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与经济

美国(United States)第二大超市 Costco实体店进驻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

在天猫(Tmall)国际平台上开店“演练”了3年之后,美国(United States)第二大连锁超市Costco终于要将它那标志性的大仓库卖场开到中国(China)内地了。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Costco将在上海(Shanghai)开店的消息已经获得证实,但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时间表。刚从天猫方面获得的确认消息则是,在开实体店之前,Costco将在2017年9月13日前后开设一家天猫旗舰店。也就是说,它在以前的跨境进口贸易之外开始做一般进口贸易了。

在美国,Costco以独特的会员制+低毛利模式成功抵御整体零售大盘的衰退,比沃尔玛(Walmart)更有效地抗衡了亚马逊(Amazon)的冲击,继续在全球开店扩张的趋势;但面对中国内地的电商与新零售环境,它还能保持这种逆势增长的势头吗?

对于习惯了大润发、欧尚等大卖场购物环境的中国消费者,Costco的购物体验的确会有明显差异。美国Costco卖场定位的是社会最主体的中产消费者,在穿过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进入卖场后,就会看到商品大多以“库存”的形式整件陈列在开放式货架上,有点像是宜家(IKEA)商场尾部存放家具等大件商品的高货架区,称不上琳琅满目,视觉上简单粗犷。

但Costco在选品上一点也不粗犷,与沃尔玛动辄数万SKU不同,Costco多年保持着4000个SKU的规模,比如微波炉只会选低、中、高档三款产品,牙膏也不过几种可选。但是单品的备货规模很大,这就能在供应商那里有更大议价空间,而且其平均库存周转比沃尔玛等更快。根据Costco截至2016年8月末的2016财年年报,近5年整体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上下,近乎微利,远低于中国的大卖场与便利店。

说白了,商品在Costco更像导流工具,靠卖货赚的差价很少,利润来源为会员年费。据其截至2017年5月7日的最新季报,商品销售收入是282亿美元,扣除成本及费用后的营业收入(Operating income)为9.68亿美元,其中会员费收入为6.44亿,贡献了67%。如果按年度来统计,这个占比会更高,超过七成。

可见,Costco是靠会员费赚钱的公司,靠足够性价比的商品吸引更多会员。会费是Costco利润之源,所以制定得更精细,目前拥有55美元以及110美元(可获得2%返现)两档。

Costco在回复给媒体的邮件中称,上海店也将采取会员制模式,既有整件销售,也有单品销售。但中国人是否普遍接受这种先付钱再进店的消费习惯,可能是摆在Costco面前不确定性较高的一个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