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马来西亚乐高乐园(Legoland Malaysia Resort) 2018年第四季将迎来全球最大水族馆品牌 马来西亚SEA LIFE(SEA LIFE Malaysia)
Post Views: 11,925 马来西亚SEA LIFE(SEA LIFE Malaysia)即将于2018第四季在马来西亚乐高乐园(Legoland Malaysia Resort)内隆重开张。SEA LIFE是全球最大的水族馆品牌,在世界各地设立超过50座景点中心。马来西亚SEA LIFE会备有超过25个水缸及11个主题展区,所展出的海洋生物数以千计。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了解这个全新的游乐据点。 马来西亚乐高乐园(Legoland Malaysia Resort) 2018年第四季将迎来全球最大水族馆品牌 马来西亚SEA LIFE(SEA LIFE Malaysia) 2018年1月18日,马来西亚乐高乐园(Legoland Malaysia Resort)隆重宣布马来西亚(Malaysia)全新景点–马来西亚SEA LIFE(SEA LIFE Malaysia)即将于2018第四季在乐园内开张。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SEA LIFE是东南亚第一个附属于乐高乐园内的游乐设施。 据悉,这一栋双层楼水族馆毗邻默林娱乐(Merlin Entertainments)旗下的马来西亚乐高乐园(Legoland Malaysia Theme Park)、水上乐园(Legoland Malaysia Water Park)以及乐高乐园酒店(Legoland Malaysia Hotel),崭新观光景点占地面积2123平方公尺。 让游客探索海洋世界之旅 SEA LIFE是全球最大的水族馆品牌,在世界各地设立超过50座景点中心。SEA LIFE为游客精心设计一趟探索海洋世界之旅,所有展览也非常适合孩童。马来西亚SEA LIFE会备有超过25个水缸以及11个主题展区,所展出的海洋生物数以千计。 据介绍,马来西亚SEA LIFE会通过各种精彩故事和近距离互动的方式增进孩子们对于海洋世界的认识,同时培养孩子们爱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游客可以在这里认识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鲨鱼、海龟、海马、鳐鱼和水母,此外也可透过导览活动了解各种海洋生物的照料和备餐过程。 富有教育意义的水族馆 马来西亚乐高乐园总经理库克·史多斯(Kurt Stocks)表示:“我们很高兴也很欢迎马来西亚SEA LIFE加入到马来西亚乐高乐园这一个亚洲数一数二的家庭出游首选主题乐园。孩子们将有机会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它是马来西亚首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水族馆。” 因此,马来西亚SEA LIFE也会把本地生态环境融入一些主题展区。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一。因此,马来西亚SEA LIFE将特别设立马来西亚热带雨林主题区,饲养本地水生动物,共同推广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继乐高虚拟实境过山车后另一乐趣 马来西亚SEA LIFE,乃是步随坐落在设在马来西亚乐高乐园的世界首个乐高虚拟实境过山车–THE GREAT […]
世界500强排名第14位 嘉能可(Glencore) 成为10年最赚钱的商品贸易商
Post Views: 16,397 引言 在美国(United States)《财富》官网公布的《2018世界500强榜单》当中,作为矿业巨擘之一的嘉能可(Glencore)排在了第14位。作为世界最大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和其他几家大宗商品前沿企业,早已在事实上超越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投行,而成为过去十年中最赚钱的行业群体。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了解这家公司。 世界500强排名第14位 嘉能可(Glencore) 成为10年最赚钱的商品贸易商 2018年7月19日的晚间消息,美国(United States)《财富》在官网公布2018世界500强榜单。根据榜单:苹果第11、AT&T第20、鸿海第24、中国移动第53、华为第72、谷歌第52、微软第71、软银第85、戴尔第93、索尼第97、中国电信第141、 京东第181、 中国联通第273、Facebook第274、阿里巴巴第300、甲骨文第302、腾讯第331、苏宁第427、 诺基亚第457、爱立信第500。 当中,作为矿业巨擘之一的嘉能可(Glencore)则排在第14位。这家瑞士(Switzerland)公司的总部设在巴尔(Baar),其营收达2054亿7600万美元,利润则达到57亿7700万令吉,总资产高达1355亿9300万令吉,员工数多达8万2681人。 嘉能可是一家瑞士公司,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于瑞士巴尔,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主营业务包括了:综合商品生产商及营销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从事金属及矿产、能源产品及农产品营销、生产、精炼、加工、存储及运输活动。 嘉能可于1974年由马克·里奇(Marc Rich)所创立,最初专注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原油的实物营销,在业务拓展至石油制品领域后不久,在1980年代早期,嘉能可收购了一家已经存在的荷兰(Netherlands)谷物贸易公司,并由此奠定了农业产品集团的基础,煤炭不久也被加入到了能源产品集团之中,1994年管理层完成了产权的收购并重新命名为嘉能可国际公司。 多年以来嘉能可通过收购和发展农业、采矿、冶炼、精炼和加工生产资产,从一个单纯的营销商品的第三方组织变成了一个多元化自然资源集团。 1987年该公司在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在工业资产股权投资,获得27%的太冬青铝冶炼厂,1988年通过购买66.7%的锌/铅矿在秘鲁(Peru)完成了本身的第一个工业资产的控股权收购。如今,嘉能可及其子公司的生产资产涵盖各种各样的商品种类。此外,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许多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包括斯特拉达公司股票。 苏黎世(在英国(United Kingdom)伦敦和苏黎世上市)、世纪铝(纳斯达克上市)、加丹加省矿业(在加拿大(Canada)多伦多上市)、Minara资源(在澳洲(Australia)悉尼上市)、UC Rusal(在香港(Hongkong)上市),Chemoil能源(在新加坡(Singapore)上市)。2011年5月,嘉能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上市并且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第二次上市。 嘉能可为世界最大商品贸易商 表现超越大名鼎鼎华尔街投行 作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和其他几家大宗商品前沿企业,早已在事实上超越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投行,而成为过去十年中最赚钱的行业群体,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些企业大多是由私人控制的非公众公司,这也让他们的财富变得更为隐秘而惊人。 其中,嘉能可更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于嘉吉、路易·达孚这些创立于19世纪的老牌大宗商品贸易商,成立逾四十年的嘉能可似乎始终在以一种更为激进却神秘的方式不断改写和刷新着这个行业赚钱的模式以及对未来盈利的想象。 “嘉能可或许少了一些显赫的经营历史以及与之伴随的商誉积累,但是同时也少了一些束缚,在交易和扩张上有着更大的行事空间。”一位国有大型矿业企业大宗交易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今的大宗商品交易行业,老贵族依然保有威势,但不按套路出牌同时也百无禁忌的年轻暴发户却更能呼风唤雨。” 的确,正如嘉能可现任掌舵者–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十余年来所做的那样,无尽的野心与无穷的财富相伴而来。甚至从创立之日起,野心与财富就一直就是嘉能可发展历程的主题词汇–为了达成目标,嘉能可不惜回避规则、颠覆规则乃至创造规则,也由此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财富增长。 嘉能可于2017财政年 取得盈利57.77亿美元 2018年2月杪,嘉能可宣布,2017年盈利57.77亿美元,按年增长3.2倍;其每股盈利0.41美元,全年派息每股0.2美元。 全年收入2054.76亿美元,按年升34.34%。2017年调整后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为147.6亿美元,按年增长44%,市场预期为146.7亿美元。 格拉森伯格指,公司业绩创纪录最佳,主要受惠于营销和工业资产部门的出色表现。 时至今日,嘉能可的发展路径和行事风格,仍旧有着其创始人马克·里奇灌注的基因。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个商业帝国创立后的前二十年时间里,是马克·里奇带领嘉能可凭借充满争议的途径掘到了第一桶金,更因为马克·里奇在这二十年中,也为今天的嘉能可留下强大的人才储备和独特的地缘商业优势。 […]