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国际休闲服装品牌 优衣库(UNIQLO) 实现线上与线下串联产生经济传导效应
Post Views: 40,909 优衣库(UNIQLO)是日本(Japan)乃至全球的著名服装品牌。其英文全名UNIQLO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即Unique(独一无二)和Clothing(服装)这两个词的缩写。它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个知名品牌的成功之道。 作为一家国际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UNIQLO)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实现线下店面快速扩张,在一线城市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互联网经济新形势下,迫于线上电商的销售形势压力,很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进行线下实体店面收缩战略,结果却得不偿失,很难做得到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商之间的平衡。 然而,优衣库的互联网转型却独树一帜,以每年38家新店的速度进行扩张,销售重心倚重于线下实体店,在于优衣库成功地将线上与线下实现串联,产生了经济传导效应。 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很多的服装企业乃至零售企业虽然已经摸到“O2O”的触角,但如何更好地让消费者自发性地进行参与,主动从线下购买参与到线上互动,优衣库可谓有自己一套的良策。 此前,优衣库在店内安置一台大型装置–试衣魔镜,这台装置在店内一经展出就成功地捕获了消费者的芳心。线下的消费者在“试衣魔镜”面前,将自己搭配试穿的服装进行拍照留念或视频拍摄,试衣完成之后,装置自动出现优衣库的微信二维码,消费出于照片展示和分享朋友圈的心理状态,必然会自动进行扫码,这场活动让优衣库在不知不觉中粉丝数量激增。 优衣库能够成功地吸引消费者,就是因为它们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随时都可以分享的场景。在线下实体店中放置二维码,通过各种手段的促销活动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成为粉丝群体已经不足为奇。 优衣库在这种吸引粉丝方式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人们的分享心理,紧随当下的分享经济热潮,挖掘消费者主动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发性地拿出手机进入到优衣库的线上商业圈,产生对品牌的关注和不断地互动活动。 优衣库到2014财年结束时,在整个大中华区开设374家店铺。这样的扩张战略,必须有足够的客源和新消费群体的加入,而这些正是互联网所能带给优衣库的。 在优衣库成功地将线下消费者引流到线上后并不意味整个传播过程告一段落,该品牌还要从现有的线上资源中延伸出更大的传播价值。基于互联网分享机制的不断完善,消费关系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兼具多重身份,实现从消费者到传播者再到销售者的转变。 优衣库突破限制 简化线上传播步骤 在看到线下消费者对服装搭配、转发朋友圈的浓厚兴趣后,优衣库将虚拟的搭配装置应用到了线上。在优衣库的官方微信中,不能进店现场体验的在线用户可通过互联网虚拟化进行体验。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搭配风格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引发朋友点赞,领取活动优惠,也可以在“搭出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贴纸与自己上传的照片进行搭配,分享到朋友圈。 优衣库通过简化线上传播步骤,减少线上传播的限制,最大化地利用消费者实现信息的散射,实现零成本的传播效益。 将线上虚拟的粉丝人群转化成为线下实体店中的人流和现金流才是优衣库的真实目的所在。 优衣库的线上引流和线上传播积累了大量的人气,增加了优衣库品牌的知名度和参与人数。线下的优衣库实体店中,大家纷纷慕名而来,现场体验试穿搭配的乐趣。线下的13家城市和15家实体店中,优衣库成功的实现了参与人数超过2万6000人次的突破,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消费者关注哪里,哪里就会有利可图,眼球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衣库通过了具有吸引力的线下活动活跃线上气氛,再通过线上免费的传播吸引消费者视线,成功地将优衣库推到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也毫无争议的最大限度实现粉丝回流,线下获利。 优衣库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想出了类似“搭出色”这样有趣的主题活动,而在于以活动为点,串联线上与线下,实现从下至上,再从上到下这样的一个循环体系,抢先一步圈占顾客和用户,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优衣库所打造的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运营模式不仅超越普通零售业态的运作方式,打破了线上与线下单线引流的法则,而且还融合线上与线下,进行“O+O”战略布局,打造出了优衣库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品牌传奇。 优衣库是日本著名的服装品牌。其英文全名UNIQLO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即Unique(独一无二)和Clothing(服装)这两个词的缩写。它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 该品牌以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经营理念,在日本经济的低迷时期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它向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提供时尚、优质和价格公道的休闲服,款式新颖,质地细腻。 创造优衣库品牌的迅销集团,前身是1949年3月份开业的山口县(Yamaguchi)的个人企业,1963年5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小郡商事株式会社,1991年改为现在的名字。 真正将优衣库和迅销集团发扬光大的,是日本首富柳井正(Tadashi Yanai)。他是于1949年2月7日出生在山口县宇部市中央町。 从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后,柳井正在日本著名的零售企业–佳世客(Jusco)工作过短短的9个月。积累了经验后,1972年,他加入了其父创办的零售企业–小郡商事。 基于佳世客的工作经验,柳井正觉得小郡商事的商品摆设、流程等的效率太差,因此虽然有获利,但是很难赚大钱。年轻气盛的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这家店,只是这么一来,老员工当然无法接受,于是相继离职,六名员工最后只剩一人留下来,从进货、整理库存、销售、打扫,两个人包办所有工作。 1984年,他继承父亲成为小郡商事的社长。接管家族店面后逐渐扩张并于80年代创立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仓库美式贩售店,打破库存场地与店面不能合一的迷思,在当年这是产业创举也降低许多成本。当年正是日本社会奢华之风盛行,他却将眼光对准了普通老百姓,决定主打廉价、日常服装的销售。 1984年6月2日,柳井正在广岛(Hiroshima)开了第一家优衣库,不过当时的名称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由此开始了“称霸日本”之路。他选定广岛市中区袋町开这家店。 1991年,柳井正将小郡商事改名为迅销集团,并且将它作为公司的宗旨,全力打造“时尚快餐”。 1994年7月份,柳井正如愿将身为优衣库控股公司的迅销集团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在1997年4月,该公司转至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上市。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最新资料显示,迅销集团曾在2015年7月杪升至6万1970日元的历史高点,市值达到惊人的6兆5734亿日元,但随后逐步回软。截至8月25日,该股的股价为47975日元,市值为5兆零889亿日元。 身为优衣库和迅销集团掌舵人的柳井正,其身价也因此而水涨船高。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他在截至2015年8月25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19亿美元,稳居日本富豪榜之首,而他在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则排名第41位。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全球最神秘的新创公司之一 Magic Leap 通过技术引领虚拟现实(VR)的未来
Post Views: 36,108 2016年4月中,知名技术杂志《连线》(Wired)对神秘的AR初创公司Magic Leap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由著名科技记者,《连线》创始人兼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撰写。该文首次曝光了Magic Leap公司和产品的一些细节,未来可能会推出的产品是智慧型眼镜。 在文中,凯文·凯利用亲身体验告诉人们Magic Leap神奇的技术将如何引领VR未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United States)一个通用办公区内发生了一件奇特之事。一片浅灰色小隔间内,随意摆放着杂乱的书桌和空空的转椅,一个8英寸的外星无人机徘徊在齐胸高的一排盆栽前。它蒸汽朋克式的外形,可爱又精致。我蹲下看到了它华丽的底部,弯下身子去检查其细小的管道和突出的电枢。我伸出手来,它靠近我并伸展出发光的手指来触摸我的指尖。自始至终,它嗡嗡作响,低低的在桌子上空盘旋。” 它看起来和周围的灯和电脑显示器一样真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凯文·凯利是通过合成现实(synthetic-reality)头戴设备看到这一切。理性来说,他知道这架飞机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虚拟场景,但从肉眼看来,它真实得和办公室融为一体。要是他重新调整本身的头部,他就可以让虚拟无人机挡在一只明亮办公台灯的前方,并发现它依稀有些透明。 这个原型头盔是由神秘莫测的公司Magic Leap研发而成,这个外星无人机仿佛真的来到了这个办公室,远比凯文·凯利想象得更加真实。 2016年4月19日,Magic Leap在优管(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2分7秒、名为“全新的清晨”的视频,该公司表示该视频并未采用特效或合成技术。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Magic Leap的硬体能够呈现3D影像,显示来自应用程式的日程,查看当日天气、接收查看其他用户发送的文件,3D立体地显示文件内容,还能够直接访问购物网站并下单,最后整个房间出现了海底世界的场景。 Magic Leap的硬体和服务能应用在学校和办公室,用于购物、通讯和娱乐,这是迄今为止Magic Leap发表的最接近真实产品体验的影片,人们可把这一技术视为一种混合实境技术,但Magic Leap还是没有透露这一场景是如何实现或如何操控。 显然这家公司正在研发的增强现实产品可以简单理解成谷歌(Google)眼镜与Oculus Rift的一种结合体,但Magic Leap还没有推出过正式的产品。 这家还处于概念阶段的公司究竟以什么技术造就融资神话?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在美国商标和专利局上发现了Magic Leap公司申请的多项专利,这些专利申请中包括了“通过可变对焦要素来调整虚拟图片的对焦”、“通过微型投影仪投影图片至波导管来实现增强或者虚拟现实。”等,说明这个神秘的公司并非徒有其表,是实实在在的有“料”。同时,人们也十分期待该公司能够尽快生产实体产品,引领智能家居的新风潮。 罗尼·阿伯维兹(Rony Abovitz) 2010年创办Magic Leap公司 Magic Leap是由罗尼·阿伯维兹(Rony Abovitz)创立于2010年。目前员工人数大约有500名。 该公司开发的同名产品–Magic Leap是一个类似于微软(Microsoft)HoloLens的增强现实平台,主要研发方向就是将三维图像投射到人的视野中,但它的研发的技术目前依然处于绝密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HoloLens目前处于开发者版发货中,定价高达3000美元,在实际使用中HoloLens配戴时沉重,也不太舒服,更糟糕的是HoloLens的视角非常小,只能呈现一小部分的画面。 以下的说法可以比较明确地描述Magic Leap: 目前三大依靠于图像的混合现实(MR)头盔都採用将图像投射到半透明材料的做法–通常是一副加上奈米级材料图层的护目镜。使用者透过护目镜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来自护目镜边缘的光源投射形成虚拟元素,然后透过奈米级嵴状凸起结构反射到使用者眼睛。Magic Leap声称其独特之处在于,本身的设备可以直接将光束投射到视网膜上。 2015年3月,Magic Leap还发布过一段增强现实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视频,但该公司当时并没有附带类似的真实性声明。同年9月,该公司曾发布过一段“直接利用Magic Leap技术”实现的视频,没有添加任何特效。 其实研究MR技术的并不只Magic Leap一家,只是现在Magic Leap脱颖而出。Magic Leap获得如此青睐的原因,归功于科技界现在掀起的浪潮,包括了每个VR和AR头戴式设备、VR摄影技术、新潮的VR应用等。其实所有科技大厂,包括面子书(Facebook)、谷歌(Google)、苹果(Apple)等,都在调兵遣将专注研究AR。单是面子书就分配了400人在VR研发上。 其实,Magic Leap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微软正在出售MR设备的升级版HoloLens。整个装备的技术别具一格,包括处理器和电池等,几个部分完全独立开来。另外一个创企Meta,刚刚通过Kickstarter平台推出一个MR设备,整个头戴设备连接至电脑,预计2016年秋天将会赶在Magic Leap之前上市。 这三个MR头戴设备都将图像投射在半透明的材料上,这种材料通常是带有纳米脊涂层的玻璃。用户透过玻璃看到世界外部,与此同时,虚拟元素从光源投射到玻璃边沿上,然后通过分束纳米脊反射进入用户的眼睛。Magic Leap声称,它设备的独特之处在于光束进入眼睛的方式,尽管公司拒绝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