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0,943 引言 美国咖啡业者–绿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 Inc)的优势建立在K杯上,一种在办公室或家庭可以即冲即用的咖啡,一种接近垄断的优势。如果说星巴克(Starbucks)的优势是营造了下班之后回家前的悠闲时光,那么绿山咖啡就是占据了上班时与回家后的剩余时光,而这即是星巴克非常觊觎的市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个咖啡品牌的成长历程。 以单杯咖啡(K-Cups)称霸北美(North America)咖啡市场的克里格绿山咖啡公司(Keurig Green Mountain Inc,简称绿山咖啡)于2015年9月29日宣布,与可口可乐公司(Coca Cola)合作推出一款名为“Kold”的汽水机,让消费者可以在家自制(DIY)包括可乐在内的多款汽水饮料。 据介绍,这款Kold汽水机于2015年9月29日开始在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同时在线上开卖,价格为369.99美元,如果能赶上网上促销价购买的话,则只需要299美元。10月初则会在六个城市有售。 这款汽水机继承了此前单杯咖啡K-Cups的设计理念,能让消费者一次制作一杯,包括可口可乐(Coke)、胡椒博士(Dr. Pepper)、雪碧(Sprite)等多种碳酸饮料以及不同口味的苏打水。 这一新动作与可口可乐的投入不无关系。2014年2月,可口可乐斥资12.5亿美元收购了绿山咖啡10%的股份,2015年5月又再将持股比例增加至16.8%,其目的就是通过“强强联合”进行合作,后者成为可口可乐品牌家庭饮料系统的官方生产商和销售商。 此外,2014年两家公司还签订了一项十年期的家用冷饮系统合作协议:以在绿山公司名为“Keurig Cold”的家庭饮料系统中发展和引入可口可乐全球品牌组合,并且将把这款系统向全球推广。这次推出的Kold相信就是协议中准备推出的家用自助冷饮机。 绿山咖啡总裁(CEO)布赖恩·凯利(Brian Kelley)曾经表示,Kold“将会改变消费者在家中享受冷饮的方式”。该文告称,除了可口可乐的产品之外,克里格绿山公司还将提供克里格原装单杯胶囊(Pods),不久后还会提供鸡尾酒混合器。 2015年8月初,绿山咖啡还曾推出了与金宝汤公司(Campbell’s Soup Co.)合作推出用K-Cup胶囊冲调一人份的家常鸡汤及西南风格鸡汤与汤面混合的汤品。金宝汤是一家拥有146年历史的汤品公司,两家公司合作后,共同推出了像咖啡一样的“即冲即饮”浓汤。 根据报道,一名评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家里有一台既能冲泡咖啡和汤的机器,同时又有一台能自制饮料的机器,看起来很夸张。而绿山咖啡则表示,正在开发一款新的机器,可以一举两得,而不需买两台机器。 绿山咖啡以其著名的单杯咖啡营销模式成为了美国(United States)“卖杯子的咖啡巨头”。在收购了以咖啡机为主营业务的克里格公司后,绿山咖啡凭藉其专门的单杯咖啡机和一次只冲一杯咖啡的克里格K杯,成功进入了美国13%的家庭当中。 绿山咖啡 经历三步走战略 1981年,前称绿山咖啡烘焙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的绿山咖啡,在美国的佛蒙特(Vermont)正式成立,创始人为罗伯特·斯蒂勒(Robert Stiller)。其发展经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向高端市场迁移,出售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 第二步:1986年,成立环境督导委员会,同时通过设立回收计划,以此消减公司资金近一半的浪费。这种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做法,也为绿山咖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产生助力。 第三步:专注于流水线生产,并把一些现代理念引进公司。 1989年,斯蒂勒为咖啡烘培专门花费3万美元安装了电脑系统,从而使得每个咖啡豆都能有最佳的风味。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绿山咖啡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金,分店开到了第九家。同年,该公司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S)成功上市。 1997年9月,绿山咖啡又通过和波兰春公司(Poland Spring)(美国佩里耶集团(Perrier Group)的子公司)联手,进入其在东北地区数以千计的办公室。2001年,绿山咖啡终于说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相信自己的咖啡进入其网络能提高其便利店中的咖啡品质,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顾客。 2006年6月,绿山咖啡以2005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即1亿零43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过往的合作伙伴–克里格公司(Keurig)的全部股份,获得其咖啡机及K杯业务。2010年8月,在美国《财富》周刊(Fortune)评选出的全球发展最快公司之中,绿山咖啡已然站在全球第二的位置上傲视群雄。 众所周知,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星巴克(Starbucks)的天下,它可以说主宰了整个美国咖啡零售业。可谁也意想不到,绿山咖啡竟然能在星巴克的“天罗地网”下,进行了一场完美的破局突围! 借助三招 绿山咖啡成功突围 第一招:破局 怎么破局?一个意外的机会,身为绿山咖啡创始人的斯蒂勒听到员工抱怨,每一个去客户公司都要喝下难以入口的速溶咖啡!当时,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把我们美味咖啡卖到办公室?虽然当时星巴克的店面很多,可是它没有办法将店开到办公室里面!因此,绿山咖啡就抓住了这次机会,先攻下办公室市场,接着便是加油站以及便利店! 聪明的绿山咖啡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打败了其他11家咖啡公司,与埃克森美孚和Stop & Shop霸级市场签订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约,让他们为绿山咖啡提供1600个便利店,并保证五年内绿山咖啡的霸主地位,2003年12月,Stop & Shop霸级市场在本身300多家商店里摆上了绿山咖啡。 第二招:布局 […]
Post Views: 11,611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资讯科技(IT)公司的创始人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曾说过:“生活需要向前看,我的经历教给了我什么?我学到: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当然也不可能像昨天那样。这让我能够适应一切变化,最终,切实地拥抱变化。”或许因为这一种观念,造就她如今的成就。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女性创业家的成长故事。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资讯科技(IT)公司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 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企业须切实地拥抱变化 在全球资讯科技(IT)领域,已故的史帝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当之无愧的一颗巨星,然而,在这位苹果(Apple)“老爹”7岁时,可能还穿着开裆裤,一位女性就已享誉这个星球的IT界。她就是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程序媛”。 2011年,她当选为美国(United States)《电脑周刊》所评选的IT界“最伟大的十位人物”之一,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共列榜单。除了事业成功,她还为妇女权益和自闭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她开始写回忆录时,她的故事难坏了出版商,她究竟是讲童年时身为难民的经历呢,还是创办高科技软件公司并因此成为亿万富婆的女强人故事呢,又抑或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艰难而伟大的奋斗史,抑或慷慨捐出数千万美元的慈善家? 在一次演讲中,雪莉对着台下的听众平静地说到:“我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很久很久之前,热心的陌生人帮助了我。我很幸运……我决定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而后,我确实做到了。” 1933年9月16日,雪莉出生在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Germany)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法官。这一年,德国正式被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就是后来恶名昭彰的纳粹德国。 当时,随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加剧,雪莉一家也处于被迫害的阴影下,她父亲遭受到德国人的通缉。1938年11月,英国民间发起一次Kindertransport营救运动。 英国接纳了来自德国、奥地利(Austria)、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波兰(Poland)等国近万名犹太孩子。孩子被安置在英国寄养家庭、宿舍、学校和农场。 通常他们是家庭中唯一幸存于大屠杀中的成员。 幸运逃脱纳粹大屠杀 雪莉到英国过新生活 这些处于生死边缘的孩子里,雪莉就是其中一位。1939年7月,6岁的她和姐姐,踏上逃难列车。登上那列开往英国的秘密专列,当时只有6岁的雪莉紧紧抓着10岁姐姐的手,对正发生的事茫然无知。“英国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去那里?” 到英国后,她无依无靠,又不会讲一句英语,只能到处流浪,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在苍天垂怜,善良的史密斯夫妇收养了她。 从生死边缘到安稳的生活,让她过早的领悟到:“我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 这时,周围的人也纷纷向她送出温暖,帮她适应新的环境。远离战乱并开始新生后,雪莉也体会到了人间温情。 度过6年安静的时光,此时,迫害雪莉一家的纳粹德国也将要灭亡。她进入了女子学校上学,学习烹饪、打字、叠被子等琐碎技能。 可志向高远的雪莉不喜欢这些,“我要学习数学、科技!”为此她特意央求父母转学到一所男校,学习理科。在男校雪莉的成绩出类拔萃,数学成绩更是碾压所有男生。 雪莉很快高中毕业,尽管她成绩优异,却没有一所设有数学专业的大学愿意录取她,只因为她是女生。她无奈放弃,开始打工,来到一家邮政公司写代码。而且2000多名员工中间,当年仅有18岁的雪莉,是唯一的女性。 所谓写代码就是往纸上打孔,很快,她意识到这种单调的工作就是浪费生命。她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学习,坚持6年,终于拿到数学学士学位,得以转到了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这家企业云集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雪莉“偷师”机会大增,个人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如此,因为她是女人,她还是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冷落和排挤。她干着全公司最苦最累的工作,却拿着最低的工资,不能和男人一样同工同酬,最严重的是自己研发的软件也被男同事窃取,却没人追究,于是她果断选择了辞职去创业。 可是雪莉当时已经结婚,她的想法遭到了家婆的强烈反对,认为女人能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创业搞不好就是败家。但雪莉心意已决,她认定电脑行业刚刚兴起,IT行业将会在今后几十年影响人类未来,只要认真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利用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 雪莉创办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 她用自己的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大约100美元,创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Freelance Programmers(自由职业程序员)– 一家只招女员工,只为女性提供机会的企业。公司小得不能再小,办公地点就是自家的餐桌,还有一部电话。 这是英国最早的IT公司之一,也是当时唯一由女性创办的公司。她招募那些拥有职业技能,却在婚后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同时,她还为那些准备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提供可以在家里完成的工作,并且向员工提供了股票分红、利润分红,还有共同所有权等新颖灵活的商业模式作为她们参与创业的方式。 即便雪莉站在时代的前沿,一个女人创业难题依旧很多。首先,在当时的英国,电脑软件都是随硬件免费赠送的,苦心开发的软件,只有兜售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可是客户却根本不买雪莉的账。 为此,她在求见信中用了“史蒂夫”这样的男性名字,争取到见面机会后,她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征服了客户,逐渐打开了局面,公司走向了扩张之路。 她回忆当时公司的状况时表示:“我没有透露公司设立在家中、员工都是兼职的这些事实。有谁能想到超音速飞机上进行飞行纪录的黑匣子程序,是出自一群在家中兼职的女性呢?” 最终,她们开发的管理控制协议的软件标准被北约采用。雪莉的公司越做越大,业务涵盖铁路、金融、电信、公共服务、保险、交通等领域,到1996年员工达到8500人,她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 “当我创立我的女性公司时,男人们说‘真有趣啊,它之所以没倒闭,只是因为公司太小了’,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了,他们说:‘没错,规模是大了,但没有什么战略利益。’再后来,当这个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元时,他们好像是这么说的:‘干得好,史蒂夫!’” 雪莉曾开玩笑地说:“你可从头型来分辨那些有野心的女人,她们的头顶很平,那是常俯下身子让人拍打的结果,且我们还有足够大的脚,足以走出厨房那一小块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