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被认为将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技术,区块链已成舆论焦点。仅今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行业就发生了216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高达165.37亿元。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同样在全速奔跑。2010年,国内经营范围包含区块链的企业仅有379家,但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区块链公司已达2万7513家。
中国官方将区块链定义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电脑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这些晦涩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专家表示:“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记录同一笔交易的大账本。信息生产部门负责记录存储信息,也就是“区块”,而信息使用相关方之间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记账,但是如果想要对账本中记录的某一信息进行修改则几乎不可能。
一个比喻或许更加简明。比如买家从卖家手里购买了一件商品,买卖双方就同时向全网“喊话”:“我们完成了一笔交易。然后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同步记录下这笔交易,一个个小账本构成了一个超大账本,同一笔交易在不同的小账本上保持一致,公开透明,无法篡改。”
解决信任问题,因此成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它的能量正在于,以技术保证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
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
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
说到底,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
按照对节点开放程度的不同,目前主要把区块链分为3种类型,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它们相当于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开账本、企业内部的私有账本和多个公司组成联盟,内部所用的公用账本,但信任始终存在。基于信任,新的应用方式应运而生。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不可信等问题,形成了像电商、社交、内容等信息互联网商业模式,使信息得以有效分享,区块链则直接构建起基于信息互联网上的价值网络,它能够对代表价值的资产进行可信的数字化连接,并记录它们在各方之间的流动、权益分配等完整过程,大幅简化资产在传统流转环节中各方协同的摩擦。
区块链经历了被追捧到泡沫到低谷的阶段,但这同时也是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区块链产业各方仍需要在尝试落地过程中重新思考区块链价值,而不是盲目制造‘伪需求’。
专家认为,泡沫散去,区块链的真正价值,依然得到了“顶层设计”的肯定。2016年10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
同年12月,“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自此,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纲领性文件,鼓励研究区块链,开展其试点应用,支持其创新融合与前沿布局。仅今年上半年,各地就先后发布106项区块链扶持政策。
中国国内区块链的相关领域研究、标准化制定以及产业化发展因此得到积极推动。产业协同为区块链制造了很多机会,在数据和价值需要流转的地方,在效率比较低、流程特别长的地方,发展速度尤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