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可以源源不断地迸发出一个又一个的创意,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让创意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那么你的创意也并无多大价值。
管理学作者德鲁·博伊德(Drew Boyd)在他的著作“Innovation in Practice”中,对创新的实践有很好的诠译。他认为,创新者要培养悟性、影响他人,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接下来的步骤是必须采用的?他概括介绍让创造力成为文化一部分的系统化创新思维(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SIT)技术。这种技术要求我们在现有框架内思考,利用触手可及的资源开发新创意,然后提升创新层次。
你未必一定要成为团队中最聪明的人。就算你的确是,也不要急于抢在别人前面给出最佳答案。因为这样,你会落得个孤立无援的下场。大家不会再邀请你合作,你只好一个人继续唱独角戏。所以,你在提出创意时,要着眼于将其与别人的最佳创意相结合。在别人眼中,你应该是创意的整合者,而不是竞争对手。
你要选择投入那些获得高管理层明确支持和授权的项目。也许你的创新项目的确重要,但它可能仍然未获得授权。没有多少举措和创意能取得成功所必须的资金和人手。所以,你必须锁定得到管理层支持的项目,不要每项举措都插手。如果你才干出众,大家就会希望你付出时间和精力为他们的项目服务。所以,项目贵精不贵多:集中精力做出几个漂亮的项目,要比为一大堆项目东一下西一下地乱忙好得多。
时机决定一切
当你参与新项目时,要记住:时机决定一切。所有项目的生命周期都是意料之中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要在生命周期早期参与创新项目,到了成熟期就果断退出。当项目失去活力后,就不要再留恋不舍。
要学会识别并应对别人的破坏活动。人们对待创意的态度因其来源而异。如果创意来自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往往就会认为它实在糟透了。由于不是自己的创意,他们便故意捣乱,大肆破坏。而同样是这个创意,如果是来自公司外部,比如说竞争对手或咨询顾问,人们又会对它评价过高,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个创意充满诱惑。
因此,你应该提前预见到这种行为,设法消除其影响。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不要将创意与特定的人绑在一起,尤其是你。不要将创意的归属权交给提出创意的人。切断新创意与其发明者之间的一切联系,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创意的存活。
不要在同僚中树敌
在酝酿创意时,要谨慎行动。精明与操纵不是一回事。老话说得好,不要在同僚中树敌。一旦你这样做了,你也就不需要再多的敌人,光是他们就足够毁你没商量了。不要将创新视为一局需要动用政治手腕的国际象棋,若想达到目的,就必须将他人玩弄于股掌。精明的创新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以及高超的策略和技巧,能够以符合伦理的方式纵横整个领域,靠诚信获得影响力。
要学会识别盲点
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曾经讽刺地说,“你的致命大敌不是无知,而是一知半解。”人们对某个问题的认知会阻碍他们去看清其他事实,而这些事实也许恰恰能有力地反驳他们笃信不疑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件事打了百分百的包票,结果过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么别人当然会质疑你的判断力。要学会识别这种盲点(确认偏误),力求客观公正地考量所有数据,包括与你的观点相悖的数据,这样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用持续的发展和进步犒劳自己。永远不要停下发展的脚步。你的第一要务是确保自己的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付出时间学习新技能、更新旧技能;否则,你注定要变成行尸走肉。每一年的时光都不要虚度。要花时间去学习,发展和提高你的创新能力。
牢记这些忠告,你的下一个创意就会像野火般熊熊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
Ace Tang是大橙传媒的总裁,马来西亚吉隆坡人,英国Coventry大学MBA毕业。欢迎读者将建议分享至 ace@bigorangemedia.com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