔夫球场,主要是为了海外收购公关之用。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中国企业好太多。所以,不要以为把中国和日本比就是对中国企业的侮辱。 即使如此,当年日本很多资本出海,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以惨淡收场告终。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出海收购无可非议,但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又能得到什么。 马光远觉得,中国企业对于自己的海外并购最大的问题倒不是什么管理问题,文化问题,而是定位问题。禁不住海外投行的忽悠,根本搞不清自己的斤两。2008年,有多少海外投行忽悠中国企业去救华尔街,又有多少中国企业还真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中国企业应该时刻明白,在世界并购史上,当收购一个企业相当容易的时候,那一定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就此而言,海外媒体警示中国企业要吸取日本当年的教训,这是对的。在任何时候,跨国并购都是刀刃上舔血的游戏,这是高手才能玩的游戏。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永远保持学习心态 菜鸟(CaiNiao) 打造中国全新物流体系
Post Views: 50,698 “菜鸟”(CaiNiao)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淘宝上,新手往往自称菜鸟,但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创始人马云(Jack Ma)却说,取“菜鸟”这个名字是希望提醒自己要对社会、对未来有敬畏之心,事实上这是一家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打造出来的一个全新物流体系—“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CAINIAO)。 马云表示,取名菜鸟网络,寓意永远保持菜鸟般的学习心态,并强调:笨鸟先飞,飞了半天还是笨鸟,而“菜鸟”还有机会变成好鸟。 马云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后父母移居杭州,除了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还是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 他于去年5月卸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员(CEO)时,已经计划要用8至10年的时间,打造一张能支撑日均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网络零售额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CSN)。 按照他的说法,希望建立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一期将耗资1000亿,二期还将继续投入2000亿元。总计3000亿的巨额投资计划。即是菜鸟平台,将实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24小时送达的物流服务。 从阿里巴巴的定义来说,“中国智能骨干网”可以理解成“地网”,也就是在线上交易过后,线下落地的一切运营服务都在这张网上。所谓的“智能”则是实现高效、协同、可视、数据化的物流供应链运营。 对于市场人士而言,这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投资项目。这项投资计划与一般物流地产开发商所从事的业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就是融资,拿地,自建仓储,然后对外租赁,无论是面向电子商务企业,还是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物流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和升级。 最终促使建立社会化资源高效协同机制,提升中国社会物流服务品质。 由于传统物流不注重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卖家发货往往绕一大圈子才送到买家手上,卖家可以自主的选择与哪个快递物流公司合作,而快递物流公司这时候就稍显被动。 这样的运作方式,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不能发挥快递物流公司的主动权,造成整个物流业一片繁忙却甚少盈利的局面。 菜鸟则是通过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对生产流通的数据进行整合运作,实现信息的高速流转,而生产资料、货物则尽量减少流动,以提升效率。有人认为这种运作模式将颠覆传统物流模式。 满足未来网购需求 “菜鸟”速递24小时内送抵 马云认为,数据、仓储、配送结合打通,运转会越来越快;通过建立一个网络体系,十年后,全中国(CHINA)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网上购物,24小时送达。 他说:“我们不会抢快递的生意,但我们希望可以改变快递的格局。” 对网购买家来说,你可能看到的唯一物流服务就是快递,其实快递仅仅是最后一公里,整个后台为一个包括服务涉及信息系统、仓储物流中心、区域调拨、干线运输、中转、末端配送等等的物流动作。 所以如果没有物流园区、没有干线支线物流支撑、没有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协同,仅仅有“三通一达”再加顺丰,肯定是永远玩不出来的。 未来的菜鸟,一个园区仅仅是一个点,然而马云织的是一张地网,因此需要全国各地物流园区,铺开的过程中首选肯定是核心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报道,“菜鸟”注册资金50亿,股东结构上,阿里巴巴旗下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出资21.5亿,占股43%;银泰集团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投资16亿元,占股32%,富春集团投资5亿占股10%,其他股东顺丰、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等分别投资5000万,各占股1%。CSN项目首期投资额1000亿人民币,整体三期投资估计在3000亿左右,中国人寿集团、中信银行将为CSN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银泰集团董事长沉国军出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员,而其他参与的物流企业均为新公司的股东。菜鸟网络同时启动的拿地建仓项目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武汉、金华、海宁等十多个城市。 金华的金义都市新区,则有望成为第一个创业基地,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全中国八个重要城市,按照‘八大军区’的思路布局去建立主干网络。 菜鸟的用地需求,将带动物流地产的升温。同时将营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菜鸟网络的预计,发展初期将至少支持 1000万家新型企业发展和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 依照马云的设想,如果智能骨干网成熟运作后,占中国GDP总值18%的物流费用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2%左右,国家经济效益将得到整体提升。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菜鸟”未来10年或没收益 抛出千亿元计划的同时,菜鸟网络并没有对外界描述这项投资的盈利前景,甚至被预测在未来8至10年投资可能都不会有回酬。 报道指出,在菜鸟内部董事会会议上,马云告诫所有股东,未来8至10年投资可能都不会有收益。但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商业投资的逻辑,实际的情况也很可能与之大相径庭。 市场人士表示,对于过去十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物流地产开发商而言,他们的利润来自三方面:一是息差,利用海外的低息资金,例如美国养老基金的资金利息低至1%至2%,投资国内物流地产,从中获取回报,二是人民币升值,三是土地增值。 至于对本土的菜鸟网络而言,息差以及人民币升值无从谈起,但在一个工业用地供应紧缺的市场,除了仓储出租本身带来的租金收益,土地增值却将可提供诱人的利润。 如果电商物流现阶段进入工业地产开发领域的目的是“圈地”,那么他们最看重的将是土地增值的潜力。 有些区域的土地,虽然开始以物流用地的名义获得,但视当地的发展情况,如果未来能够实现“转性”,转为商业、办公用地,那么这部分土地增值的潜力将会非常巨大。 菜鸟网络的优势在于,它的股东是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无论是通过自筹资金,还是利用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的问题。 很难想象的是,这些民营企业股东能够掏出并且忍受一项规模上千亿,“未来8至10年投资可能都不会有收益”的投资,菜鸟网络和任何物流地产投资商一样同样面临融资的瓶颈。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